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中学高一数学理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满足,当时,,则函数在区间[-3,7]上所有零点之和为( )A. 4 B. 6 C. 8 D. 12参考答案:C【分析】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和对称性,判断出函数的周期,由此画出的图像.由化简得,画出的图像,由与图像的交点以及对称性,求得函数在区间上所有零点之和.【详解】由于,故是函数的对称轴,由于为奇函数,故函数是周期为的周期函数,当时,,由此画出的图像如下图所示.令,注意到,故上述方程可化为,画出的图像,由图可知与图像都关于点(2,0)对称,它们两个函数图像的4个交点也关于点对称,所以函数在区间上所有零点之和为.故选:C.【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对称性以及周期性,考查函数零点问题的求解策略,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属于中档题.2. (4分)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s的值为() A. 2 B. ﹣ C. 3 D. 参考答案:考点: 循环结构. 专题: 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 根据题意,本程序框图为求S的值,利用循环体,代入计算可得结论.解答: 根据题意,本程序框图为求S的值第一次进入循环体后,i=1,S=;第二次进入循环体后,i=2,S=﹣;第三次进入循环体后,i=3,S=3第四次进入循环体后,i=4,S=;退出循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了程序框图中的循环结构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由框图的结构判断出框图的计算功能.3.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2,1,4)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A.(﹣2,1,﹣4) B.(﹣2,﹣1,﹣4) C.(2,﹣1,﹣4) D.(2,1,﹣4)参考答案:C【考点】空间中的点的坐标.【分析】先根据空间直角坐标系对称点的特征,点(x,y,z)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只须将横坐标、竖坐标变成原来的相反数即可,即可得对称点的坐标.【解答】解:∵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x,y,z)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x,﹣y,﹣z),∴点(2,1,4)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2,﹣1,﹣4).故选:C. 4. 下列函数中,在R上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的是()A: B: C: D:参考答案:CA选项,在R上不保证一直单调递减,故错误.B选项,定义域满足,故定义域不是R,故错误.C选项,,故为奇函数,对于,故为单调递减,对于,故为单调递减,对于,故为单调递减,所以在R上为减函数,故正确.D选项,不满足奇函数的判定,故选C. 5. 设,是方程的两个实根,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参考答案:D∵,是方程的两个根,∴即,且:,,∴,故选.6. 已知是第四象限的角,若,则的值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D7. 为了得到函数的图像,需要把函数图像上的所有点( )A.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再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B.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倍,再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C. 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再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D. 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倍,再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参考答案:A略8. 若关于x的不等式无解,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A关于的不等式无解,而需要不超过的最小值.又表示到数轴上的距离.表示到的距离,如图所示,∴的最小值为,∴,故选. 9. 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所对的边,,且满足.若点O是△ABC外一点,,,平面四边形OACB面积的最大值是( ).A. B. C. 3 D. 参考答案:A由,化为sinBcosA=sinA﹣sinAcosB,∴sin(A+B)=sinA,∴sinC=sinA,A,C∈(0,π).∴C=A,又b=c,∴△ABC是等边三角形,设该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a2=12+22﹣2×2×cosθ.则SOACB=×1×2sinθ+a2=sinθ+(12+22﹣2×2cosθ)=2sin(θ﹣)+,当θ=时,SOACB取得最大值.故选:B.点睛:四边形的面积往往转化为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从而所求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有界性问题,结合条件易得结果.10. (5分)若tan(α﹣β)=,tanβ=,则tanα等于() A. ﹣3 B. ﹣ C. 3 D. 参考答案:C考点: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 专题: 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 由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公式化简已知,代入tanβ=,即可求值.解答: ∵tan(α﹣β)===,∴可解得:tanα=3.故选: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若,则 .参考答案:略12. 若集合,集合,则___________;参考答案:13. 数列的前项和,则 参考答案:48略14. 如图,该曲线表示一人骑自行车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骑车者9时离开家,15时回家.根据这个曲线图,有以下说法:①9:00~10:00匀速行驶,平均速度是10千米/时;②10:30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了1小时;③11:00到12:00他骑了13千米;④10:00~10:30的平均速度比13:00~15:00的平均速度快;⑤全程骑行了60千米,途中休息了1.5小时.离家最远的距离是30千米;以上说法正确的序号是 . 参考答案:① ③ ⑤15. 执行如图程序框图,若输入的x的值为1,则输出的n的值为 .参考答案:3【考点】EF:程序框图.【分析】计算循环中不等式的值,当不等式的值大于0时,不满足判断框的条件,退出循环,输出结果即可.【解答】解:循环前输入的x的值为1,第1次循环,x2﹣4x+3=0≤0,满足判断框条件,x=2,n=1,x2﹣4x+3=﹣1≤0,满足判断框条件,x=3,n=2,x2﹣4x+3=0≤0满足判断框条件,x=4,n=3,x2﹣4x+3=3>0,不满足判断框条件,输出n:3.故答案为:3.16. 下表是某厂1~4月份用水量(单位:百吨)的一组数据,月份x1234用水量y4.5432.5由其散点图知,用水量y与月份x之间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是=-0.7x+a,则a=________. 参考答案:5.2517. 设是以4为周期的偶函数,且当时, ,则 参考答案:0.4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已知(1)化简;(2)求满足的的取值集合.参考答案:(1) ;(2) .【分析】(1)利用诱导公式化简,再利用二倍角正弦公式得到最终结果;(2)由可知,;解不等式得到解集.【详解】(1)由题意得:(2)由(1)得: ,解得:【点睛】本题考查利用诱导公式和二倍角公式化简、根据三角函数值域求解角的范围的问题,考查学生对于公式和函数图象的掌握.19. (15分)对于定义域为的函数f(x),若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f(1)=1; ②x∈,总有f(x)≥0; ③当x1≥0,x2≥0,x1+x2≤1时,都有f(x1+x2)≥f(x1)+f(x2),则称函数f(x)为理想函数.(Ⅰ)若函数f(x)为理想函数,求f(0).(Ⅱ)判断函数g(x)=2x﹣1(x∈)和函数(x∈)是否为理想函数?若是,予以证明;若不是,说明理由.(Ⅲ)设函数f(x)为理想函数,若?x0∈,使f(x0)∈,且f=x0,求证:f(x0)=x0.参考答案:考点: 抽象函数及其应用;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函数的值域. 专题: 新定义.分析: (I)赋值可考虑取x1=x2=0,代入f(x1+x2)≥f(x1)+f(x2),可得f(0)≥f(0)+f(0),由已知f(0)≥0,可得f(0)=0(II)要判断函数g(x)=2x﹣1,(x∈)在区间上是否为“理想函数,只要检验函数g(x)=2x﹣1,(x∈是否满足题目中的三个条件(III)由条件③知,任给m、n∈,当m<n时,由m<n知n﹣m∈,f(n)=f(n﹣m+m)≥f(n﹣m)+f(m)≥f(m).由此能够推导出f(x0)=x0.解答: (I)取x1=x2=0,代入f(x1+x2)≥f(x1)+f(x2),可得f(0)≥f(0)+f(0)即f(0)≤0由已知?x∈,总有f(x)≥0可得f(0)≥0,∴f(0)=0(II)显然g(x)=2x﹣1在上满足g(x)≥0;②g(1)=1.若x1≥0,x2≥0,且x1+x2≤1,则有g(x1+x2)﹣=﹣1﹣=(﹣1)(﹣1)≥0故g(x)=2x﹣1满足条件①②③,所以g(x)=2x﹣1为理想函数.对应函数在x∈上满足①h(1)=1; ②?x∈,总有h(x)≥0; ③但当x1≥0,x2≥0,x1+x2≤1时,例如=x2时,h(x1+x2)=h(1)=1,而h(x1)+h(x2)=2h()=,不满足条件③,则函数h(x)不是理想函数.(III)由条件③知,任给m、n∈,当m<n时,由m<n知n﹣m∈,∴f(n)=f(n﹣m+m)≥f(n﹣m)+f(m)≥f(m).若f(x0)>x0,则f(x0)≤f=x0,前后矛盾;若:f(x0)<x0,则f(x0)≥f=x0,前后矛盾.故f(x0)=x0.点评: 采用赋值法是解决抽象函数的性质应用的常用方法,而函数的新定义往往转化为一般函数性质的研究,本题结合指数函数的性质研究函数的函数的函数值域的应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的应用.20. 如图,菱形的边长为6,,,将菱形沿对角线折起,得到三棱锥,点是棱的中点,.(1)求证:.(2)求证:.(3)求三棱锥的体积.参考答案:()证明见解析;()证明见解析;().分析:(1)由题可知分别为中点,所以,得平面. (2)由已知条件结合勾股定理得,又因为四边形为菱形得,所以平面,证得平面平面. (3)由三棱锥的体积等于三棱锥的体积,从而得三棱锥的体积.详解:()证明:∵点是菱形的对角线交点,∴是的中点,又∵点是棱的中点,∴是的中位线,,∵平面,平面,∴平面.()证明:由题意,∵,∴,,又∵菱形中,,,∴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三棱锥的体积等于三棱锥的体积由()知平面,∴是三棱锥的高,,∴.21.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为定义在上的奇函数,且当时,.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求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 参考答案:略22. 已知函数.(1)当a=2,求函数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