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的来历及饮食习俗

上传人:滴*** 文档编号:262851945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抬头的来历及饮食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龙抬头的来历及饮食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龙抬头的来历及饮食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龙抬头的来历及饮食习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龙抬头的来历及饮食习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龙抬头的来历及饮食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抬头的来历及饮食习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抬头的来历及饮食习俗龙抬头的由来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头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头。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春游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头,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熟悉和农业节气有关。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利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许多地方已开头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

2、,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头清醒。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视。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推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消失,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渐渐来到了人间。此季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间续开头。因此

3、,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二月二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龙抬头各地饮食习俗 1、饺子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舒适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

4、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2、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3、春饼 立春之日讲究吃春饼,而过二月二同样讲究吃春饼,立春吃春饼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饼则叫做咬“龙鳞”,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外形好像鳞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饼的习俗源于清代,饼内卷入酱肘子、猪头肉、樟茶鸭等肉食以及韭菜、萝卜、豆芽等蔬菜。 4、驴打滚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

5、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形状圆润,有“财源滚滚”的吉利含义。 5、面旗子 农历二月二,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传统习俗。所谓面旗子,就是切成菱形的面片,长、宽3-2厘米。将干后的面旗子用白抗土加热炒制就成炒面旗。 6、面条 北方人喜爱在二月二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化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而得名。相传明代御膳房里有位厨师,在立春当日,做了一种细如发丝的面条,犹如龙须,皇帝胃口大开,龙颜大悦,赞不绝口。从今,这种炸制的细点便成了一种特别时尚的点心。二月二食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妙寓意。 7、爆米花 当年武则天当上了皇帝,此事惹恼了玉皇大帝

6、,玉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有条黄龙却违反了旨意。玉帝得知后,把它打下凡间,压在舍利塔下,玉帝说假如想回到天庭除非“金豆开花”。人们为了挽救龙王,处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其次年二月初二这天,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突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崩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8、炒豆子 二月二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头,岷县的二月二会,前来浪会的人们买大黄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庙会又称“黄梨会”。 9、猪头 农历二月初二是老百姓的传统节日,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习惯。人们纷纷购买猪

7、头肉,盼望新年有个好兆头。 10、葱饼 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饼叫“龙鳞饼”,而吕梁地区这天吃煎饼或葱油烙饼,称为“揭龙皮”。太原地区这天除吃烙饼外,还有吃水饺,叫做“吃龙耳”,也有人用饼卷上合菜吃,意谓合龙头。晋南这天则肯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 11、炒面 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乡一带,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到了中午开饭的时间,家家户户都吃炒面条。炒面条是将面条扯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与肉丝、油豆腐丝、春笋丝、青菜等混合在一起炒。因炒熟的面条形状像虫,寓意大家合力把虫炒熟并全吃掉了。 12、撑腰糕 江浙沪地区在二月二这天保留着吃“撑腰糕”的习俗,有把腰撑住的寓意,意思是吃了糕,当年里就不会腰

8、酸背痛了。 13、芥菜饭 二月二这天有吃芥菜饭的习俗。当地方言里有一句合辙押韵的俗语,意思是这天吃了芥菜饭,一年都不会得皮肤病,这有肯定的科学道理,由于芥菜里富含的维生素和叶绿素有益于皮肤。 二月二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咸粥。 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 “二月二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许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渐渐淡薄。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妙愿望。 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 都知道“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廿四节气之一的惊蛰。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