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大田中学2020年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60194364 上传时间:2022-02-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大田中学2020年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大田中学2020年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大田中学2020年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大田中学2020年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大田中学2020年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如图所示: ,每个编号代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物质,凡是用直线相连的两种物质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供选择的物质有:a铁;b稀H2SO4;cNa2CO3溶液;dBaCl2溶液;eCu(NO3)2溶液;fMgSO4溶液。图中编号代表的物质是( )AH2SO4 BMgSO4 CCu(NO3)2 DBaCl2参考答案:D略2. PbO2是褐色固体,受热分解为Pb的+4和+2价的混合氧化物,+4价的Pb能氧化浓盐酸生成Cl2;现将1 mol PbO

2、2加热分解得到O2,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得到Cl2,O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剩余固体的组成及物质的量比是A1:1混合的Pb3O4、PbO B1:2混合的PbO2、Pb3O4C1:4:1混合的PbO2、Pb3O4、PbO D1:1:4混合的PbO2、Pb3O4、PbO参考答案:AD略3. 下列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增大的是 A 向NaOH溶液中滴加水 B 向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C 向NaCl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 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pH越大;氢离子浓度越大,pH越小,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时,稀释了氢氧化钠,氢氧根离子浓

3、度减小,溶液的pH减小,故A错误;B盐酸显酸性,向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一定升高,故B正确;C氯化钠为中性,盐酸显酸性,向NaCl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显酸性,pH减小,故C错误;D氢氧化钠显碱性,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时,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pH一定减小,故D错误;故选B4. 将足量的铝粉分别投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和盐酸中,待反应结束后,两者产生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占有相同的体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B消耗NaOH溶液和盐酸的体积不相等C 消耗铝的质量相等 D反应后两溶液混合会产生白

4、色沉淀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参考答案:D略5. 下列关于化学键和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键的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的得失B.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C.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参考答案:D略6. A、B、C、D、E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分子式(或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换关系(未配平): BH2OCH2O ABNaCl ENaOHBCH2O DNaOHABH2O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为A C、B、E、D、A B B、D、A、C、EC C、D、E、A、B D C

5、、E、B、D、A参考答案:D略7. 已知过二硫酸的结构式为,向MnSO4溶液中加入过二硫酸钾(K2S2O8)可发生如下反应:2Mn2+5S2O82-+X=2MnO4-+l0SO42-+Y,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S2O8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BX、Y分别为16OH-、8H2OC氧化性:S2O82- K3 K2 , 据此所做的以下推测合理的是:A氯化银不溶于氨水 B银氨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有白色沉淀C银氨溶液中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 D银氨溶液可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存在参考答案:C略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O2产生沉淀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

6、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C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NaHSO4溶液,沉淀消失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O4固体,速率不改变参考答案:C略10. 下列实验的前后,铜的质量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 A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立即插入乙醇 B铜片放人酸化的硝酸钠溶液 C铜和铁的混合物放人稀硝酸 D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放电参考答案:B略11. 在T 时,将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其中含NH的物质的量为b mo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分数

7、为w100%B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0.5wC溶液中c(OH) molL1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参考答案:D略12. 参考答案:答案:B13. LiFePO4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可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反应为: FePO4+Li LiFePO4,电池的正极材料是LiFePO4,负极材料是石墨,含U导电固体为电解质。下列有关LiFePO4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加入硫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 oB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C充电过程中,电池负极材料的质量减少 D放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FePO4+Li+e-=LiFePO4、参考

8、答案:D略1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B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参考答案:B15. 反应A+BC(H0),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A B C D参考答案:D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4分)洗车安全气囊是德国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

9、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取13.0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化学式为 ,丙的电子式为 。(2)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

10、用是 。(4)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 。A. KCl B. KNO3 C. Na2S D. CuO(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不考虑结晶水合物) 。参考答案:(1)Na3N,(2)2N2O2+4CO2+2H2O=4NaHCO3+O2(3)6Na+2Fe2O3=3Na2O2+4Fe ,红色粉末的作用是充当氧化剂,除去氮化钠分解产生的金属钠(金属钠溶于水产生大量的热和碱性有害物质),提供大量的热量用于氮化钠的迅速分解。(4)从氧化性角度分析KNO3、CuO均可,但KNO3本身受热分解,产生氧气与氮气反应。故选择D. CuO。(5

11、)实验目的:检验Na2O2在空气中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即检验NaOH和Na2CO3或NaHCO3。实验设计一:实验原理:定量分析法。步骤:1、称量混合固体的质量。2、将混合物加热,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气体则无NaHCO3,石灰水变浑浊则有NaHCO3无NaOH,称量石灰水质量变化量mg。3、加入过量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称量石灰水质量增加量ng。4、通过m与n的计算获得最终结果。实验设计二:实验原理:测定盐酸用量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的关系确定混合物成分。1、不产生二氧化碳则混合物只有NaOH。2、开始产生二氧化碳前,与开始产生二氧化碳直到最大量消耗的盐酸的体积比为1:1则

12、只有Na2CO3。大于1:1则为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小于1:1则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即比较图中a,b的大小。本题知识载体很新鲜,很生活,很化学。简答式的题目首先要进行分析,确定设计的物质及反应才能完成各小题的内容。题目关键词:粉末分解释放氮气,粉末仅含Na、Fe、N、O,水溶性试验部分溶解,可溶部分为化合物甲,不溶物红棕色可溶于盐酸。13.0g甲完全分解为N2和单质乙,N26.72L,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解题分析:1、粉末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2、红棕色物质可能为Fe2O3

13、Fe(OH)3等,根据题意只能是Fe2O3。3、甲只有两种元素,且含N,必含Na。3、计算:N(6.72/22.4)*2*14=8.4g,则Na的物质的量为:(13-8.4)/23=0.2mol,N与N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6:0.2=3:1,则化合物甲为Na3N。4、在高温下Na与Fe2O3反应的产物为Na2O2和Fe。教与学提示: 题型的难点1是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确定物质的化学成分,其中Na3N又是学生很不熟悉的。难点2是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及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难点3是实验设计,通过定量来定性。但,题目设计与问题设计都在平时的练习与讨论中必然会涉及。比如实验设计部分,在省市多次统考中均有有关碳酸盐与酸反应定量问题出现过,或反复练习过。但,在简答的环境中也还是有难度的。解题中要动用到平时知识的积累,决定成败还是在平时。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将35.8gNa2CO3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溶于足量水中,向其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测得共产生CO28.96L(标准状况)(气体溶解忽略不计)。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