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共23页)

上传人:杏** 文档编号:260120587 上传时间:2022-02-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共2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共2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共2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共2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共23页)(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wnhu)旅游产业调查报告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把开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型战略主导产业来抓,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渭源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立渭河特色文化大县的实施看法和渭源县关于加快开展旅游业的实施看法,明确了“华夏文明渭河源”文化旅游产业开展战略品牌定位,确立了建立“渭河特色文化大县”和打造“甘肃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强力推出“生态之源渭河源、文化之源首阳山、活力之源太白山”三大品牌景区。并与渭河沿线(ynxin)天水、宝鸡、西安等7市区成立了渭河旅游联盟,签订了“渭河流域旅游开展合作协议”,

2、加强了沟通和合作,联合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域。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齐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并举的良好局面。二产业开发体系初步形成。坚持以节会、活动为载体,不断扩大渭源文化旅游在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胜利举办了两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甘肃渭源华夏文明渭河源生态文化旅游节,在兰州、西安召开文化旅游传播(chunb)推介会,多渠道传播推介渭源文化、旅游资源,全面提升渭源知名度。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举办书画专题讲座,为加强我县文化人才相互学习、沟通搭建了平台。目前,我县有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44家其中:歌舞消遣场所13家包括KTV,网吧7家,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单位

3、1家,艺术品经营3家,文化市场其他经营单位3家,专业演出企业1个,出版物零售单位3家,印刷企业13家。依托“渭河源”文化品牌,踊跃鼓舞一批龙头企业参加旅游商品的开发。目前,开发出了以灞陵桥为亮点的工艺品和渭源土特产为主的旅游商品。全县现有专业旅行社3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5家,新增旅游商店3家,主要生产有“秀峰”牌南山放养虫草鸡、鹿血酒、土鸡蛋等土特产,“得林”牌系列中药材养分保健品,“渭井坊”牌系列酒,“绿源”牌蕨菜、卧龙头、苦苦菜等山野菜系列产品,深受省内外游客的青睐。2022年1至10月份,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0.27亿元,增速39.59%,文化产业投资额到达1.22亿元,文化从业人员累

4、计到达1260人;全年旅游接待人数34.32万人次,旅游收入1.32亿元。人均消费385元,未发生重大含以上游客平安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三工程带动作用不断增加。旅游产业开展方面,编制完成了渭河源景区修建性具体规划、太白山景区修建性具体规划和首阳山景区修建性具体规划并通过了评审。同时,集中精力打造品牌景区。总投资8600万元的渭源县渭河源景区根底设施建立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2755万元,完成了景区4.3公里车行道路、游客效劳中心、生态停车场、景区大门建立工程,并完成了禹王殿主体工程、一线天摩崖石刻、景区游步道局部工程、玉龙景观道铺装工程、九鼎台的安装工程、渭河龙王庙、历史文化展馆框架工程和完成了

5、生态厕所、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和生态桌椅休憩设施等。总投资4315万元的渭源县首阳山景区一期建立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161万元,完成了生态停车场、林下休闲区、5座景观亭以及景区1.5公里的游步道建立和首阳山山门、八卦楼、厕所、车站的改造工程,还完成了游客中心框架工程、采薇苑主体工程、生态厕所、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和局部标识系统。据统计,全县“农家乐”旅游经营户到达40多家,干脆从业人员达1560人。文化产业开展方面,编制完成了灞陵桥爱护及环境整治工程可行性探究报告和渭河源自然遗产爱护工程可行性探究报告。总投资约8969.85万元,建筑面积23683.3平方米的文化综合场馆,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

6、美术馆、苏维埃政府纪念馆、非物质(wzh)文化展览馆、城市开展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城市影剧院于一体。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101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建立根本实现全覆盖,一个大抓工程、抓大工程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展新格局根本形成。四文化旅游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县上把旅游传播推介作为稳固开拓客源市场、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重要方式,不断创新传播形式,踊跃拓宽传播渠道。一是设计编印了渭源旅游指南、渭源旅游实惠卡、渭源旅游招商手册及酒店、旅游商品、景区传播单页、渭源旅游传播扑克等传播品,并在县内各酒店和省、市局部宾馆饭店进展了摆放。拍摄制作了华夏文明渭河(wi h)源文化旅

7、游传播专题片和探秘渭河源,大型纪录片,摄制了走进渭河源专题栏目。二是依托 “中国旅游日”、兰洽会、文博会等省内外重大传播节庆活动,向社会各界赠送各类传播品、传播光盘、实惠卡、实惠券等,有效的传播推介了我县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三是在会川镇三角路口、兰临高速和兰州至中川机场、定西至兰州的高速马路旁设置5个大型户外广告牌,并在县内G22高速安定段、316国道河口段等重要路段安装了5块旅游传播大型户外广告牌,县内各旅游道路制作传播牌17块,有效传播了渭源旅游资源。四是将“灞陵桥”、“渭河源”、“首阳山”、“秦长城”等4项知名品牌作为重点商标进展注册爱护,极大提升了我县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民

8、间文化爱护成效显著。一是依据国家、省、市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工程实施方案和渭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工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由渭源县文化界知名人士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工程专家小组,健全了我县的“非遗”爱护体系。目前,我县进入省级名录的有4项,市级名录的有30项,县级名录的有64项。二是挖掘、整理、提炼了一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编辑出版了渭源民间故事、渭源花儿和渭源小曲三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共3000册,为进一步推动民间文化产业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底。二、困难和问题一是规划特色不明显。即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统筹不够,导致对旅游开展的战略定位不清楚,也导致

9、一些景区景点规划缺乏明显特性。在景区景点规划中还存在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规划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规划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依据以往定量评价结果,渭源县旅游资源中只有首阳山、天井峡、渭河源头、双石门和灞陵桥到达四级水平,景区文化底蕴均未得到深度挖掘,70的旅游资源处于中低水平。从现有知名度来看,仅有渭河源、首阳山、灞陵桥跻身于定西市旅游精品线路中,而在省内只是略有表达,区域知名度不高。相对于渭河以北的广袤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来讲,渭源南部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但与同属于秦岭余脉的漳县、岷县等地区具有雷同性。花儿、傩舞等民俗,马铃薯、中草药等产业在临洮、岷县等邻县均有共同的特色。因而,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无明

10、显的竞争优势。二是精品品牌缺乏。产业开展须要品牌支撑,而在我县,真正“打得出、叫得响”的产品和效劳品牌根本空白。也就是说,渭源县还没有形成独特的市场品牌和广泛的市场辐射。县内文化旅游资源较多,但产品以单一的观光型产品为主,产品开发缺乏对文化内涵、景观审美特征、地域文化背景等开展因素的综合考虑,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不够,导致产品构造单一,缺少集参加性、消遣性、学问性于一体的多元化的文化旅游“精品”。同时,对文化产品的传播、包装和推介不够,文化产品与旅游脱节,很多产品仅限于家庭作坊式的制作,产业开展仍处于较低层次和水平,文化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极少。景区景点根本上是观光巡游性工程,游客参加性、互动性、消

11、遣性工程很少,难以留住客人。三是融资困难,投入缺乏。全县文化旅游建立投资滞后于经济建立投资,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县上还未设立文化产业开展专项资金和旅游开展专项资金。民间资金也没有被充分引导到产业建立中来,融资渠道不畅,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展力气还很薄弱,没有形成强有力拉动和促进作用。资金投入缺乏成为渭源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展的关键制约因素。表此时此刻:一是现代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没有较高的投入,其旅游开展的时机就会大大削减,而渭源县地处我国经济比拟落后的欠兴旺地区,由于经济容量的限制,导致旅游开发和建立资金短缺。二是文化旅游促销资金的缺乏,干脆导致了渭源县文化旅游产品的传播力度不够,文化旅游产

12、品缺乏相应的包装,区域文化旅游的总体形象不够显明突出,从而也降低了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致使文化旅游销售额增长缓慢。三是文化专项基金匮乏,致使非遗爱护、图书藏量、文物勘查及爱护、三馆免费开放等均受到紧要影响。四是人才队伍匮乏。渭源县现有文化旅游产业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工作经历不够,专业旅游管理和经营人才缺口较大,不能适应文化旅游业大开展的整体须要。而且,文化旅游单位市场意识淡薄,文化产业经营理念落后,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在产品研发、传播促销等方面,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创新意识,使文化资源优势和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竞争力不强。再者,文化、旅游管理部门编制紧缺,所需机构和人员编制

13、始终落实不到位,文化旅游执法大队、扫黄打非办公室、渭源县美术馆和渭源县野外文物爱护管理所编制及机构始终得不到切实解决,现有人员与担负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五是配套设施滞后。目前通往景区的旅游道路路况比拟差,尤其是通往首阳山、天井峡景区的西五路、罗莲路和西五路黑爷庙处至天井峡旅游路通行状况极差。各景区规划区内根底效劳设施建立薄弱,河道治理滞后,通讯信号覆盖率过低,供电、给排水等设施根本未通达,同时景区内种养殖设施、工程烂尾楼和原住地农舍、耕地等交织存在,极大的制约了景区建立施工、经营管理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再者,三馆建立面积普遍偏小,传播展示缺乏,不能充分发挥效劳群众的职能作用。三、对策及建议遵照县

14、委、县政府对全市经济社会开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健全机构,强化领导力气。首先,要进一步增加全县旅游产业开展协调推动领导小组的行政推动力。全面升格协调推动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健全由传播、政法、旅游、交通、住建、环保、文化、发改、农业、林业、工信、商贸、教育、公安、司法、食药、行政执法、民族宗教、电力、通讯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部门工作机制,各部门定时向领导小组提交、汇报工作进程,实施“一把手”工程,形成集中全县力气抓旅游的良好格局。其次,尽快成立“渭源县旅游管理委员会”设副县级专职副主任,升格

15、旅游主管部门职级。由旅委会主任兼任协调推动领导小组副组长特地负责统筹推动全县旅游产业的建立开展,着重解决职能弱化和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如县内旅游景区、景点分属文化、林业、国土、城建、园林、水务、统战等部门管理,在开发利用上,由于各自利益所致,很难统筹开发,紧要影响产业的快速开展。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各部门支持开展旅游工作的目标任务,由一把手负总责,明确分管领导,全面抓好任务落实。在各涉旅乡镇组建文化旅游管理办公室,落实工作人员,实施“全县是景区,乡镇是景点”工作措施,爱护旅游资源,落实旅游规划,创立本辖区星级农家乐,把文化旅游触角延长到基层。在文化产业开展方面,尽快成立渭源县文化产业开展办公室,

16、正科级建制,领导职数2名,主任1人,副主任1人,办事员1名。特地负责全县文化产业调控管理、数据统计、渭河源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建立等工作。成立渭源县“扫黄打非”领导小组,正科级建制正副主任由文广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兼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名。将“扫黄打非”专项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市责任书要求不得少于5万元。成立渭源县文物爱护管理所,副科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5人,负责全县野外文物平安维护和灞陵桥日常管护等工作。尽快成立美术馆,核定事业编制4人,争取国家免费开发资金补助等工程。对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升格为正科级建制,同时充溢专业人才,尤其是音乐、舞蹈专业。同时,建立健全全县开展文化旅游业统计指标评价体系,每年细化分解旅游业开展年度重点目标任务,纳入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年终严格考核奖惩,对奉献突出、成效显著的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