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的军事思想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2204226 上传时间:2022-03-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老子的军事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老子的军事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老子的军事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老子的军事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老子的军事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老子的军事思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老子的军事思想 学院:电气工程姓名:杨文钊班级:09级10班学号:20084698论老子的军事思想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老子的著作只有一本,就是道德经。道德经寥寥五千言,却涵盖无比丰富之哲理,它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做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尤其是其中的军事伦理思想。1.兵不血刃。不争而胜在战争问题上,老子反对轻率用兵,主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2、首先,老子非常注重“积德”的力量,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重积德”可以攻无不克。那么,为什么注重积德就能攻无不克?老子认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物壮则老,谓之不道”,通过积德,具有深厚修养境界者,能返到婴儿般纯真柔和。因为他幼嫩,不恃勇好斗,所以来日方长、前程远大;而那些自命不凡、看似强壮者,却因其违背规律而注定早夭。其次,老子特别看重“慈”这一品德的战略价值,把它视为克敌制胜的法宝。他说:“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个“慈”,实即慈爱之心、仁义之心。他认为“慈”在战争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老子提出:“慈,故能勇。”在他看来,仁慈之心能够在危

3、难关头激发人们的勇气。既能使统治者出于为民抗侮而无所畏惧,又能使民心归顺,人人怜贫惜幼,慈爱互助,战则勇于保家卫国,这种基于正义感的“慈勇”是克敌制胜的法宝,用老子的话来说,叫做“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以慈为战,就能战无不胜。在老子看来,用慈爱之心进行自卫战争,是符合天道的,即所谓“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实际上,老子用自己的特殊语言,肯定了自卫防御的正义战争的道德价值。老子不愧为军事大家的境界,是从前、现在乃至将来对为军、为商、为事、为人都最具教学价值的精湛谋略。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第70章):善于作将帅的人,不露实力却让对方逞勇显武(善为士者不武);善于格斗作战的人,冷静自己而怒化

4、对手(善战者不怒);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主动交锋而是让对方先出手(善胜敌者弗与);善于使用人力资源的人,不仅要善于使用自己的人,更要善于使用和调动对手(善用人者),他会态度谦恭、尊贤敬勇地对待自己人,也会在对手面前掩实避虚,示弱藏强(为之下)。这些可以称之为以不逞强为特征的、对待极端冲突最圆融和谐的行为策略(是谓不争之德)。这种行为策略最好地发挥了对手的作用,称为用人(是谓用人)。这种行为策略也是顺应对手的破绽,最大限度地去调动一切力量,去加速对手的败势,称之为配天(是谓配天)。这是自古以来军事家使用人力资源的最高水准(古之极也)。“不武,不怒,弗与”是“善为士者,善战者,成为善胜敌者”之所“

5、善”,也就是他们的擅长,是他们不仅应用自如,而且得心应手的战略战术素养。“不武”,是相对让对手逞勇显武而言的,让对手“武”起来,不仅可以暴露他的实力,也可以助长他的骄兵意识,甚至让他四面树敌,自陷绝境;“不怒”,是相对对手的不冷静而言的,让对手“怒”起来,不仅可以使他进一步地暴露他的短板,也可以助使他盲目冲动,不能有效使用他的战斗资源,甚至自伤其类,窝里斗。不武不怒的灵魂,不是知己知彼,知己知彼是前提,是基础,让对手“武”起来、“怒”起来,可以更深入的知己知彼,但这不是目的和灵魂,它的灵魂是把对手当作一个致胜的力量来使用,借力打力,于无形中使自己战力倍增,所以,真正掌握这个秘诀的“善为士者和善

6、战者”最终成为善胜敌者时,他们与敌人交锋的行为特征是“弗与”。这里,老子用了一个“弗”字,而不沿用前面的“不”字,不是文学的功夫,而是大学问!这个字可不能简单等同于“不”字。在老子全文5490多个字中,老子共用了198个“不”字和38个“弗”字,如果轻易的、随意的就把这两个字混同理解,是根本无法读懂老子的(详解见老子破译)。“弗与”不是“不与”,是要以“万变保不变,不变应万变”的灵活机动的智慧变化,以最终胜敌为前提来与对手交锋,是要把对手当作一支致胜的力量来使用。这是战争中最高的用人境界,是人类最高的智慧艺术,因此叫配天,古之极也。通行本把“善胜敌者弗与”解作:“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在于动辄跟

7、敌人争斗”,不好;也有解为:“善于胜敌的不与敌人正面冲突”,极易误解。到此,我们看到了老子高瞻远瞩的军事方略和对战争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的高超谋略。2.柔以胜刚,是以为强“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老子中“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包含了“以弱胜强”的战略发展观, “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 其死也枯。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 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 坚强处下, 柔弱处上。”老子从人类和草木生存现象中归纳出一条普遍原理成长的东西都是柔弱的, 但有生命力, 因而最终会强大起来, 是“居上”的。在这里,柔弱与坚强, “生之徒”与“死之徒”, 都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因素起

8、作用。坚强的东西, 随着时间的流逝, 生机也会逐渐失去, 故居于下降的地位柔弱的东西, 正在生长发展, 是新生事物, 故居于上升的地位。这是老子对各种现象矛盾斗争发展过程和结果的一种带有规律性的总结, 是一种战略观、世界观同时这一思想也表明老子在社会生活中处理矛盾斗争的战略和策略的考虑, 对待强大的敌人, 不要硬碰硬, 而要采取“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策略。老子以水为例,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也”,“天下之至柔, 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当然, 老子并不认为任何柔弱的东西在任何时候都能战胜“坚强”的东西。他以水穿越坚石硬壁为例, 认为弱者要符合规律, 符合“道

9、”,“弱者道之用”。我们从老子全书可以看出, 只有符合“道”的规律的弱小力量才能有生命力, 才能战胜刚强。同时, 柔弱胜刚强是有过程的。弱水穿石,没有韧性和坚持不懈精神是不行的。所谓“合抱之木, 生于豪末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以奇用兵,以正治国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五十七章道德经中多次提到“正”这个字,“正”就是自然法则,是人为行为要符合自然法则的意思。老子所说的“正”对统治者来讲,就是“见

10、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就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一句话,就是“无为而治”。但“无为而治”是有前提的,这前提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没有这个保证,“无为”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大从保全国家,小到爱护身体,都是一种“无为”之举,这是必须的,是前提。这种思想,就是老子所说的“正”。具体到用兵上,老子还用了一个“奇”字,这不是出奇不意,不是尽量少用,而是“设而不用”。就象现代的核武器,放在那里,其震慑作用就足以使别人不敢来冒犯。拥有一支让敌人捉摸不透的、具有强大震慑力的军队,是令敌国胆寒而不敢轻举妄动的“国之利器”,是保卫国家的法宝。这就是老子“正道”之下的“奇”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以清静之道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搅扰人民来治理天下。”这不仅是治国用兵的道理,也是作为为人处世的借鉴。遇到难题,我们可以用智慧,出“奇招”来解决,但正常的时候,或者要作正大之事的时候,事业也保持一种正常的常态,就像老子曾经说过的“企者不立”一样,归于自然之道,方是天下归仁之时。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