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资料:新发传染病流行病学

上传人:窝*** 文档编号:260113835 上传时间:2022-0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资料:新发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传染病学资料:新发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传染病学资料:新发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传染病学资料:新发传染病流行病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资料:新发传染病流行病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资料:新发传染病流行病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发传染病流行病学新发传染病的概念: 1.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简称感染病或感染,是指由生物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寄生虫、朊蛋白/朊病毒,等)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2传染性疾病(communicable disease,或contagious disease),简称传染病,是指由特异病原体所引起的,能够传染的一类疾病;即病原体可以通过感染的人、动物或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方式(经由中介的动物宿主、昆虫、植物宿主或其他环境因素)传染给易感宿主。3. 新发现的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简称新发传染病,是指

2、以前没有发现、近年来新确定的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也有称其为新出现的传染病或新出现的感染病。 分类: 第一类:过去可能或根本不存在,而新近才在人间出现的传染病。像艾滋病、O139霍乱等,可能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疾病可能早已存在,但并未被人们所认识,近年来才被发现和确定。如军团病、莱姆病、人埃立克体病、丙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等,可能属于这一类。第三类:疾病或综合征早已在人间存在并被人们有一定的认识,但并未被人们认为是传染病或一直没有确定其病原体,近年发现了这些病原体并予以确认。如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消化性溃疡病、突发性玫瑰疹等,属于早已存在但其传染性既往未被认识;流行性出血热很早已被认为是传染病,

3、但其病原体在1977年才被发现和确认。按引起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大致可以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等三类新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数量:一般认为所谓新发传染病是指近30年内新发现的传染病基本特征:1. 人兽共患性动物是新发传染病的发生链上重要的一环:新发传染病中有超过四分之三是人兽共患病。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原先仅存在于动物体内,但在与人接触后,或发生基因变异,导致人被感染。如艾滋病病原是非洲灵长类动物的疾病;疯牛病和禽流感则分别是奶牛和家禽的疾病;埃博拉出血热是非洲猎人吃了得病的野兽肉后患上的;而尼帕病毒脑炎是在马来西亚由带有尼帕病毒的蝙蝠将病毒传给猪又传给人引起的;而最近的甲型流感也是由

4、猪转移到人并引人与人之间传播。2预防和诊疗困难在新发传染病发生初期,对新发传染病认知不够,对新发传染病进一步流行的趋势很难预测的。新发传染病的病原涉及到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及寄生虫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但大部分都是被病毒感染所致,而病毒又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传染性。且在疫情发生初期,诊断不明,不知采取何种预防方案与治疗方案有效,传播范围不断扩大、病死率居高不下。3不确定性 新发传染病不可预知,不知道何种、何时、何地发生。由于对新发传染病的传播规律认识不足,而且缺乏基线资料评估,因此在对其流行趋势进行判断以及采取控制措施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例如,在我国报告的传染病疫情中约60%因没

5、有病原学证据,而被定义为不明原因疾病。人群对新发传染病没有免疫力。4传播速度惊人 艾滋病自1981年被确诊以来,其在全球范围传播速度极其惊人。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统计,目前全球共有3 32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每年仍有约300万新增感染者、累计死亡2 500万人,分布于世界200多个国家。2003年春季在全球发生的SARS疫情,2003年12月中旬后,由HSN1禽流感病毒引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暴发,均造成人员的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世界卫生组织于2009年10月30日发布的最新疫情简报显示,疫情波及192个国家和地区,甲型H1N1流感至少已造成全球5 712人死亡,确诊病例已超过44万例。5

6、传播方式复杂 一些新发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复杂的特点。埃博拉出血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西尼罗病毒脑炎可经蚊子叮咬而传播;0139霍乱主要通过水传播引起暴发流行。2003年12月17日,一名病人因输血感染疯牛病而致死,这是世界上第一例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疯牛病。在此之前疯牛病的传播都是经食物链感染,也就是食用了感染病毒动物的肉、脑及内脏等引起,因而,这个全球首例疑似血液感染疯牛病人,打破了人类的常规认识,使人们更加重视新发传染病的传播特点。6病原体具有较强的变异性 病原微生物永远不会像动物或植物那样出现某个特种的灭绝,它为了生存会不断变异,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出现新的宿

7、主,可以抵抗人体的免疫系统和抗病毒药物的攻击,使人类在新的病原体面前表现得格外无力。如现在的流感病毒变异的速度之快,甚至使流感疫苗跟不上形势,并逐渐呈现对已有药物的抗药性。7潜伏期长短不一 大部分的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短,如SARS、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都在7天之内;但少数传染病的潜伏期很长,如疯牛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它对所有杀灭病毒的物理、化学因素均有较强的抵抗力,其在136高温2h才能灭活,从感染到发病平均28年,一旦出现症状,半年到一年内死亡。HIV感染后数周至数月内,多数人出现急性、自限性单核细胞增多样疾病表现,持续1一2周,在未出现其他临床表现前的数月甚至数年内,感染可无

8、症状或体征。从感染到检测到抗体通常要1一3个月,但经观察从感染到诊断为AIDS的时间范围从1年至几年或更长。新发主要影响因素:1生物病原因素:(1)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导致新病原体的出现。(2)人类宿主机体状态改变,导致原本不致病的生物体成为病原体。 2 社会因素:(1)人类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导致与环境生物接触的广度和频率增高。如旅游、探险、生产、科学考察等。(2)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变或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掠夺,导致生物宿主的改变或使病原生物易于传给人类。3 自然因素: (1)自然灾害导致环境改变,生物群落的变异。如火山爆发、水灾/森林火灾等。 (2)人类对环境的改造或破坏:如矿山开采,核电泄漏等

9、导致环境污染与环境恶化。4人类与科学技术进步:(1)技术的进步使我们有能力在短期内发现并鉴定出各种生物体。比如,既往人类从发现某种疾病到分离鉴定其病原体需要少者2-3年,如艾滋病,多者几十年。而目前仅需要几个月获更快,如SARS仅两个月。(2)人类的进步,使健康更加成为时尚。由于人们对消除健康威胁的新要求,使科学工作者在传染病,尤其是新传染病的研究方面投入更大力量。以上四大类因素是近来来新发传染病频发的主要原因。新发传染病的危害: 1对健康和生命的危害 2经济损失 3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危害 4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的危害流行特征:(1) 流行类型:1.爆发与流行或大流行型: 主要是指新发传染病一开

10、始就以爆发或流行的态势出现。如O139霍乱、SARS等; 2.局部流行型:一些新发传染病开始只在局部地区或较小范围发生和流行,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大范围扩大的趋势。3.散发性:许多新发现的传染病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保持散发; 4.隐现型:新发传染病突然出现,又很快消失,时隐时现。许多新发传染病都具有这一特征,很值得研究。如SARS,O139霍乱、O157大肠杆菌肠炎。(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病原体特征:比如病原体繁殖较快或在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或病原体导致机体大量排出病原体等特征,都可以导致传染病较大范围的流行。2.传播途径实现的难易程度:对于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等,其传播途径比较容易实现,

11、因此常呈现爆发或大流行。如 SARS、流感。3.社会因素:主要是影响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如交通、集会、生活行为方式、社会经济状况等。 4.自然因素 如气候、季节、洪水等。5.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病防治中的新问题:1. 生物体变异带来的新问题:(1)新发现传染病:出现的速度:惊人(每年一种以上)。危害的程度:非常严重。(2)病原体耐药:敏感-耐药,耐单药-耐多药。(3)致病力改变:1)毒素分泌增加:如,霍乱弧菌毒力基因扩增。2)侵袭力增加: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获得侵袭因子基因。3)定居能力增加:如,粘附因子、菌毛等基因表达的变化。(4)抗原性改变:1)人群免疫力缺乏,导致疾病流行甚至大流行

12、;如:流感病毒变异、霍乱弧菌血清型变异等。2)疫苗保护力下降,导致免疫接种效力低下;3)病原检测诊断困难:如:出现漏诊、误诊。4)生物恐怖:传统病原体、基因工程菌。2. 传染病流行环节问题:(1)传染源(消灭传染源/消除传染状态), 1)发病谱的改变:如伤寒轻型和非典型病例占60-80%,2)传染源的流动性: 交通、生活方式(旅游)快、远、广。(2)传播途径特点:波散的快速性:交通运输业的发达。途径的多样性:社会交往、经济交流、旅游、饮食改变等。传播无边界性:划定传播区域极其困难。(3)易感人群:1)人口流动:免疫接种工作面临挑战、易感人口变化迅速。2)基础免疫水平下降:免疫接种效果不佳。3.

13、 传染病流行影响因素问题:(1)社会因素: 1)经济体制的变化: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中,必然影响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效率。2)行为生活方式:饮食谱、饮食方式、旅游、探险等。(2)自然因素:1)环境污染:生物变异加快、人群免疫水平下降等。2)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4.社会进步的新要求:(1)提高健康水平 疾病率的要求:发病率、死亡率等 防治效益:投资效益评价。(2)无传染病发病威胁:传染病与慢性非传染病的最大区别之一: 传染病:可传染性群体危害性、公共安全 慢非传:生理损害个体危害性、社会经济负担对策与措施:1.医学预防到社会预防 提高认识:全民意识/如国防教育一样。 采取措施:分工明确(医疗卫生领域

14、、政府、社会),工作落实。2. 加强科学研究 (1) 生物变异规律:抗原变异规律、致病基因传递规律、耐药性变化规律、微生物群落等。 (2) 建立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如生物芯片等。 (3) 研制安全、高效疫苗:多价基因工程菌苗。3.建立完善的传染病防治体系(1) 加强完善疾控与常规监测体系:目前全国的疾控系统县级以上较为完善,但还很不够。县及以下非常薄弱。另外,疾控队伍非常不理想。 (2)尽快建立快速反应系统;(3)信息情报系统: 全国疾控系统的疫情报告系统基本是健全的。但尚未建立适应当前传染病预防控制形势的、全面的信息情报系统。去年SARS流行中这一问题暴露非常明显。(4)救治体系: 全国性公共卫生救治体系建设尚需加强。4.注重传染病防治中循证决策和评价/循证保健 (1)基于群体信息的循证决策和评价是流行病学的基本思想。 (2)既往的疾控决策不能使人满意。既往决策评价几未进行。 (3)因此,要大力提倡和开展循证医学和循证保健。5.我国尚未发生的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 (1)我国新发传染病的现状: 一些新发传染病在我国出现或流行。如艾滋病、O139霍乱 可能还存在一些新发传染病,我们尚缺乏病原学证据。 对一些国外已报到发生的新发传染病,我们尚未开展全面调查研究。 (2)我国对新发传染病应采取的措施: 专业培训、预案制定与演练 全面调查研究 知识宣传与普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