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广济桥的资料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62021943 上传时间:2022-03-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州广济桥的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潮州广济桥的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潮州广济桥的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潮州广济桥的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潮州广济桥的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潮州广济桥的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州广济桥的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潮州广济桥的资料 篇一:历史潮州 广济桥 135年前,一位叫约翰?汤姆逊的英国摄影师来到潮州,当他走到城外赏识韩江的风景时,眼前的一座石桥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汤姆逊架好了照相机,为这座石桥拍下了最早的一张照片。这座桥就是广济桥,那一年是公元1868年。 广济桥最早建于公元1171年,当时是座浮桥,后来经过历代的改建,不断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建成了23个石砌桥墩,桥面上还建了亭屋126间,桥楼24座,这就是民间广泛传唱的“廿(nian)四楼台廿四洲”的广济桥。 广济桥的建筑特别特殊,桥的两边是在桥墩上铺设石梁搭建的梁桥,中间片面是用18条木船连接而成的浮桥。浮桥

2、东侧有桥墩十三个,西岸有十个,合计二十三个桥墩。在东西两侧的第一个桥洞片面,还采用了拱桥的造桥技术。 中国的古桥中,有梁桥、拱桥、浮桥、索桥四大类型,广济桥既有拱桥的桥洞,又有梁桥的主体,还有船只连在一起搭建的浮桥,宽容了中国古代桥梁的三种形式,中国出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称赞广济桥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1988年,潮州广济桥被定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养护单位。 由于广济桥的桥墩是在300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建成的,所以建筑样式和长、宽尺寸都不一致,这就形成了广济桥的独特之处。广济桥全长518米,宽11米,梁桥片面全是用巨大的花岗岩石条搭建形成过梁。 采访:根据我们的测量,最长的石梁约莫有十多米,

3、宽度呢,最宽的约莫有一米二,根本都是在一米以上,一米到一米二,厚度差不多有一米。这么一条石梁,我们计算了一下,约莫有四十多吨,宋代的时候没有起重设备,把这个四十多吨的石梁架上来,而且架的这么好,到现在还留存得这么好,可见当时的建筑艺术是分外高的。据说这些石梁都是从韩江上游、从福建、江西那边采石以后,听说当时绑在船底下,然后把船逐渐开到桥的下边,然后还要等它的水位涨起来以后,绑在船底下的石梁也就逐渐升上来,然后找准位置把它架上去。这种方法中国古桥造桥建筑史上也有记载,叫浮船法。 由于石材的限制,梁桥的跨度不能太大,为了承载住巨大的石梁,桥墩还要建得对比宽大,这就阻碍了江水的滚动。韩江大片面流域属

4、于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满,每年长达八个月的汛期里,江水有时暴涨直达桥面。潮州人把桥身的中间片面设计为可开可合的浮桥,解决了抗洪和通航的要求。 在广济桥的桥墩上,当年还建有二十四个楼阁,一些精明的商家在桥上开起了店铺,在三百多年时间里,广济桥商贾云集,逐步形成了“一里长桥一里市”的喧嚷景象。 采访:到清末时期,湘子桥就越来越喧嚷了,形成了一个桥市。根据一些记载,桥两边店铺成排,熙熙攘攘,来来往往,人好多,所以才流传有“踏上湘桥还不知桥”,上了湘桥还不知道是桥,就犹如走上街路一样。 当年,广济桥下也同样 喧嚷非凡,过往的商船连绵不断。为了做生意便当,精明的商人还在桥墩上安装了供人上下的梯子。 采访:

5、有时候这个船就停在桥墩旁边了,他要买东西,买东西他可以沿着梯子爬上去,还有上边需要下边的东西,他也可以沿着梯子下来。我是听老一辈的人说,有的时候上面用绳子挂一个篮子抛下去,下面需要什么东西,我上边卖东西的这样放下去。通过这个篮子,吊给他。 广济桥还是广东、江西、福建一些州府食用盐的转运地,由此运出的食盐,称为桥盐。十九世纪中叶,清朝政府曾在广济桥设立衙门,一年收的盐税高达16万两白银。 1958年,为了行人安好和交通便当,潮州人去除了广济桥中间的浮桥,改建成平坦的水泥桥。最近,潮州市抉择投巨资恢复广济桥的历史原貌,让“廿(nian)四楼台廿四州”的景观重现韩江。 魅力潮州?国学大师饶宗颐 19

6、17年的夏天,潮州一条小巷中的饶家出世了一个男孩,父亲为他起名“宗颐”,梦想他能师法中国宋代的周敦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大理学家。 饶家是潮州的名门望族,饶宗颐的父亲饶锷早年毕业于上海法政学校,曾任粤南报的主笔,可以说是家学渊远。 而饶家的“天啸楼”曾是当时粤东最负盛名的藏书楼,在这里珍藏的书籍曾达十万卷之多,饶宗颐从青少年开头,就在这里饱览群书。 1935年,由饶锷编辑、饶宗颐补订完成的潮州艺文志发表,这是潮州有史以来在艺文方面首次举行系统的著作实录,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十九岁的饶宗颐一举成名。此后,由于战役,饶宗颐先生开头颠簸流离,结果定居在香港。 字幕:以前是在香港大学教书的,教书有16年。

7、在这16年中间,后来我就去新加坡大学。在这16年中间,有个好处,就是由于香港大学同国际上轻易搭上关系,所以我们往往到国外去开会。我第一次出国是1956年到巴黎去,1956、1957、1958年这几年,我都一年到德国,一年到意大利,中间去了不知多少次日本。所以这些同国外的学术界接触得对比早,所以知道学术消息,也知道人家怎么做。 饶宗颐先生一向相信,做学问确定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通晓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印度语等多门外语,踪迹广泛世界好多地方。1980年饶先生还自费花3个月时间参观了中国33个省市博物馆。这些丰富的阅历,再加上饶先生本人过人的精力和广泛的兴趣,使他的研究涉及到史学、甲骨学

8、、敦煌学、词学、楚辞、目次学、考古学及书画等8大门类。 五十多年来,饶先生共发表专著五十 多部,各种论文四百多篇,内容超过1000万字, 并在多门学科中提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研究成果,从而在国际汉学界有着崇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 字幕:我做学问看问题,我觉得是上、下,从四方都有看,不是看某一个局部。由于看小问题要从大问题来看小问题, 而且小问题也要回到大问题,这样子来看就对比轻易概括。我往往用佛家用的两个字,就是“向上”,“向上”这两个字是禅宗用的,看问题理应从上面看下面,看到下面来,就是变成这样子,周围八方就可以看到。从上看到下,不是从下看到上,我约莫是热爱从上看下来。 作为潮州人,饶宗颐先生

9、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与熟悉,他是介绍潮州陶瓷的第一人,同时也是“潮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字幕:很简朴的,就是我认为每个地方都理应有它的研究,由于一个国家要从局部作成一个整部,潮学是地方史的一片面,地方史是国史的根基。不是我更加爱好潮学,由于我是潮州人,自己有亲切感,一切的事情从孩子时就了解,所以从这里做起就比理解别人的东西来得更轻易、更亲切,我提倡是这个意思。其实每个地区性的都理应有同样的研究价值。 于在学术领域的优良付出,饶宗颐先生荣获了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儒莲奖”,还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文学艺术勋章,被授予大紫荆勋章等,多年来,饶先生被国内外多所大学授予的荣誉达几十个。

10、 但饶先生生性淡泊,在他的身上,至今还留存着好多传统中国文人的气质。饶先生精通音律、填词,他的书法和山水、人物画也都自称一家,别具一格。 淡泊是一个人的性格,加上生活,由于我不是太热爱太喧嚷,一喧嚷就不能冷静,不能冷静就不能看问题,不能解决、研究问题。由于一喧嚷,时间、精神就都向外发泄掉了。我八十多岁了,一向这样。最难得的是健康还可以维持,我就觉得这点可能是上天要我做多一点事情,我自己也不能解释。 今日潮州?南国瓷乡 作为国礼瓷的“情谊通花瓶”,集通花、瓷花于一体,整个花瓶高1.3米,是潮州枫溪陶瓷研究所于1978年设计制作的,它被誉为枫溪陶瓷艺术进展的里程碑。 枫溪是中国十大陶瓷产区之一,陶

11、瓷生产有着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枫溪的工艺美术瓷继承传统技法,融合现代气息和艺术,以“白如玉、细如丝、薄如纸、明如镜” 有名遐迩,花色品种达二万多种。其中的通花、瓷花技艺,在国内外同行中独树一帜。 在潮州抽纱中有一种手工勾织的镂通产品,名叫“通花”,枫溪的陶瓷艺人受其启示,将这种镂空用在了陶瓷上,研发了通花瓷雕。通花瓷雕是在瓷坯体上雕通连续的几何图形,再彩绘烧制而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随着枫溪陶瓷工业的进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通花瓷的雕刻技法、品种和纹样变化越来越多。 枫溪陶瓷艺术的沃土,培育和造就了一批批陶瓷艺术大师。吴维潮是广东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他的父母都是枫溪的瓷艺工,用他自

12、己的话说是“玩着泥巴走进陶艺之门的”。 字幕:我更提防这种民间艺术的吸收,还有一种现代的理念夹在里面。而且我现在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这种雕塑融合 了中国画里面的一些意境,还有诗歌、舞蹈里面的一些内涵,一些底韵再加上潮州的古文化。更加是潮州工艺美术里面的木雕、大吴的泥塑,还有那种抽纱。这种种的艺术教养给我这种陶瓷雕塑赋予了现在的这种生命力。 吴维潮对陶瓷有着深厚的情感,他甘于清贫,乐于一辈子与泥巴打交道,17岁就开头学艺的吴维潮,一向醉心于瓷塑艺术的探索,他大胆地将传统的青花瓷运用到他的人物瓷塑的装饰中,使作品质朴中折射出超意识流,给人一种很前卫的感觉。 字幕:潮州陶瓷,它最大的一个代表性的特点

13、就是陶瓷雕塑,由于陶瓷雕塑,它是在潮州陶瓷艺术里面占了比例对比大,量也对比大。更加是这几年兴起的一种出口,打到世界。所以每届交易会,这种陶瓷雕塑,陶瓷艺术里面的作品都更加多,创新的东西也更加多。 枫溪人以当地优质的瓷土,传统的制瓷技艺把工艺陶瓷与日用陶瓷融为一体,使日用陶瓷工艺美术化。枫溪的日用瓷,用国内外高级的陶瓷原料,经过精细加工,科学配制,使瓷质细腻致密,外观光滑,透光性强,达成白如玉,声如磬,明如镜的效果。在造型和装饰上迎合了世界潮流和新时尚,使枫溪成为中国最大的工艺化日用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在枫溪,陶瓷的从业人员有五万多人,是全区总人口的一半。为了加强陶瓷后备人才的培养,枫溪陶瓷研

14、究所创办了广东省陶瓷教导基地,为孩子们供给了一个让他们从小熟悉陶瓷、接触陶瓷、体验陶瓷的良好环境。字幕:我父母是做陶瓷的,热爱,和父母一起学陶瓷,所以很热爱。 字幕:打定做成一个胖胖的很心爱的小孩子。 孩子们对陶瓷课弥漫了兴趣,他们的陶瓷作品虽然还显得稚嫩,但枫溪未来的陶瓷大师可能就在他们中间。 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近年来,枫溪工艺陶瓷吸收欧美国家的技法和题材,研制出既留存枫溪传统特色又具有欧陆风格的艺术品,受到各国客商的青睐,成为枫溪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产品。 枫溪的建筑卫生陶瓷,经过几年的努力,瞄准国际名牌产品的质量和标准,提升原料配方改革成型生产工艺,引进先进的窑炉设备,采用现代设计手

15、段,使产品从造型款式,釉面色调等逐步接近国际名牌产品,在国外市场赢得了相当份额。 陶瓷工业是枫溪区的主要经济支柱,也是潮州市工业四大支柱之一。枫溪陶瓷继承了中国的传统工艺,又大量吸收了西洋的技法,这种兼收并蓄的文化心态,使枫溪陶瓷具有广泛的国际性。枫溪陶瓷人开放的胸怀带来开阔的视野,又使枫溪陶瓷超前、时尚。枫溪,正成为中国南方的新瓷都。 篇二:湘子桥资料 湘子桥,横跨韩江,位于潮州城东门楼前至东面的笔架山下韩山师院前。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现桥长566米(一说517.95米),分20孔,桥宽11米。桥东西两头自古至今由石墩架设石梁而成,中间水深流急,昔时限于条件,加上航运需要,采用

16、木船铺上木板架设而成,作为启闭式浮桥,故有“十八梭船廿四洲”之称。湘子桥因此成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座启闭式石桥。1988年1月,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养护单位。 湘子桥已历时832年,自古及今倾注了不少地方官员和潮州人民的心血,数次修建扩建维护,得以保存且不断完善,由此也使其展现若干名称,现简介如下: 康济桥:据永乐大典5343卷桥道载:“三阳志:由东以入广者,至潮有一江之阻,沙平水落,一苇可航,雨积江涨,那么波急而岸远来往者两病之乾道七年(1171),太守曾公汪乃造舟为梁,八十有六只,以接江之东西两岸,且峙石洲于中,以绳其势,根其址,凡三越月而就,名曰?康济桥?”。 丁侯桥:据永乐大典5343卷桥道载:“已酉(即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丁公允元修浮梁,自西岸增四洲为八,亘以坚木,覆以华屋,曰?丁侯桥?”。 丁公桥:据饶宗颐广济桥志载:“知军州事常州丁允元又增置西岸石洲四架,梁而屋之,民号?丁公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