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记叙文阅读中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261770792 上传时间:2022-03-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记叙文阅读中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初中记叙文阅读中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初中记叙文阅读中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初中记叙文阅读中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记叙文阅读中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记叙文阅读中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中记叙文阅读中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一、文本应在细中读文本细读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新批评理论发展而来。新批评理论的文本细读包含三个基本特征:第以文本为中心;第二,重视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第三,强调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文本细读给文学教学留下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对于现行中学语文教学仍有着莫大的借鉴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如下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以文本为中心联系作者和读者,读者则在一次次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之中感受文本的极大魅力,开阔视野,把握中心,提升品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不是狭义的阅读,新课程理念下的文本细读也有以

2、下三种内涵:第一,以生为本,融入学生的体验;第二,进行语言细读,如果不对文章语言进行细致的深思,我们就不能真正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第三,强调教师引导,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探讨,不再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将文本细读运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用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谈美中的一句话形容就是:“慢慢走,欣赏啊!”在语文教学中不妨将“走”换成“读”“慢慢读,欣赏啊”!这是一种拥有旷达胸怀的坦荡,一种镇定自若的闲情,一种细嚼慢咽的态度,更是一种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用王尚文先生的话来讲就是“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以小见大,从细微之处倾听作者的真挚情感。二、细处入手养个性阅读教学的

3、内容太过广大,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各种不同文体的教学都属于阅读教学范畴。因此,本文仅分析记叙文的文本细读。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这类文体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比最多。文本细读的字面意思就是要仔细认真地阅读文本,而现在的语文教学在对待文本上存在浮躁的风气,个别教师在文本处理上囫囵吞枣,断章取义,随便从文本中取出一个话题便开始与学生探讨,为片面追求课堂氛围而忽视文本探析,形式主义倾向愈发严重,越界的个性化解读层出不穷。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核心素养应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

4、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结合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语文教学目标,阅读教学必须以文本为依据,从细处入手,带领学生在语境中品味和鉴赏文字,深入挖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维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对审美的感知以及对文化的理解。三、具体实施有技巧文学的意义,就是以语言描绘现实,在字里行间容纳真挚的情感、哲理和思辨。文学作品的价值和功能最终只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才能实现。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以“人”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有血有肉的情感,于细微处体验人生。(一)着眼字词,品味语言正所谓处处精细就是扼杀精细,文本细读必须抓住重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细

5、读”,就像我们观赏一幅画一样,先看整体,再看线条,阅读也是如此。文本是语言的艺术,而语文教学就在于帮助学生玩味和把握语言。这里的玩味和把握不是表面的、肤浅的理解,而是不仅要求教师解读出语文的工具性,还要使学生获得人文性的理解。背影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的回忆性散文,也是朱自清的名作。这篇散文描写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车站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全文描写了四次背影,四次流泪,四句嘱语,足见父子真情,而在作者头脑中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爬下的背影。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们不妨使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抓住关键词深入了解作者写作此篇时的情感。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抓住文本

6、中的两处“聪明”教学。第一处“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第二处“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阅读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于无疑处发现问题”,在这两处“聪明”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的情感变化。在父亲和脚夫讨价还价的时候,我”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这里的“聪明”包含着作者的自嘲,哪里是父亲讨价还价的话难听,实在是家境惨淡、囊中羞涩啊,此时的家已不似从前,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生活困顿,凄凉惨淡,而那时的我并不能理解父亲的心境,自以为是,所

7、以作者自嘲并称“那时真是聪明过分”。第二处“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亦是作者对自己的嘲讽,表达了自己的悔恨之情,父亲嘱托茶房好生照料我,而我暗笑父亲的迂,自以为看破世情,其实是不理解父亲的眷眷之情,拳拳之心。在教学中着眼于细处,更能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真情。(二)关注语境,察觉联系语境是某个词、句或者段落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语境有助于我们整体把握文本,理解文本意义。老王是杨绛的名篇,文末的“愧怍”一词向来是研究者们的关注之处。“愧怍”一词包含着多种情感,有一个社会的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有同样善良的人却没能真正体会另一颗善良的心的愧怍,还有一个人在一个悲惨社会面前无能为力的愧怍。文学是人学,

8、在解读老王时,结合全文语境我们可以知道,老王无依无靠,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在这个世界上用真心待他的人应该只有杨绛了。最能触动另一个人的,应该就是亲情了,可老王在这世界上已无亲人,在老王的心里,杨绛就是他的亲人,他临终以前,别无所愿,只希望再看一眼自己的亲人,所以他才会来“我”家,送来了香油和鸡蛋。而我却给了老王钱,我懊悔自己没有请老王进家门来,因为我害怕极了。这种“愧怍”还可以看作是亲人对亲人的遗憾与难过,我与老王终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三)寻找空白,发展思维空白又叫“留白”,这是文学创作中作家们经常使用的一种创作技巧,能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情思和想象空间。

9、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就要关注文本中的空白处。故乡是反映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以“我”回故乡的见闻为线索,以感伤的心情为基调,反映了作者对旧社会的彻底否定,对新生活的热烈向往。作者通过开头的景物对比就写出了现实中故乡的衰败景象,再通过闰土以及杨二嫂的人物形象的对比,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不仅在经济上压垮劳动人民,而且在精神上摧残劳动人民。故乡的语言简洁凝练,文本中标点的使用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风范,特别是省略号、破折号等的运用,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比如当我从美好的记忆中回到现实,应声说“这好极!他,一怎样?“这好极”后感叹号的使用,表达了“我”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而

10、后的“他,一”这一写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有对过去美好的回忆,还有对于即将见到友人的期待;接着“怎样?”用省略号表达出我对闰土命运的担忧和急于得到回答的心情。在这一过程中“我”可能想象到闰土还像小时候一样带着纯真美好生活到现在,同时也有对他的担忧。而当我终于见到闰土,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破折号和省略号分别在“你来了”前后使用,表达的是见到变化如此之大的闰土后的惊异的心理和尴尬的问候。这就是在阅读中教给学生关注空白的价值所在。(四)探究矛盾,有效学习孙绍振先生认为,要深入阅读文本,就要善于从文本中寻找矛盾、提出问题。我们不仅要关注文本,更要善于探究文本背后的含义。如林黛玉进贾府中

11、,当贾母问黛玉读何书时,黛玉回只念了四书;而当宝玉问“妹妹可曾读书”时,则回:“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教师可就这一矛盾变化引导学生探究,黛玉的回答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贾母对女孩子读书的态度:“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几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因为听懂了贾母对女子读书的态度,所以黛玉才会如此转变,给出不同的回答。这更让我们感受到黛玉在贾府中寄人篱下、处处留心的心态。又如孔乙己中,咸亨酒店里有鲁镇各个阶层的人,掌柜又是属于剥削阶级的人,平时没什么好脸色,只以赚钱为目的,那为什么在孔乙己到店时他可以宽容地允许小伙计附和着笑昵?通过对这一矛盾处的探究可知,逗孔乙己发笑,可

12、以让“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显然,掌柜是把孔乙己当作了招揽生意、吸引顾客的而又无需支付佣金的丑角,他要借孔乙己的可笑增加自己钱包的厚度,他对孔乙己不仅是缺少同情,而简直是冷酷、残忍、没有人性,即使是在孔乙己被打断了腿,只能以手代脚的时候,他也像平常一样打趣孔乙己引人围观,而这也更突出了社会的冷漠。在阵阵哄笑中,一个苦人默默地走向自己的坟墓,面对他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周围的人没有丝毫关心,只管自己开心。孔乙己穷困潦倒,家徒四壁,为什么从不拖欠酒钱?为什么要教小伙计识字?为什么明明自己的茴香豆已经少得可怜还要分给孩子们吃昵?是因为他“善良”吗?这一矛盾处更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人物形象。为什么不拖欠

13、酒钱?因为咸亨酒店掌柜只为赚钱,如果不给钱,他将很难在那里立足;并不是因为他善良、品行好,他的钱是“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得来的,来路不正,谈何品行?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似乎是关注小伙计的前途,实际上是在卖弄学问,向那些打趣他是否识字的人炫耀自己的才华;把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确乎有些善良的因素,但他更是在慰藉自己那一颗孤独的心,他不能和其他人聊天,便只好和孩子们说说话了。语文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从而构建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李振村.慢慢走,欣赏啊J.小学语文教师,2008(3).3任晓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究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4余星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的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5.5易三德.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07(10).马云静.在文脉中欣赏且质疑地走过记叙文阅读中的文本细读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5):48-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