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含答案)

上传人:公西 文档编号:260199635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考古学表明,大约属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大地万邦林立部分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具备了国家的初步形态。这说明当时中国( )A.已经进入阶级社会的繁荣阶段B.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C.处于部落联盟向国家的转变时期D.手工制造业十分发达2.周公率师东征,使周王朝对东方广大地区的控制成为了现实。他的儿子伯禽由于父亲的功勋,被封于山东曲阜,建立鲁国。其分器之多,土地之广,人民之众,实非他国可比。这说明分封制( )A.受封者以王族成员为主B.有益于加强对地方统治C.任人唯亲阻碍阶层流动D.激化了封国之间的矛盾3

2、.浙江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五千多年前的良渚社会已进入早期国家的文明阶段,国内外考古界已逐步统一观点:良渚古城遗址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有力物证。据此可知()A完整的国家机构建制已经出现 B中原文化的核心地位C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D礼乐社会的初步形成4.“夏启篡位从制度上确认贵族家族世代垄断首领职位的特权,这无疑是对氏族民主传统最严重的冲击标志着王权的第一次胜利。”材料中的 “第一次胜利”是指( )。A.确立了传位于贤能人的禅让制B.开启了王位家族世袭的传统C.最早确立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D.建立了王权专制的政治制度5.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

3、”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完成统一的诸侯国分别是( )A.吴王阖闾;楚国B.越王勾践;齐国C.齐桓公;秦国D.楚庄王;赵国6.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7.有学者认为,牛耕出现在商代而非春秋时期。依据有:殷墟妇好墓中的一件玉雕卧牛的两个鼻孔间有小孔相通,与穿系牛绳有关;动物考古学研究表明,殷墟出土的黄牛掌骨和趾骨上有因劳役而造成的病变现象;殷墟甲骨文中“物”字应释为“犁”,为牛耕之会意

4、等。该结论( )A.表明考古发现最具说服力B.缺乏可靠的证据不足为信C.违背商代生产力发展水平D.大胆创新但尚需小心求证8.春秋时代的列国争霸战争产生了一系列的霸主,霸主制度为中国维持了相当程度的秩序,避免了无中心 (中央)后的大混乱。这一现象( )A.反映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B.说明春秋时霸主制取代了分封制C.说明春秋无义战的观点有失偏颇D.表明春秋时期社会大动荡的结束9.通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修建直道、驰道,“车同轨”,建立以都城为中心、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来强化和巩固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A.秦始皇统治时期的秦朝B.刘邦建立的汉朝C.杨文帝统治时期的隋朝D.李渊建立的唐朝10.有学者认

5、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 )A.宗法观念的弱化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风俗观念的演化 D.社会治理的僵化11.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摸越庞大,组织越严密。由此可知( )A.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B.专制

6、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C.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D.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2.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此规定最终是为了()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B.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C.强化君主专制D.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13.丝绸之路开通后,丝路上的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再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织技术、漆器工艺等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向世界。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在( )A.秦朝重修万里长城之时B.张骞出使西

7、域之后C.战国时期的晋楚争霸之时D.西汉王朝建立之前14.班固在汉书中提出“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这说明班固( )A.主张废除严刑峻法B.立足儒家视角评判法家C.重塑儒家伦理道德D.倡导百家争鸣多元发展15.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文景之治”。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 )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以德化民焚书坑儒A.B.C.D.16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但是中国古代史真正统一的

8、时间比分裂的时间还少。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战国中后期,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也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张帆、李帆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秦朝统一为例,分析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内外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史国家出现分裂的主要因素。17.治国理政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人口真多呀)。”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9、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材料二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管子(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其目的。(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治国理政思想有何意义。答案1.C2.B3.C4.B5.C6.B7.D8.C9.A10.B11.C12.C13.B14.B15.C16(1)外因: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内因: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日后的统一奠定了基础。(2)中央政权的衰落;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少数民族内迁和北人南迁;气候趋向寒冷。17.(1)思想:使人民富裕,注重社会教化。目的: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2)材料二提出重农抑商和富国富民思想。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富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