现代舞剧雷和雨观后感2100字 现代舞剧《雷和雨》浅析学号:1120143249 姓名:黎小航As we all know,我们都在教科书上看过《雷雨》,更有同学饰演过这个话剧它是大剧作家曹禺先生的经典之作,用剧中人物的爱情来显示和揭露旧社会吃人的封建礼教,《雷和雨》便是王玫老师自雷雨而改编的现代舞,但又脱胎于《雷雨》开场是挺简单的背景,画面和音乐很诡异,六个人静坐在一起,灯光打在每一个人的膝盖之下,每个人的手都在颤抖,应该是表达内心的颤抖吧语言会说谎,但是身体不会说谎!看得我的心都在颤抖,这折射出旧社会之中,每个人心灵都被压抑成畸形一段时间后他们开始坐立不安,舞台背景出现百叶窗的样子随即场面出现挣扎,接着我看到他们六人穿着现代服装在舞台上奔跑,这和当时的年代不符,它没有华丽的置景与服装,没有原创的音乐与泛滥的炒作,只有对艺术朴实无华的真实创做,这在现实的社会更显得难能可贵,在这里我看到了那渴望已久的心灵的倾诉他们脚步踉跄地跑着,试图抓住其他人,构成一个圆,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将周家混乱不堪的局面立刻突显在眼前每个人都想挣脱出这个圆,但没有挣脱的余地,谁都无法摆脱的宿命。
在这个被封建思想残害的社会,每个人的心灵都被禁锢,而开场的这段人物随音乐起舞,就是在生动得表达出人生的复杂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无能为力,被压抑的社会侵吞至尸骨无存灯光将人汇集在一起,象征着谁也逃脱不了的命运而那个女人—繁漪,是一个被旧社会压抑住的女人,遇到年轻而美好的周萍时,面对周萍的追求她从最初的逃避到接受,付诸自己的爱,倾泻而出妄想拯救自己灵魂的她,与周平热情起舞而作为男主角周萍,他既矛盾又自卑,他想爱繁漪却又不敢爱他与繁漪的舞蹈中,他再不断地退却,显示了灵魂的挣扎,更加凸显了社会对青年人爱情的禁锢,周萍也只能退却了当周萍抛弃了她移情四凤的时候,繁漪放下她孤傲甚至是做人的尊严,苦苦地为这段畸形的恋情挣扎和哀求,像一个乞丐一样匍匐在地上乞求着爱的给予当她被绝望的事实粉碎了幻想,出现了另一个化身为四凤的她,她抱着自己哭泣,突然那个自己又推开她,给她以无情的嘲讽和奚落舞剧里王玫用最大的同情给了繁漪这个角色以浓重的悲剧色彩,而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把这种悲剧性诠释的淋漓尽致鲁侍萍则是以一个表面看似胜利者的身份出现的甚至把自己那份可笑的安慰拿出来当作胜利的资本,对繁漪大声地说:“女人只有忍痛保全自己告别的姿势才能获得最后的美丽!”语言本应该是被排除在舞蹈之外的,但这是为了借她的口,道出几千年来中国女人的心声。
她用自己的内心来成就自己的完美爱情,然而她的思想完全是脱离实际的,也是无奈的!而后繁漪,侍萍,四凤三个女人在雷声中翩翩起舞,用她们三人的舞姿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她们心中理想的世界,在这个理想的世界中,她们没有悲伤,只有欢乐,没有等级,只有平等,没有憎恨,只有相互的爱恋,在恋人眼中的世界,是没有痛苦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他们敢爱敢恨,没有无形的束缚,他们自由了!他们的舞蹈姿势非常诱惑,男生也被深深吸引住了通过三个女人的舞蹈,可见当时社会无数的女人,她们深受社会制度的禁锢,她们有思想,却不能有行动即使有行动,却也冲不破这无形,有形的封建礼教束缚而后,幕后的男演员也加入了诱惑舞的行列他们跪在女舞伴的身旁,仰着头虔诚的注视着她们舞动的肢体,拜于石榴裙下于是,男女演员更为热辣的双人舞就由此开始了我们应该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知道,女人只是花瓶,她们的悲哀体现在总是用男人的眼睛来审视自己,所以,违背意愿的卖弄风骚,无半点羞涩的出卖色相,就成了女人取悦男人的主要手段在此剧中,周冲的舞蹈最为阳光向上,他勇敢的向世界宣布,他爱四凤,他用他的舞蹈表现他的爱意,他的背后是群体的舞蹈,群舞便是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似乎是世界的赞同,他的舞蹈含义最为简单,表现得最为欢快,是舞剧中有意安排的对比,他勇敢的冲出世界对他的束缚。
然而,在男权主义社会里,受伤害的仅仅只有女性吗?在舞剧接近尾声的时候,被众人推推搡搡的“周朴园”就总是带着一脸的忧郁、哀伤、内疚与无奈总之,我们都认为是他造成了整个剧的悲剧,我们怨恨他,责备他,鄙夷他,排斥他,但也许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他也常常想念年轻时真爱的鲁侍萍,暗暗的缅怀他们曾经共同拥有的幸福时光毕竟男权主义始终认为,男人是社会的强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流露出作为女人才可表现出的软弱,更不应该为了一个地位卑下的女人流下愧疚悲伤的眼泪结尾是天堂舞段的设计,以六人群舞开始,以六人群舞结束,可谓妙矣!他们永远在一个圈中舞蹈,逃脱不了,没有头也没有尾六人在黑夜中,在窒息中,他们在雷雨之中,要冲破黑暗,寻找光明,寻找自由的空气,他们找门,门没有,找窗,窗没有,找气隙,气隙没有人生也许便是如此吧,找不到开始,也不知是何时结束的悲剧总是在人无法预知的时刻发生,来不及阻止也不知如何挣脱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圆圈的束缚了,像那装在套子里的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女性,应该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拜倒在男权社会的脚下第二篇:舞剧红河谷观后感 1700字战争和爱情的交织——观舞剧《红河谷》有感中文学院1101班 谭榕榕 学号:14110613203愚昧无知的祭祀,却造就了一个纯美坚毅的爱情。
她,山妹,本是无辜的祭祀牺牲品他,格桑,一个杰出憨厚的藏族青年他们有一段美丽的感情,却在侵略者那昔日的友人的逼迫下,在那打火机坠落的一瞬间,燃尽了最后的华美她,丹珠,一位高贵的“公主”他,琼斯,满怀好奇与兴奋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却不知,这是一个侵略的开端他,罗曼克,与琼斯同行雪崩后,是格桑他们救了他但他却不知格桑他们将因他而死和同名电影一样,舞剧《红河谷》采用了战争和爱情两条线相互交织的结构尽管一至四幕中没有直接写战争,但却为战争的爆发做了很好的铺垫英国人罗克曼以科学考察者的身份来到西藏,他亵渎西藏神灵,开枪击落凌空飞过的大鹰,殴打前来阻挡其卑劣行为的山妹这一切无不与第五幕中战争烟云的腾飞有着内在的关联在这个含血含泪的故事里,昔日的友情,在下一刻却化为利剑刺穿那些手捧洁白哈达的人儿的心甜美的爱情,被迫在枪林弹雨中生生被扼死昨日的欢颜,益增今朝的苦涩剧中还铺排着一条十分清晰的爱情线:靓丽开朗的头人女儿丹珠热恋着耿直强悍的藏奴格桑,而格桑却钟情于纯情善良的汉族姑娘山妹一男两女的情感纠葛,因他们的地位不同和民族差异,在戏剧情节的发展中卷起层层波浪琼斯流连忘返,他爱上了这片土地,和那美丽的头人的女儿,丹珠。
越是美好,越能衬托现实的残忍琼斯的返国,使人起了染指这片神秘土地的欲望琼斯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却是以英国远征军随军记者的身份来的第五幕“珠峰喋血”是全剧中直接描写战争的重头戏头人在城门前阻挡罗克曼入侵,各族民众和喇嘛冲向敌阵奋力抗英纷纷倒在英军枪炮声中;丹珠、山妹和格桑也面临着生离死别的哀恸整台戏以七门大炮在乐池中升降的巧妙运用和灯光、音响效果的充分发挥,营造出了千军万马厮杀在疆场血腥火爆的战争场面以罗克曼为首的英国远征军进攻西藏,成千上万的西藏人民不畏强暴,为保卫家园,保卫领土完整,与英军展开了浴血奋战头人率余部退进古堡,丹珠被俘,为救女儿,头人倒下了丹珠微笑的唱着古老的情歌,在琼斯痛苦的嘶喊下,爆炸燃尽了她最后一丝微笑和那不屈服的倔强...还记得山妹死在格桑怀中时,那心满意足的笑容和格桑最后绝望的笑罗克曼死之前说的话,他悔恨他们为什么不能成为朋友是啊,为什么不能呢......人性的贪婪将这友谊扼杀殆尽侵略结束在格桑绝望的笑下,在罗曼克觉悟的下一刻,遍地的火油放肆燃烧,四处的惊喊,嘶叫,恐惧都在下一刻化为寂静... ...遍地的红,似彼岸花疯狂的绽放,死亡的寂静在里流连皑皑的雪山顶上,传来一个古老的声音:“雪山女神有三个儿子,老大叫黄河,老二叫长江,老三叫雅鲁藏布江??”而这声音为这悲哀酸涩的故事画上的句号。
这部舞剧它揭示了侵略者的兽性和藏族人的对人友善绝不甘于受辱的坚强舞剧对人的忘恩负义,贪婪等兽性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鞭挞我希望那如泣如诉的嘶喊从不存在更希望没有那肮脏的贪婪爱国主义者一次次的牺牲告诉了外强帝中主义中国并不是一棵一吹就倒的树,它会以它雄健的国民去捍卫在这场汗与泪的交融的战争中,让我体会到了人性的真善美、假丑恶事实上,从《红河谷》这部舞剧中我们应该看到与世隔绝的藏民们也有对外界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我们在随着时代前进,停止不进的我们终会与这个社会隔离,甚至不覆存在,所以说,民族与民族、民族与国家之间应该相互交住,和睦的相处与平等的沟通对于21世纪的我们应该相信科学,不能重蹈覆辙,用我们人的身躯去祭拜已经逝去的亡灵、子虚乌有的鬼神,这何止是一个民族的悲哀,更是一个社会的悲哀???..另外,让我们的心灵变得纯洁起来,使它释放出金色的光芒,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茫茫人海中,能相识也是一种缘分,为何要互相算计,令利益蒙蔽我们的双眼,在回过头来,如果那英国军阀能早日想到与藏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也不至于落得个名毁人亡、使军队血流成河,尸骨遍野的下场吧!我们应该吸取前车之鉴,努力学习,使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去捍卫我们这可爱的祖国,使这伟大的祖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红河谷》,是我们中华艺术园林中的瑰宝!+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