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1.专制王权国家:背景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②宗教改革运动使各国的世俗权力得到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表现①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②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2.民族国家:(1)背景①13世纪,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②16世纪,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③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④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⑤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2)经过: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3)特点: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核心概念】民族意识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亦称“民族性格”它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及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往往与民族的历史遭遇和所处地位有密切关系·【图文探究】(教材二次开发)结合教材“《马赛曲》曲谱”插图及文字说明思考:《马赛曲》在当时的法国起到什么作用?提示:鼓舞法国人民的斗志,激发他们的国家意识,促进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1.原因:(1)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2)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2.过程:(1)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2)161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与天主教同盟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3)1648年,交战各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①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②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③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4)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
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3.意义:(1)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2)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维也纳体系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图文探究】(教材二次开发)阅读教材“史料阅读”,思考:《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国际法有什么贡献?提示:是国际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和分水岭;威斯特伐利亚公会以及在会议上签订的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领土主权等原则,从而为近代国际法奠定了基础·【核心概念】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现,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历史的反动在该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2)表现①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②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③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和平解决国际争端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遭破坏2)表现:①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家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②国际法院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类国际组织数量的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2)范围: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包括 ①②③④⑤⑥请填写正确序号)①裁军 ②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 ③人权 ④环境 ⑤海洋⑥外层空间(3)评价①积极性:这些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②局限性: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易错点拨】《非战公约》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伏笔。
法西斯国家发动的战争,使《非战公约》变成了一纸空文·【核心概念】“全体一致”原则与“大国一致”原则(1)“全体一致”原则:最先是由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采用的议事原则即国联所做决议需由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方可生效,若有任何成员否决则决议无效2)“大国一致”原则:联合国安理会的一项表决原则安理会表决实行每一理事国一票对于程序事项决议的表决采取9个同意票即可通过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又称“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关键能力·素养探究主题一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1.获取信息: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情境】 14—15世纪……王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代替了地方分权从15世纪末开始,民族国家开始形成,国王成为认同的象征,共同的经济制度、以相同法规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的形成使民族国家的根基不断巩固——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发现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世纪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因素 (学业质量水平1)提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层(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专制王权的兴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影响;民族意识增强;共同的经济制度、相同法规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的形成。
2.论证观点:近代民族国家的特征情境】 近代出现的民族国家是指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与传统的帝国或王国不同,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乃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体因此从一个民族构成政体,或者由数个民族经同一共享的政体构成的国族,都是民族国家的可能结合形式,其基本特征包括民族独立和民族统一、中央集权制、主权人民化、国民文化的同质性、统一的民族市场等——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发现问题:按照史料中的理论,说明17世纪的德国不是一个民族国家的依据学业质量水平2)提示:当时的德国由许多独立自治的邦组成,并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统一,也未建立起中央集权制,更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市场◆认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1.冲击了中世纪神权一统的局面,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3.民族国家成了欧洲政治的基础,启动了现代世界和现代国际关系形成的进程4.通过国家政策制造了一个统一的民族文化民族国家的模型表示其居民由一个民族组成,通过同一祖先、同一语言和许多分享的文化统一在一起。
【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 结合教材第一目,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1539年,法兰西斯一世下令国家法令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上述举措 ( )A.引发了基督教改革运动B.导致封君封臣制度进一步强化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D.基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解析】选C据材料“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可知,这有利于国家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形成民族国家,故选C;基督教改革运动开始于德国,排除A;封君封臣制度强调天主教的至高地位,材料削弱了天主教影响力,排除B;基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的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排除 D近代民族国家指由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的,主权独立,有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等的国家形态民族国家的特征中蕴含的家国情怀1.从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的关系上来看,民族认同感是近代民族国家的特点之一2.民族国家的出现在其发生时段上大多与现代化的过程密切相关这首先是因为工业化、现代化使得世界民族分布的状况发生了巨大改观,迫使过去处于彼此分离状态的各个民族交往密切;其次是因为现代化催生了英、法、德等资本主义民族国家。
3.民族国家有统一的国内市场,有明确的国家疆界,有通用的民族语言主题二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1.获取信息:对国际联盟的认识情境】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件上之一切义务……——《国际联盟盟约》发现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际联盟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学业质量水平3)提示:作用:有利于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各国交往,处理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存在的问题:国联被英法控制,没有美国,苏联很晚加入,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国际法难以实施2.论证观点:联合国的宗旨 【情境】联合国之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二、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摘自《联合国宪章》发现问题:结合史料谈谈你对《联合国宪章》的理解学业质量水平4)提示:史料表明联合国的基本宗旨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联合国的成立体现了反法西斯国家试图把战时同盟的友好关系延续到战后的心愿,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愿望◆认识联合国成立的意义1.联合国是战时盟国集体智慧的产物它适应了时代进步的客观需要,体现了各国人民渴望消除战争劫难的强烈愿望,反映了人类渴望和平、平等、合作和繁荣的美好理想2.联合国的诞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是反法西斯联盟合作的结晶3.联合国的成立是战时盟国实行平等协商原则的胜利,体现了各国和平相处的精神4.联合国的成立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中小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伸张正义5.作为当今世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