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睿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60910752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抚顺市睿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宁省抚顺市睿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抚顺市睿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抚顺市睿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抚顺市睿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如今有一种重智商轻人格的偏见,似乎新型人才的成长,知识和智商才是真格的,什么人格、品德已经过时。其实,当今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不但要有高智商,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这是因为信息时代知识的创新活动,都是在集体协作中进行的,需要有善于同他人协作的品德和能力,需要人们遵守规则,讲究信誉。一个知名的企业向社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面试中有一道题:“请写出你原来所在单位的最大秘密和对我公司有何价值。”应聘者对此各陈所见,但最后被录用的却是一位对此题交白卷者。有人问及原因,老总回答说

2、:在某种意义上,道德比智慧对人更重要。专家的研究表明,当今时代,一项事业的开拓,一项创新活动的成功,智力因素往往只占20%30%,人格要素占70%80%。由此,人们对德才兼备又有深一层的认识,在重视智商的同时,还应致力于情商的提高。所谓情商是一种稳定存在的情绪、品质和人格素质。它包括个人驾驭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个人了解自身感受、能够控制冲动和情绪波动、理智行事的能力;面对各种艰难考验时能保持乐观自信心态的能力。如果说智商测量的是你适宜从事什么工作,情商测量的则是你在这个工作中能否成功。可见,青年人在走向成才的奋斗中,既要开发智力,更要养成健康人格。智商如同飞鸟的双翅,情

3、商犹如翅上的羽毛,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同样填补道德的缺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高智商的人却没有获得成功,究其自身原因,多发生在人格的残缺和扭曲上。1应聘者对某题交白卷却被录用,这件事重在说明什么?对此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聪明的不做胜过愚蠢的做。B.有创新精神才能出奇制胜。C.只要保守秘密就能获得成功。D.人格品德是成功的重要因素。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失去了双翅,羽毛也就无所依存,一无所用了B.如果失去了羽毛,鸟儿也就空有双翅而毫无作为了C.正是有了羽毛,飞鸟才能在广阔的天空展翅翱翔D.双翅与羽毛相辅相成,将飞鸟托

4、上那蔚蓝的天空3根据文章进行推断,下面全属于“情商”较高的一项是A.感情丰富,多愁善感;不求闻达,知足常乐。B.宽容大度,善解人意;遇事果决,遇变不惊。C.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不求闻达,知足常乐。D.知识渊博,学富五年;行事果决,遇变不惊。参考答案:1D2C3B1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文章开头处点明了观点:“当今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不但要有高智商,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并随后举了这个例子,最后总结“有人问及原因,老总回答说:在某种意义上,道德比智慧对人更重要”。所以,举这个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上述观点,故选D项。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联系前文话题,明确重心。“如果说

5、智商测量的是你适宜从事什么工作,情商测量的则是你在这个工作中能否成功。可见,青年人在走向成才的奋斗中,既要开发智力,更要养成健康人格”,这里在肯定智商的同时,更加强调的情商的重要性。所以此处紧接着谈羽毛的重要性。C项是联系最紧密的一项。3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原文说“情商是一种稳定存在的情绪、品质和人格素质。它包括个人驾驭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个人了解自身感受、能够控制冲动和情绪波动、理智行事的能力;面对各种艰难考验时能保持乐观自信心态的能力”,根据这些表述作为推断的依据。A项,“多愁善感”不属于高情商;B项,符合情商所具有的特点;C项,“一目十行,过目成诵

6、”属于高智商;D项,“知识渊博,学富五年”属于高智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

7、,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材料二】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

8、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

9、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材料三】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

10、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

11、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

12、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7.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B. 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C. 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D.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

13、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B. 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中最后一段的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C. 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D. 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E. 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也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9.

14、 “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参考答案:7. C 8. BE 9. 重温经典诗词,提升文化素养,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饱满人的心灵,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诗歌接地气,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便于古诗词的普及;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A项

15、,“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B项,“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D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仔细阅读选项和阅读材料,在文中筛选出和选项相对应的内容,仔细比对,判断正误。对比时要注意选项与原文之间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A项,“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爆红的现象”不准确,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都充分肯定了”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C项,“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D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故选BE。【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选文,整体把握选文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选文,根据题目要求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筛选出符合题目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