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讲全解课件

上传人:嘀嘀 文档编号:262492422 上传时间:2022-03-0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讲全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讲全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讲全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讲全解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讲全解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讲全解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讲全解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孙 艺 年 贺 新 郎 读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讲座主要内容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引论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第四讲 诸子百家第五讲 佛家文化第六讲 中国古代史学与典籍第七讲 中国传统文学第八讲 诗歌赏析第 一 讲 中国传统文化引论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文化” 人文情

2、怀 史学功能 现实意义 世界声誉 传承文明 鉴古资今 启迪民智作为通识课,旨在提升人文 素质,培养通才和复合型人才。 我们认识到, 传统社会已持续几千年, 而现代社会能否存在100年还是个问题, 因而人们开始对传统社会的智慧予以新 的关注。 (英)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海纳百川,以工为大。 工大学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前两句,出自诗经小雅;整句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生也有涯,而学无涯。 论语雍也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

3、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 二、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德国学者认为:文明是属于物质的、技术的、客观的;文化是精神的、信仰的、主观的。 苏联学者认为:文明是用物质形式来说明,而文化则是使文明更高尚的精神价值。例如,“镰刀和犁、火车和飞机、浴室和厕所等等都是文明的成果。文化的成果则主要表现在道德意识和与之相应的活动中,表现在哲学人文科学思维和艺术创作中”。 中国学者则认为:“文化与愚昧,文明与野蛮,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另一种意见认为:“文化包括文明,它的范围比文明更广泛。因为文化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而文明属于文化活动

4、的成果、表象”。 以上说明,文明一般是指物质层面的、是直观、看得见的,比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文化属精神层面的,是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一)关于文化的定义 (三)何谓中国传统文化 (二)广、狭义的文化 (一) 文化的定义其一,“文化是一定民族生活的形式。”其二,“文化是用来表明一定的历史时代,社会经济形态,具体社会、民族和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发展水平(如古代文化、玛雅文化,)以及专门的活动或生活领域(劳动文化、艺术文化、生活文化)。”其三,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其四,英国人类学家、文化学的奠基人EB泰勒,他给“文化”做出如下定义:文化是“包

5、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另外,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二) 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1.广义的文化: “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换句话说,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狭义的文化: 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狭义文化的范畴: 狭义的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是纯粹精神创造

6、的成果,如哲学、科学、文学、艺术、道德、风尚与宗教等方面的内容,是一种观念形态。 (三)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第一,什么是传统 传统,就是指历史积淀、沿袭传承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道德风俗、价值观念、行为心态等诸要素构成的稳定的有机系统。它是由特定的人类群体创造、沿传、信奉和遵循的稳定的文化模式。 第二,什么是传统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民族形态的文化。第三,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具体而言,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展开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华民族中

7、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 (一)文 化 的 类 型 (二)文 化 的 特 征 (三)文 化 的 性 质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 (一)文化的类型 文化的分类,大致有时间、空间、行业与民俗方面几个标准。从时间上划分: 1.畜牧文化农业文化工商文化 2.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后工业文化 3.古代文化中古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当代文化。 从空间(或地域)划分: 1.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 2.中国文化外国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 3.游牧文化丛林文化 4.东方内陆大河文化,西方海洋文化 行业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文化 民俗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民间传统文化习俗

8、文化。 (二) 文化的特征 民族性与相似性 时代性与稳定性 继承性与创造性 阶级性与非阶级性 (三)文化的性质 文化的性质可分为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 文化两类。 评比性文化又分为优性文化与劣性文化, 非评比性文化即中性文化。 所谓优性文化,一般指先进的科技、发达的教育、优质的服务以及价值观念中的强调独立性反对依附性,重视现实,赞赏创造性和奋斗精神,反对墨守成规和不求进取性等。 所谓劣性文化,包括吸毒、卖淫、同性恋、高犯罪率和颓废思想等文化糟粕。有人亦称其为畸形文化、鸦片文化等。 所谓非评比性文化,即中性文化。这类文化多与人们的行为方式、习惯、习俗相联系。属于这类的文化有:庆典、婚礼、玩笑、拜访

9、、哀悼方式以及礼仪、禁忌、姿态、发式等。 中性文化是民族分野的重要标志,它有助于维持社会的团结与稳定,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中,存在文化精华与糟粕。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某些文化糟粕即为腐朽文化;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中那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文化精华成为先进文化。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 从世界文化的角度看,有先进与落后、优秀与低劣之分。但这些因素是可以转化的,由于时代不同,同是一种文化,它在这个时代是先进的,过了几个世纪,甚至仅仅一个世纪,先进文化就变成落后的文化,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1. 大陆民族的文

10、化2. 农业社会的文化3. 宗法制度的文化1.大陆民族的文化 所谓大陆民族的文化,就是区别于海洋民族(如希腊、罗马、英吉利、斯堪的纳维亚、日本)的文化。 大陆与海洋民族的文化各具特点。 中国文化具有自大型和封闭性的特点。 2.农业社会的文化 即区别于工业社会类型的文化。表现为价值观与生活观的不同。 农业社会文化的特点:安于现状、保守稳重、惧怕竞争;讲求实用、崇尚自然。3.宗法制度的文化 它区别于中世纪流行于欧亚的等级制度和印度的种姓制度。 中国社会是建立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家族制度之上的,这是世界上最复杂而且组织得很严密的制度。这种家族制度主要是以父家长制为中心的宗法制度。 这种宗法制度文化,具有

11、以下特点:首先,高度重视血缘关系;其次,对祖先的顶礼膜拜;再次,对传统的极端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 红灯笼(宫灯、纱灯)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 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 鼎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12、石狮、飞天、太极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鲤鱼、芭蕉扇、风箱丹凤眼、柳叶眉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汉字、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中华传统文化这

13、一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凝聚之学,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 二、兼容之学,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 三、经世致用之学,中华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

14、的来说变化不大。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华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中外文化比较 国际公寓发生火灾后的众生相 中国人与美国人之比较 美国人与日本人写信的习惯 “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引起的风波”五、传统文化的前世今生 (一)古代的一枝独秀 (二)近代以来的沦落 (三)建国以来的命运 (四)改革以来的重建 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分析 “中国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

15、,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毛泽东 参考书目(一)原著类 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白话四书等,各种版本皆可,可选文白对照本。(二)专题类 易中天中国智慧、郭齐勇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刘乃和中国历史文选、杨力杨力讲易经(三)综合类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杨敏中国传统文化通览(英汉版)、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启良中国文明史(上下)、谭家健中国文化史概要(增订版)、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