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 县洪市夏明翰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60198684 上传时间:2022-02-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 县洪市夏明翰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衡阳市 县洪市夏明翰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市 县洪市夏明翰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衡阳市 县洪市夏明翰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衡阳市 县洪市夏明翰中学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西欧在16世纪出现宗教改革,能够说明 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天主教会已成众矢之的 人文主义的传播 德国的政治分裂状态A. B. C. D.参考答案:A2. 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三个文学流派的共同点是()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在创作形式上追求完善和谐 都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 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ABCD参考答案:考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三个文学流派的特征解

2、答:在创作形式上追求完善和谐和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故排除两项;两项是三个文学流派的共同点故选B3. 石陪华在中国历史纵横写道:“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材料说明A.宗法制度为封建社会所沿袭B.宗法观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C.封建社会政治统治腐败无能D.家国一体的政治模式不利于传统科技的进步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社会承袭的是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而不是宗法制度,因此A项错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

3、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说明阻碍封建社会的发展,B项正确;政治统治腐败无能在材料中未体现,所以C项错误;家国一体的政治模式与传统科技的关系,材料未体现,因此D项错误。点睛:宗法制是西周分封制的基础。进入封建社会后分封制被打破,但是宗法观念却得以保留。宗法观念讲究血缘亲疏,成为封建政治落后的重要原因。4.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倡导“求同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 “小

4、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A、B、C、D、参考答案:D5.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B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注意材料中的信息一是新经济政策,二是城市和商店。所以这里的“学会做生意”实际上就是强调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即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和价值规律来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实行粮食税是在农业方面的调整,缓和农民的

5、不满情绪,排除D项;A项材料未体现;C项是B项具体内容。所以答案选B。参考答案: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注意材料中的信息一是新经济政策,二是城市和商店。所以这里的“学会做生意”实际上就是强调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即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和价值规律来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实行粮食税是在农业方面的调整,缓和农民的不满情绪,排除D项;A项材料未体现;C项是B项具体内容。所以答案选B。【答案】B6. 当美国南部11州公开退出联邦发动叛乱时,林肯总统提出了“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他以战争维护国家统一的法律依据是( )A1787年宪法: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

6、律B1787年宪法:总统是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C宪法第13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承认黑人公民权D宪法第14条修正案:任何州都不得制定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参考答案:A7.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体便有贻累,便有许多动气处。”在此王阳明认为(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恶之起源、人心合有C一循于理、动静合一D知行合一、本心体悟参考答案:知识考点:宋明理学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意识是“如果草有了妨碍,理当把草去除。如果

7、有未除去的,也不要因此而牵累此心,一旦心中留有一份意,就会心体之中留有遗累,就有许多动气的地方”,可见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理,心外无物,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与材料无关,均排除。故选A。8. 孟德斯鸿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这句话体现的是A人民主权说 B开明君主制 C社会契约论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参考答案:D略9. 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此后宋元明清几代法律都承袭了这一规定这一规定()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形成B反映了平等平均观念盛行C导致土地经营日益细碎化D表明了古代法律不断健全参考答案:考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

8、地制度的演变,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中的信息解答:因为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个体小农经济在春秋末期形成,与材料唐朝这一时间不符,故A错误;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历朝历代延续,主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故B错误;材料“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小农户个体经营,兄弟均分,必然使得土地细碎化,C正确;根据材料,唐律疏议?户婚律这个规定,宋元明清几代法律都有继承,并不能体现不断健全,继承不同于健全,故D错误故选C10. 房龙美国史纲说“它是一份论述政府规则的理论文件。它在过去的140年中经历了巨大变化。即使是到了1927年,它仍然还像(当初)那样充满了活力。”这里的“它”是指:A独立

9、宣言 B合众国宪法C宅地法 D解放宣言参考答案:B11. 不同时期,对于提高人修养的途径问题,儒学家有不同的看法。宋朝到明朝的变化是A.遵从礼乐到顺应天命 B顺应天命到顺应自然C格物致知到本心体悟 D循序渐进到经世致用参考答案:C12.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国”和“家”的关系密不可分。这种观念主要源自于()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科举制参考答案:考点:西周的宗法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即宗教法规,是一种权利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解答:“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体

10、现了“国”和“家”的关系密不可分,而宗法制把国和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13.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以下关于四大发明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 造成了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兴起 有助于世界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A. B. C. D.参考答案:B14. 某历史博物馆关于孙中山生平的陈列专栏中有“振兴中华”、“建立民主共和国”、“核定地价”、“发展实业”等系列内容。这些内容反映的主题是A.平均主义B.自由主义C.社会主义D.三民主义参考答案:D【详解】“振兴中华”是民族主义的内容,“建立民主共和国”是民

11、权主义的内容,“核定地价”是民生主义的内容。因此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故排除ABC三项。15.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A.满足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B.争取大多数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体现公平、公正的社会原则D.增强井冈山根据地经济实力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据材料“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

12、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反映了增强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实力的主要目的,故D正确。满足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是为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排除。争取大多数农民对革命的支持,不能说明土地分配的标准的变化,故B排除。体现公平、公正的社会原则,显然不是主要目的,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名师点睛】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

13、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16. 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两国总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B项正确。万隆会议

14、和日内瓦会议不只是两个国家参加,故A项和C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背景与材料不符,D项也错误。【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点睛: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印两国在北京签订的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写入了这些原则。同年6月29日,中、缅两国总理在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确认了这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和政治制度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17. 下列有关北魏民族融合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族学到了鲜卑族的畜牧生产经验和技能 B鲜卑族原有的文化消失C鲜卑劳动者成为中原的农民 D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参考答案:B18.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有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深平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平城经常受到北方强敌柔然的骚扰洛阳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A、 B、C、 D、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