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驱动下融合报道创新升级的四个维度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60908519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驱动下融合报道创新升级的四个维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技术驱动下融合报道创新升级的四个维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技术驱动下融合报道创新升级的四个维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技术驱动下融合报道创新升级的四个维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技术驱动下融合报道创新升级的四个维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驱动下融合报道创新升级的四个维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技术驱动下融合报道创新升级的四个维度 郭京【摘 要】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形式,融合报道的创新实践与新媒体技术的迭代升级有着紧密联系,研究融合报道要注重技术对其发展带来的影响。本文结合对第30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的分析,主要从新技术、新体验、新形态及新传播四个维度,探讨融合报道充分利用技术的外驱力,发掘自身潜力,不断创新升级扩大影响力版图的具体实践。【关键词】融合报道;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融合报道是媒体融合的终端新闻产品,力求在一篇报道中综合运用图文、视频、动画等多种技术,形成一个集多种形式于一体的报道。1融合新闻报道凭借表达方式的多样化,逐渐成为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一种重要的新闻呈

2、现形式。现以获得第30届中国新闻奖的48件媒体融合类作品为样本,分析融合报道在新媒体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其在技术运用、受众体验、产品形态、内容传播等方面实现的创新与升级。一、新技术:智能高效,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是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AI、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融合报道作品中的广泛应用,新闻作品的呈现方式被拓展、采编流程被优化,内容生产与制作传播在技术的创新应用中变得更加智能且高效。技术加持,拓展新闻作品呈现方式。呈现方式的改变是技术应用在融合报道作品中最直观的体现。纵观第30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不难窥见各大主流媒体正在不断试水新技术,纷纷尝试

3、将AI、三维动画等前沿技术运用到新闻作品中,为内容表达释放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一等奖作品2019对话1949:时代变了初心未变在呈现形式上采用了“单双机”互动的技术手段,以时间跨度为关键点,让新时代的小学生、职业女性等在“平行世界”中,与革命志士隔空对话,巧妙地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三等奖作品致敬!闪亮的名字|“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群英展”邀你一起点亮星星突破了一般H5图文结合的样式,在遵循新闻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将特效、动画、AI互动等技术融合应用于一个H5作品中,丰富的视觉表现和恰当的互动设置,提升了作品的表现力,作品以新颖的形态,全景展现了上海解放以来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科技

4、赋能,优化新闻作品采编流程。运用相关技术手段简化、优化新闻的采编流程,提升融合新闻报道的生产效率,增强媒体在新传播格局中的竞争力。二等奖短视频专题报道作品AI剪辑大阅兵,使用AI剪辑技术发布了86条短视频。大阅兵中的AI剪辑可以准确识别多路视音频信号的播出内容并将其进行合理组合,现场仅需两人复核、发布。AI剪辑提升了融合报道内容编发的效率,也相应节省了很多人力。二、新體验:虚实结合,提升受众对内容体验的“浸入度”融合新闻的文本构成方式是多媒融合,并非多种元素的简单相加,而是根据新闻故事的内在逻辑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用以增进读者对新闻内容的理解。2融合报道总是力图以恰当的呈现技巧,拓展受众感

5、知新闻内容的渠道,拉近受众与新闻之间的距离。“具象化”表达,新闻信息更直观。融合报道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对新闻信息描述的具体程度,让抽象的信息得以“转码”为直观的内容。一等奖作品“数说70年”数据新闻可视化系列短视频以消费、饮食、大国工程、数字经济、生态、外贸六个方面为切入点,将独特的数据构思、精准的数据内容通过恰当的三维动画图像呈现出来,使枯燥的数字在画面与画面、数据与数据的流畅转接中“活”了起来,新中国成立70年的发展成果也随着灵动的数字,一一展现在受众面前。“零距离”互动,新闻内容具体可感。互动对于新闻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其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接收和认知体验,更在于互动功能的嵌入对实现新闻价值

6、有着助力作用。3融合报道中恰当的互动设置,促使受众在指尖交互中成为新闻情节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二等奖H5作品72个红手印,究竟为了留住谁?以贫困村村民写联名信挽留驻村干部为主线,设计了“听心声”和“看事迹”两个版块,将“指纹”作为与用户互动的连接点贯穿其中。“听心声”部分以联名信为背景,让用户通过点击联名信上的指纹倾听村民们的心声,在作品的最后提示用户可以“按下”红手印,为两位驻村干部点赞。作品中的交互设计既与内容紧密相连,又给予了用户较强的参与感,让用户能够在互动中深入体会驻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情谊,感知新闻内在的温度与情感。“非常规”拍摄,新闻情境真实可触。通过手机临时拍摄、跟踪式采访拍摄等方

7、法所获得的镜头,重点往往不在于画面的美感与质量,而是试图使受众在独特的视角中获得较强的现场感。一等奖短视频现场新闻习近平看望“快递小哥”是在总书记临时下车,来不及准备设备的情况下,用手机记录下来的一段首长和快递小哥交流的温情画面。作品抓取了现场的感人细节,保留了手机拍摄的原生态纪实风格,平易近人的视角和总书记亲切的话语都让这一幕变得更加真实,受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总书记对广大劳动者的尊重和牵挂。三、新形态:追新求变,寻找内容与形态的最佳“融合点”作为媒体融合语境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新闻形态,融合报道始终在政治、技术、市场等逻辑的引导下追新求变,并根据受众的接受习惯进行适应性改造,目的在于为优质的内

8、容寻找最合适的表现形态,中国新闻奖也在鼓励“内容生产呈现方式有所创新的作品”。4Vlog新闻初亮相,兼具深度与温度。相比于传统的新闻报道形态,Vlog新闻以平易近人的第一人称视角彰显着平等交流的观念,兼顾了重大主题报道的深度与温度。三等奖作品VLOG:小姐姐的初体验是通过极为日常化的第一人称视角镜头,展现了一位年轻记者眼中的。报道中追逐不同代表进行采访、与会场外同行的交谈等,都能够让观众在看似忙乱的镜头中了解到不一样的。Vlog新闻为受众提供了一个相对真实的视角,辅以年轻态的话语表达,能够迅速拉近时政报道与普通大众之间的距离。移动直播更成熟,全景、实时、高清。移动直播是面对重大主题及突发事件时

9、,全面及时记录新闻事件发展、回应百姓关切的新闻形态。一等奖作品直播|百色大暴雨引发山洪,公路塌方车辆被冲走!通讯员黄文秀发回现场视频后却不幸遇难围绕“灾情”和“黄文秀同志”两条主线,对广西百色市凌云县遭受暴雨袭击这一事件展开移动直播。在直播的过程中综合采用多方收集的素材,穿插了多个图片、短视频以及悼念海报,全景记录、实时传输、高清呈现了这场重大灾情的情况,有力地反驳了社会上的许多不实信息。短视频、H5再升级,话题性内容精品化制作。短视频与H5作为较早出现的融合报道形态,逐渐开始从单纯追求技术转向回归内容。特别奖作品新中国密码:15665,611612!是新华社策划推出的微电影作品,作品将经典旋

10、律进行了艺术化的改编,让受众能够在饱满的人物故事和电影级的画面质量中感受新中国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作品13分14秒的时长、把曲谱作为标题的悬念设计等都具有创意与深意。四、新传播:多维立体,助力产品传播成为“现象级”提升融合报道作品的传播力度,应该主动拥抱新的平台和端口,开辟更广阔的传播格局,在全媒体协作报道和多渠道联动传播中构建起多维立体、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全媒体协作,打造“流量高地”。充分利用不同平台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差异化报道,增强融合报道的层次感,从多个方面为报道主题造势。一等奖作品“中国24小时”系列微视频以系列化的作品形态,全面立体地呈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整体风貌。该作品除了

11、在新媒体平台的常态化传播以外,还将“24小时”作为一个概念化的主题,通过征集活动、动漫长图等形式对话题进行了延伸。多渠道聯动,实现“叠加效应”。媒体融合理念指引下的传播格局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两微一端”的传统“标配”,而是深入践行媒体融合理念,扩大“交际圈”,逐渐覆盖了不同媒体、平台、场景的多个传播渠道。三等奖作品中国有故事挖掘了丰富的历史影像资料,以讲述人的“穿越”为连接点,将中国发展背后的奋斗故事用青春的话语讲述出来。该报道覆盖了主流媒体、社交平台、视频网站等传播渠道,甚至包括青少年常用的哔哩哔哩和QQ空间等社交平台,兼顾了不同年龄层受众的媒介使用偏好。多渠道的联动、恰当“叠加”,为该报道打

12、造了一个立体化的传播矩阵,帮助作品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结语融合报道作为舆论场中的重要力量,为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版图,应该注重学习和利用新技术,不断创新融合报道的创作理念和呈现形态,提升传播效果。通过梳理第30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可以发现,融合报道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开始从简单嵌入,逐渐转向了对媒介技术特性和受众认知习惯的深入探索,以智能高效的新技术为支撑,优化受众体验、不断完善报道形态、注重传播手段的创新是当下融合报道作品的发展方向与不懈追求,只要技术前进的脚步不停,融合报道创新升级的路便不断延伸。注释:1王天定.融合报道:“融合”如何助力“深度”J.青年记者,2017(22):9-10.2 孙鹿童.生产逻辑转变下的用户互动以中国新闻奖互动式融合新闻为例J.中国编辑,2020(09):43-48.3刘涛,杨烁燏.融合新闻叙事:语言、结构与互动J.新闻与写作,2019(09):67-73.4中国记协网.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发布EB/OL.2020-7-28.http:/28/c_139246098.htm.(作者: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级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责编:姚少宝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