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7 出师表 第2课时

上传人:清晨86****784 文档编号:262847137 上传时间:2022-03-0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7 出师表 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7 出师表 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7 出师表 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7 出师表 第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7 出师表 第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7 出师表 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7 出师表 第2课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崩殂( ) 菲( )薄裨补( ) 遗( )陛下费祎( ) 郭攸( )之 阙( )漏陟( )罚 臧( )否( )行( )阵 猥( )自夙( )夜 驽( )钝咨诹( ) 攘( )除斟酌( )( )以彰其咎( )cfibwi yyuquzhzngphngwisnrngzuzhnzhu读准字音jizxxkw学科网学.科.网例: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2.不是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的不能连读(要读出停顿)例: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1.一个词或一个短语不能拆开读(要连读)把握节奏把握句中停顿,应注意: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2、侍中

2、、侍郎郭攸之、费祎 、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危急存亡之秋: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咨诹善道:询问好道理。 察纳雅言:征求好的建议。 积累词汇成语zxxkw通 假 字1.二十有一年矣2.裨补阙漏3.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有,通“又”。阙,通“缺”,缺点。简,通“拣”,挑选。学科网学.科.网1)道: 中道崩殂 道路 咨诹善道 办

3、法 2)遗: 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 3)为: 俱为一体 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做,行 一 词 多 义4)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评判 每与臣论此事 议论5)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表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 用来 6)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 实现7)行: 然后施行 实行 性行淑均 品行 行阵和睦 古代军制,20人为一行8)益: 有所广益 益处 至于斟酌损益 增加 危急存亡之秋时 秋季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店铺开业不宜妄自菲薄 轻视,看不起自己 微薄叹息痛恨 痛心遗憾 极为憎恨 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 品质恶劣 见识短浅 古今异义词古 义 今 义z

4、xxkwzxxkw 由是感激 感动激奋 非常感谢 先帝知臣谨慎 严谨慎重 做事小心臣本布衣 平民百姓 用布做的衣服临表涕零 眼泪 鼻涕 古 义 今 义词 类 活 用名词作动词(1)光:发扬光大 例:以光先帝遗德(2)毛:长庄稼 例:深入不毛形容词作动词(1)恢弘:发扬扩大 例:恢弘志士之气(2)亲:亲近 例:亲贤臣(3)远:疏远 例:远小人 形容词作名词(1)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例:此皆良实(2)奸凶:奸邪、凶顽的敌人 例:攘除奸凶1)而: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却,表转折关系 可计日而待也 表修饰关系2)于: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对 还于旧都 到 虚 词 3)以

5、: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愚以为宫中之事 遂许先帝以驱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恐拖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因为拿表时间,地域等界限认为来因此以致把zxxkw 4)之: 忠志之士 的,结构助词 欲报之于陛下也 代词,先帝的殊遇zxxkw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追忆往事,陈述理由第三部分()分清责任,表明决心以“出师” 为中心 诸葛亮主要向刘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他是如何入情入理的提出建议的呢?你认为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核心?为什么?危急存亡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不利追殊遇报陛下不懈于内忘身于外有利诚宜不宜

6、(正反)广开言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内外异法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赏罚宫中之事营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荐贤臣亲贤臣,远小人先汉兴隆亲小人,远贤臣后汉倾颓正反历史教训引教训亲贤远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zxxkw 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作者还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的历史事实为前车之鉴,以先帝叹惜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并以“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促使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建议的核心

7、:亲贤远佞寓情于议 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朗读第6段,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你看出来了吗? 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忱。这样的表白入情入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 其次,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惟

8、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寓情于叙 第二部分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 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段在叙述生平志向、 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课文的第三部分,诸葛亮更是句句发自肺腑,字字恳切。为坚定刘禅支持北伐,完成父业的志向,他率先立下军令状:“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表现了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在即将“远离”之际,仍不放心,于是从对自己、对群臣、对后主

9、三方面提出要求,由己及人,情词恳切,真是语重心长。陆游曾经这样赞誉:“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归纳写作特点1 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1)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光先帝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2)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3)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即使刘禅再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2 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1)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见识,文化素养,

10、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咛周备。(2)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斟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特意叮嘱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形势分析提出建议论述透辟句句在理以身许国 创业艰难夙夜忧叹 请命北伐分清责任,表明决心言词恳切字字有情追述身世表明忠贞晓 之 以 理动 之 以 情出师表议论叙事抒情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延伸拓展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认识这种精神? 忠于君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 一种意见

11、认为,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心为国。他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是后代胸有抱负、腹有诗书,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心中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武侯祠前的杜甫、61岁的陆游不就是例子吗?当我们吟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的诗句时,不也深深地体味出杜甫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吗?当我们解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两句诗时,不也深深地被陆游满腔豪情所感染吗? 另一种意见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是报知遇之恩。他只忠于刘备,忠于自己的才能,是一种狭隘的爱国行为。如果他爱国爱民,又何必辅佐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呢?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ku),不就是因为刘禅的昏聩(

12、ku)无能吗?及其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如此即以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 裴松之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唯诸葛亮能为之。 康熙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马允刚千古贤相,智慧化身,忠义之士,悲剧英雄。 郭沫若 读了课文,你觉得自己对诸葛亮有了一定的了解吗?结合课前你从网络和其它资料中收集有关诸葛亮的资料,说说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吧。 (1)理解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辅佐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

13、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2)体会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

14、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诫子”“诫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 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为臣家如今在成都有桑八百株,微薄的田地十五顷,子弟的衣食,已经有富余。至于为臣在外面任职,没有另外的财物征调收取,随身的衣服食品,都依靠官俸开支,从不经营产业,以谋取丝毫私利。如果为臣有一天死去,将不让家中有多余的布帛,家外有多余的财产,从而辜负陛下的厚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