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驿路梨花》课堂实录

上传人:公西 文档编号:260200586 上传时间:2022-02-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驿路梨花》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5课《驿路梨花》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5课《驿路梨花》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5课《驿路梨花》课堂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5课《驿路梨花》课堂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5课《驿路梨花》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驿路梨花》课堂实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驿路梨花课堂实录1师:桃花过后,梨花盛开,它逊桃花艳如火,也输梅花一段香,但是它却洁白如雪,一夜盛开,引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篇章。其中彭荆风老先生走到云南的边陲,看到路边盛开的梨花,就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驿路梨花。(板书题目和作者)师: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大家先来看这篇文章里面的生字词。请打开课文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大家一起来读,每个字词读两遍。生齐读生字词。师:大家来比较一组字词,一个是修葺,一个是鹿茸,那么这个“葺和“茸”字的区别在于什么?生:“葺”字在草字头下有个口字。师:好,有口就念q。什么意思啊?生:修理。师:对,我们中国的汉字不仅结构优美,而且不

2、同的结构变化还会产生丰富的意蕴。这些文字组成了一篇一篇优美的文章,包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驿路梨花也是一篇大美之文。2师:请大家来阅读课文。先看大屏幕,了解我们今天要用到的读书方法,然后开始我们的阅读,完成阅读任务。谁是小茅屋的主人?生默读课文。师:请同学们来看我们的任务。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生:解放军叔叔是小茅屋主人。(读相关段落)师:你想告诉我们大家,小屋的主人是解放军叔叔,因为他盖了小茅屋。好,老师给你纠正一个字音,“拾菌子”中“菌”字第几声?生:第四声。师:好,其他同学认为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生:我认为小茅屋的主人是哈尼小姑娘梨花,因为是她照顾这个小屋子,时常带东西来给过路人。师:好,因为她

3、照顾了小茅屋。其他的同学还有不同意见吗?生:我认为这个小茅屋的主人是所有的人,因为这个文章当中写到了许多人都在这间屋子里面住过,其中包括我和老余,一个瑶族的老人,一群哈尼的小姑娘,还有解放军战士,还有梨花,他们都曾经在这个屋子中住过,然后也照顾过这间小屋子,所以我认为他们都是这间屋子的主人,而且解放军叔叔盖这个屋子就是为了方便所有的过路人,所以我认为他们都可以是茅屋主人。师:好!你的回答见解独到,而且全面,这个小茅屋,主人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建造照料小茅屋的人!3那么大家认为小茅屋的主人最打动你的是什么?生:是他们的心灵美!师:对,小茅屋的主人们精神世界是美的。同时这篇文章写得也很美,作者说,

4、我喜欢用这种朴素而真挚的记叙文的手法来写小说。那么大家再来阅读这篇美文,请看大屏幕上的要求:细读课文,做好圈点批注,从文章的结构、环境、标题、写法等,任选一个角度,来赏析文章之美,做好旁批。生阅读、批注。师:同学们都已经找到了文章的美点,那么你的美点和他的美点加起来就构成了很多的美点。请组成前后四人小组来互相说一说,你找到的美在哪里,做一个交流。生讨论交流。师:现在请同学们发表你们的看法,来寻找来感受文章之美吧!生:我觉得文章的标题美,因为文章的标题一语双关,既写出了自然界中的真实的梨花非常的美丽,也写出了过路人和解放军叔叔身上的雷锋精神美。师:这位同学阅读的入手点特别好。他从文章的标题入手来

5、看我们这篇文章的美,梨花不仅指自然界的梨花,也指人物梨花,更重要的它还是雷锋精神的象征!生:我认为文章的结构美,第12自然段和第24自然段是插叙,它的作用就是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丰富了故事的内容,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就是突出了哈尼姑娘还有那些具有雷锋精神的人物!师:插叙除了能够使我们的情节更加丰富,它还能够让我们的文章一波三折。那什么叫一波三折?生:一波三折指的是有起有落,引导读者跟随着作者表达的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师:老师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啊,一波三折就像是我们看见了一座一座大山,山头有起有落就构成了山之美,所以有一句话叫“文似看山不喜平”。刚才同学找到的插叙内容就有这样的效果。那么文章还有哪些

6、地方在结构上还能够让我们感觉到它有着波澜起伏之美呢?生:课文多次设置悬念,第一次是在第三段,“我”和老余同行,开始并没有找到住宿的地方,为下文小茅屋的出现做了铺垫。第二次设置悬念是在第10到13段,“我”和老余一行人进了小茅屋,但并没有发现主人,后又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后来瑶族老人告诉我们,他们也是一个过路人,这就突出了这些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心灵美,也为下文引出解放军建造这个小茅屋做了铺垫。第三次设置悬念是我们看到梨树丛中的哈尼小姑娘,从她们口中得知了这个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师:看看我们这个同学,语言多丰富,还会用“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俗语。确实是这样,所有的人都在践行并传承着一种

7、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从这个同学的发言当中,我感觉到了大家对悬念的概念是模糊的,那么谁能就悬念这个问题给我们做更准确的解释?生:我觉得悬念就是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设置悬念的第一处是在第八段,首先提出了疑问,就是这个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然后第二处悬念是在第10段到第14自然段,写出我们错认了那个小茅屋的主人。然后第三次悬念在第29段到第32段,就是说实际上小茅屋的主人是每个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赞扬了大家的心灵美,进一步弘扬了雷锋精神。师:这位同学的发言非常精彩,课文就是这样,设置了三次悬念,解开了两次误会,使得文章的结构精巧,一波三折。所以老师想纠正一下

8、这位同学的发言,一波三折,它不是写作手法,设置悬念造成的效果是波澜起伏,或者叫一波三折。师:除此之外,我们同学还发现了什么?生:我认为它的环境描写非常美,请大家跟我看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它都是景物描写,就是写梨花盛开的景象,写出了梨花很美,然后让我们感到很舒服,也为后文“我”和老余找到了小茅屋做了铺垫。师:你找到的这两段景物描写,你觉得很美,那你能不能把这种美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生:(朗读)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师:声音甜美,大家觉得她把梨花飘落的那种美感给读出来

9、没有?生:没有。师:那我们同学自己来读,老师还建议大家把这个梨花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当中,把一、四、六段一起来读一读,看看我们能不能体会文中所传达的环境之美好。生自己读。师:来,谁给我们大家试一试?生: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白色的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师:读得特别好。我觉得我们同学应该给他点掌声。既然掌声响起,那我就想问问这个同学,你是怎么来处理文章的停连、重音,把文章读得这么好的。生:首先要通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情感,然后根据

10、这个文章的句子含义来判断什么时候语调需要升高和降低。师:看他的回答多么精妙,其实他道出了我们朗读的最高境界,首先要有情感,其次呢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调整语调的高低起伏,当然更要处理好重音,比如说“轻轻”“淡淡”“凉凉”这些词语就要读出温柔感受来。刚才咱们还有好几组的同学都找到了环境描写,来补充一下。生:我补充的是第六自然段,我认为还有一种感情,就是梨花的出现带给人希望和安慰,让他们非常的惬意和舒适。然后还有第一自然段“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我认为这句话它是设置了一个很大的场景,然后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师:他的回答特别精彩,彭荆风老先生在写

11、这篇文章的时候刚走出了七年的牢狱之灾,来到了云南的边陲,走进了云南的深山,所以当他看到了莽莽苍苍的大山,尤其是在夜晚的时候走在渺无人烟的深山里,内心是有一丝害怕的,这时候梨花的出现,梨树林的出现带给了作者温暖的感觉。所以这一片梨树林它不仅仅是一片梨花,更是带给作者的希望生活的希望。那么梨花这么美,有没有其它的地方还提到了梨花呢?生:27自然段!(朗读)“梦里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衣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还有最后一自然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的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知道了照顾小茅屋的是梨花,是哈尼小姑娘,然后夜里睡觉的时候

12、就看到了那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说明作者对茅屋主人充满感激之情,所以在梦中会梦见,也显出了他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精神。最后一自然段是全文的结尾,我认为也是全文的总结,也含蓄地暗示中心驿路梨花处处开。师:他的想法很多也很好,他找到了这两段,我们大家先来看27段,正像他所说的那样,就因为日有所思所以才夜有所想,在梦境里边与梨花姑娘相遇。现实的梨花与梦境当中的梨花姑娘人花相映,虚实结合,更加增添了人物的美感。那么我们大家来看这一段,应该怎么读?自己像刚才那男同学教给我们的一样,我们再去读这一段的时候,语速应该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谁来试一试?生:“昨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

13、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生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师:好,她读的特别好,她也像是梨花林里歌唱的哈尼小姑娘一样的美好。作者在这儿采用了一种写法,这种写法叫虚实结合。其实这篇文章的写法很多,它的结构精巧,标题的设置一语双关,(顺势板书)都是非常美的。那刚才那个同学还说到了最后一个自然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假如老师要让大家来换上一个句子,与这个诗句相对的话,你们想换成什么?它就相当于是咱们平时的仿句练习。生:我觉得是“雷锋精神代代传”!师:对得非常准确,其实我们这篇文章就是在歌颂经久不衰的雷锋精

14、神。那么我们从文章的标题到文章的环境,到结构的安排,我们都感受到了美(顺势板书)我们找出这几个写得特别美的段落来齐读,然后来再次感受文章之美。男生(合作读):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夜色中。女生:梨花开满枝头,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生: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齐读: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师:这篇文章很美,美在标题一语双关,美在结构三悬两误、一波三折,美在环境的渲染烘托,同时还美在它的写法多样(完成板书)。4彭荆风老先生就是发现了这样的美并用文字表述了出来。其实在生活当中,美到处都在,如:美是解放军叔叔建造的小茅屋,美是弯腰捡拾垃圾的身影,美是老师特别想说的是,彭荆风老先生,他也是一个大美之人。他的美,美在他身陷囹圄仍笔耕不辍的坚持,美在他耄耋之年仍创作不减的热情,还美在他80岁高龄获得鲁迅文学奖、红岩文学奖等十多个奖项,美在他能用他一生的信念和坚守成就了一个文学传奇!他的人生就是大美人生!我相信我们同学肯定也能够用我们手中的笔来书写你们的大美人生!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