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八年级教案语文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八年级教案语文人教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八年级教案语文人教版2022八年级教案语文人教版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依循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2.学习象征手法,相识托物言志。3.体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1.依循文章的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2.体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学习象征手法,理解象征意义,相识托物言志。教学创意:以读识文、以读悟情、以读会意。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铺礼赞之情(一)解题,定情感基调。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第14课白杨礼赞(板书)。看文章题目,大家认为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这个词
2、是什么意思?明确:充溢敬意的赞美。礼赞。崇敬和赞美。(二)掠句,证情感深厚。除了文题,文章中还有没有哪些句段干脆表现了这种赞美之情?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一般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一般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三)诵读,展情感浓郁。第1段、第9段齐读,第4段、第6段、第8段指名读。指导学生通过调整语速、重音、停连,用诵读呈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四)问疑,理情感层次。引导学生留意关键词,提问: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
3、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视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同时,更进一步说明作者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设计意图:通过解说文题中“礼赞”的意思,明晰本文的情感崇敬和赞美;由此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干脆表达赞美之情的文句,并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赞美之情;再抓住关键词设疑,引导学生发觉作者赞美白杨树时由浅入深感情递进的层次,既创意解读文本,又水到渠成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二、由浅入深,徜礼赞之线(一)通读全文,梳理线索。文章围绕赞美白杨树的什么特点绽开?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作者对白杨树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的情感层次。(设计意图:通读全文,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抒情线索和
4、情感层次。)(二)研读文本,感知赞美1.初见白杨,昂扬心情(1)在哪里初见白杨树?环境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文句看出来?明确:高原;宽阔平坦、色调艳丽的高原图景,为全文开拓了一个广袤的背景;“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绿的是麦田”,而且“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等(诵读)。(2)这样的高原图景给了作者怎样的感想?明确:先是“雄壮”“宏大”,而后滋长出“单调”。(3)“单调”的感受是怎样变更的?变成了怎样的心情?“单调”有什么作用?明确:望见了一排,或者三五株,一株,傲然地屹立,像哨兵似的树木(诵读);变成了惊异、昂扬(诵读);欲扬先抑。2.注视白杨,倾心形貌(1)过渡:既然白杨树让人在“惊
5、异”中叫出声来,那么作者当然会走近注视、细细视察。(2)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视察白杨树?它的形貌有什么特点?明确:开头一句用“笔直”点出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这是总括;接下来的四句,依次描写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分别用“绝无旁枝”“绝不旁逸斜出”“微微泛出淡青色”等词语来衬托白杨树的形象美,这是其次层;最终两句概括白杨树的气质和性格,突出它的正直、坚毅、倔强和不折不挠。接下来,作者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进一步给白杨树的气质以高度的评价。(诵读)3.联想白杨,礼赞精神(1)过渡:这样力争上游、不折不挠的白杨树自然让人浮想联翩(2)品读第7段四个排比反问句,说说这四个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联想有什
6、么改变?意思是怎样逐层加深的?明确:由树联想到人;由白杨树的朴质、肃穆、坚毅,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夫;由白杨树的坚毅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保卫家乡的抗日军民;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连贯紧凑,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渐渐达到高潮。(设计意图:依循作者对白杨树由浅入深的情感层次,按“初见”“凝视”“联想”三个情感层次研读文本,解读白杨树生长环境、外在形貌、内在精神的不平凡,文本内容和教学重点得以在缓缓呈现中逐一落实,按部就班而又拾级通幽,别好玩味。)(三)回望文本,小结脉络小结文本内容:本文题为白杨礼赞,开头、中间、结尾又不断点题
7、,干脆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形成一以贯之的感情线索,统领全文。而且,这条感情线索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表现白杨树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内在精神的不平凡,将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推向了极致,情也浓浓,意也浓浓,令人回味无穷。三、板书设计(略)其次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礼赞”是带着敬意赞美之意。文章第1段、第4段、第6段、第8段、第9段,都是干脆抒发赞美之情的段落,形成本文的抒情线索,并与标题形成呼应。而且,文章从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内在精神三个方面,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沿着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感情线索,将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推向了极致。(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既
8、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更能通过纵观文本,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打算、做出铺垫。)二、托物言志,品礼赞之意(一)设疑过渡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二)背景助学这篇托物抒情的散文,写于1941年。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正是抗日斗争的相持阶段,他亲眼目睹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忱洋溢的散文。(设计意图:引入文章的背景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爱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三)精读探珠1.文章中哪些文句让你感受到“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明确:第
9、7段、第8段(诵读)。2.这种“对解放区人民”的赞美,作者并不是正面表达的,而是通过什么事物表达的?这是什么方法?明确:托物言志、象征。通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劳动人民质朴、坚毅、力求上进精神的赞美,以及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3.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怎样揭示出来的?明确:第7段,作者连用四个反问句:第一句是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当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当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莫非”,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其次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动身,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
10、、肃穆、坚毅不屈”的北方农夫;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动身,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毅不屈保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动身,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第8段则通过主旨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夫,尤其象征了今日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行缺的朴质、坚毅、力求上进的精神”,干脆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4.要给予白杨树这样的象征意义,文章须要做怎样的铺垫?明确: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借助某一详细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内容得
11、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手法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作者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西北的自然景观,在展示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独特的景象)、描写白杨树外在形貌及内在气质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给予白杨树具有显明时代特征的象征意义。5.你对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有了怎样的相识?明确:首先形神兼备地描绘这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时运用象征手法,给予这一事物某种象征意义,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志向。(设计意图:以抽丝剥茧的一系列问题为导引,结合文本的句段内容,带领学生学习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既加强了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理解,又把握了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的核心要义,可谓拨云见日、步步为营。)(四)演读
12、小结1.小结:作者之所以赞美白杨树,是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劳动人民和他们所具备的质朴、坚毅、力求上进精神。2.师生表演读,体会并演绎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劳动人民朴质、坚毅、力求上进精神的赞美之情、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其中,师读第一个反问句,女生齐读其次个反问句,男生齐读第三个反问句,全班齐读第四个反问句,三名学生代表读第8段前两句,全班齐读第8段最终一句。(设计意图:在朗读中品尝情感;在朗读中体会方法;在朗读中升华主旨。)三、品读语言,学礼赞之法(一)欲扬先抑1.品读两个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1)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或许是“雄壮”,或许
13、是“宏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或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宏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望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屹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心情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异地叫了一声的!(2)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回旋的虬枝。或许你要说它不美。假如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肃穆,也不缺乏温柔,更不用提它的坚毅不屈与挺立,它是树中的伟丈夫!2.明确:两处都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文章波澜
14、起伏、富于改变,给读者制造出阅读的“惊喜”;同时,第(1)句牵引着读者,第(2)句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二)烘托蓄势1.品读下面句子,体会其妙处。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2.明确: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示意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肯定是不平凡的。为白杨树的出场蓄势,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三)对比突出1.品读下面句子,说说为什么要写楠木。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固执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
15、树。2.明确:写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的品行不同,一是一般当中蕴含着“不平凡”,一是贵族化;所代表的人不同,一是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阔民众,一是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行。(设计意图:结合文本句段进行品读赏析,引导学生了解抑扬、烘托、对比等写作技巧及其作用,体会这些技巧的表达效果。)四、总结梳理,得礼赞之旨师生共同梳理总结本篇所学:(一)全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串起整篇文章;(二)在描绘白杨树形貌气质的基础上,采纳托物言志的手法和象征手法,赞美北方农夫和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朴质、坚毅、力求上进的精神;(三)文章运用抑扬、烘托、对比等写作技巧,增加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五、板书设计(略)2022八年级教案语文人教版2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