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分析金融学5000字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58738775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分析金融学50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融分析金融学50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融分析金融学50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金融分析金融学50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金融分析金融学50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分析金融学50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分析金融学5000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金融分析金融学5000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正面临着巨大变革,相对于社会进步的其他方面而言,中国金融业进展制约了整个经济的进步。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金融分析论文范文的内容,接待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分析论文范文篇1 浅谈中国金融监管问题分析 一、后危机时代的全球金融监管主要新动向 金融监管对金融市场的健康昌盛进展是至关重要的,2022年以来的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尤其说明金融市场的进展,金融产品的创新需要合理有序的金融监管。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入后危机时代,为了应对这次百年难遇的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各个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性组织都出台了

2、新的监管政策。回想一下,可以察觉,后危机时代的全球金融监管主要有一下几个新动向。 (一)强调以宏观审慎的态度来监管操纵系统性风险 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产生以前,西方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理念过于提防微观审慎监管,而对宏观审慎监管重视不够。过于提防微观审慎监管的直接后果就是不能有效应对金融市场的新变化,不能有效应对不同市场、不同机构之间的风险曼延。随着此轮全球金融危机进入后危机时代,美国、欧盟和英国的改革方案不约而同地提出,设立独立的宏观审慎监管机构或者巩固现有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二)金融监管从顺周期监管向反周期监管转移 国际社会认为,金融监管的顺周期性使得金融监管

3、难以实时采取有效措施预警和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分散,而缺乏反周期缓冲措施那么放大了危机的破坏作用。因此,开展逆周期监管,平滑顺周期效应造成的市场波动,成为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关注资本制度的顺周期特征,到逐步引入反周期机制和相应的工具,完善反周期监管措施以提高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才能成为未来的进展趋势。自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巴塞尔委员会先后发表了三个重要的监管指南,都与调整金融监管从顺周期监管向反周期监管转移有关。 (三)扩大监管范围,裁减监管豁免,强调全员监管 为降低监管豁免对金融危机的深度和规模的影响,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已就加强金融监管、扩大金融监管范围达成了共识。美国政府

4、认为,全体可能给金融系统带来严重风险的金融机构都务必受到严格监管。因此,应将监管范围扩大到全体可能对金融稳定造成要挟的企业,除银行控股公司外,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也将被纳入美联储的监管范围。而欧盟那么认为,混业经营的银行体系脱离实体经济进展需要的自我膨胀,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承受主要责任,务必强化对全体金融机构的监管。 (四)改革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成为共识 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改革来看,在2022年4月举行的G20伦敦峰会上,与会成员国达成一致观法,同意将金融稳定论坛扩展为金融稳定委员会,并赋予后者更强的制度根基以及促进金融稳定的更广泛职能。同时国际国币基金组织也举行了一系列改

5、革,一个以G20为重要平台,以金融稳定委员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主要支柱,以国际证监会组织、巴塞尔委员会、八国集团等为主要辅佐的国际监管合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而在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方面,危机爆发以来,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呼声高涨。欧盟和美国的改革方案都将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加以强调,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的紧密协作成为各国的共识。 二、当前中国金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中国的金融监管也逐渐和国际接轨。在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受到的主要冲击在于外需下滑带来的出口需求下降,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金融监管没有问题,

6、相反,为了履行中国参与WTO时的承诺,中国金融市场也需要逐步对外开放。在这种背景下,扫视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中国金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金融监管框架不完善 虽然我国金融监管的根本架构已经形成,但面对日新月异的金融环境,更加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调整自己的金融监管体系,何其相比,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框架显得不够完善。首先是宏观金融监管执行者的定位问题。央行的目标定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的规定是:央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但对于银行、证券和保险的监视又分别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

7、承受,这种目标与手段不平衡的现象不利于宏观监管目标的实现。其次是宏观金融监管在跨行业维度上的问题。这主要在于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大规模开展混业经营,同时又有好多金融机构经营业务同质化,金融监管体系的变革跟不上金融市场的变化,导致轻易产生系统性风险。三是宏观金融监管在跨时间维度上的问题。主要是我国对金融机构的滚动性资本要求缺乏动态性监管和逆周期性监管。 (二)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与金融监管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银行业监视管理法等法律及一些与金融监管有关的部门规章制度。我国没有特意的金融监管法,假设将这些零散分布的作为金融监管依据的法律法规统称

8、为我国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的话,这个体系也具有巨大的缺陷。首先是法律法规笼罩面不够广泛,如私募基金和产业基金,就没有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其举行模范。其次一些法律法规条文过于笼统,缺乏概括的实施细那么,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另外,金融立法滞后,金融立法没有能够很好地结合金融市场的进展,立法缺乏前瞻性。总之,我国有关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三)金融监管标准与国际金融监管标准差距较大,协调性不够 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精细的处境下,金融的国际化趋势尤其明显。金融的国际化要求金融监管的国际化。为使金融监管更具公允性,让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具有同样的约束,以巴塞尔委员会为代表的一些权

9、威国际组织公布了一系列金融监管的指导性文件,这些指导性文件都是被大多数国家所采纳的。但是,我国由于金融业进展起步较晚,筹划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也较多,使得我国现在的监管机构对一些兴隆国家监管部门所不能容忍的问题放宽了监管标准。随着我国参与WTO时承诺的金融市场逐步开放时间的邻近,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标准,争取早日和国际金融监管标准接轨,巩固国际监管的协调性势在必行。 三、提升中国金融监管水平的对策建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针对在这次危机中察觉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各自的应对手段,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金融监管的最新成果。针对我国当前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

10、以解决。 (一)完善宏观金融监管框架体系 危机后各国举行的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思想均是加强宏观监管的审慎性,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也是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完善宏观金融监管框架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重新明确央行在金融监管中的定位,扩大央行权限,以监控系统性风险。尽管央行已经依法具有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但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缺少一个监测并防范宏观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特意机构。可以借鉴美国扩大美联储权限的做法,扩大央行权限,赋予央行识别、监控、预警整个金融体系风险的职能。其次,强化逆周期金融监管和动态性金融监管。2022年1月13日,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沛率

11、监视检查指引,这是强化逆周期金融监管的一个很好的尝试。而为了强化动态性金融监管,我国可逐步全面采取动态拨备的制度。 (二)完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强有力的监管体制务必依靠完善的法律体系,巴塞尔核心原那么明确指出,适当的金融监管法律框架是必要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公共金融根基设施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框架体系。针对缺乏监管的监管对象出台特意的法律法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将现行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举行整合,形成金融监管法律框架体系。其次,要加快制订有关法律的概括实施细那么。根据金融市场的进展处境,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细那么。只有实施细那么明确了,金融监管才能落到实处。同时,在建

12、立健全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时,务必提高我国金融立法的前瞻性和适用性。 (三)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 我国金融监管的监管主体多,并且金融监管的协调性较差,这会在金融监管的工作中形成监管真空,务必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首先,健全一行三会联席会议和磋商机制,举行渐进式的金融监管改革。我国目前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上,而不是重新建立一个大一统的金融监管主体。其次,扩大金融监管协调的主体。借鉴西方国家建立有效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阅历,我国可以成立一个体制健全的金融监管协调组织。该组织除包括一行三会外,还应包括行业自律组织。同时,我们还务必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标准,和国际接轨,努力按国际金融监管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