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一课时 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学习目标 1.认识流水地貌的主要类型2.认识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3.能描述主要地貌景观的特点一、流水地貌1.概念:是由于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包括沟谷地貌和河流地貌等2.沟谷地貌1)成因:在广大山区,沟谷流水作用形成沟谷地貌2)特点:横剖面呈V型3)地貌种类:多形成以沟口为顶点的洪积扇或冲积扇3.河流地貌1)河谷:填写河谷剖面示意图中各地貌部位名称2)冲积平原①成因:在河流中下游由河流带来的大量冲积物沉积而成②特点:坡度较缓,地势较为平坦3)河口三角洲①成因:由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②特点:形状多样,如扇形、尖头形、鸟足形等[思考小测] 冲积扇是怎么形成的?提示:当沟谷水流流出沟口时,流速骤减,流水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并先后发生沉积,形成以沟口为顶点的洪积扇或冲积扇二、海岸地貌1.海蚀地貌1)成因:主要是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2)形态类型类型成因海蚀穴硬度较小的岩石易遭受侵蚀,而硬度较大的岩石则受侵蚀较慢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海蚀崖海蚀穴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崩塌,便形成海蚀崖海蚀拱桥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向的海蚀穴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则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2.海积地貌。
1)成因:海浪、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海积地貌2)类型:海滩、沙嘴等⊙判断正误1.沿海地区都可以看到海蚀崖 )2.海蚀柱出现在岩石组成的海岸边 )3.沙滩的滩面都很广阔 )答案:1.× 2.√ 3.×探究点一 流水地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下面是三种堆积地貌图由多个洪(冲)积扇彼此连接形成图A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图B由河流入海口处泥沙堆积而成图C1.A、B、C三幅图所示分别是哪三种河流堆积地貌?答案:图A:洪积—冲积平原;图B:河漫滩平原;图C:河口三角洲2.图A所示冲积扇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如何变化?为什么?答案: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降低,流速变慢,流水搬运能力下降,导致泥沙堆积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分布示意图形成过程地貌特点洪积—冲积平原 山前由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水流流出山口时,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形成洪(冲)积扇。
多个洪(冲)积扇彼此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地区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流中下游下蚀作用减弱,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三角洲河口处由若干个三角洲连接在一起形成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稠密,以河道分汊处为顶点向海洋形成扇形或三角形洪积扇与三角洲是流水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对洪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洪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②三角洲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③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2.与洪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①地形平坦,岔流较少②波浪作用明显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④多沙洲、沙岛发育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解析:第1题,洪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堆积地貌;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或者入湖口附近形成的堆积地貌。
它们既可以分布在干旱地区,也可以分布在湿润地区第2题,洪积扇分布在山前,而三角洲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三角洲地区波浪作用明显,且多沙洲、沙岛发育答案:1.B 2.C探究点二 海岸地貌阅读材料,完成1~2题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有丰富的海岸景观,是大自然赐予的珍宝1.以下文字是对上面四幅图的描述,请你选择合适的景观图片进行匹配①在海岸,向南眺望,可见一块突出海面的大块岩石,形似慈祥的老人②地处汪洋与大山之间,以近乎垂直的角度直插大海,险峻壮观,令人赞叹③大海之滨,泥泞的地面上缓慢流淌着溪流,它带来的有机质滋养出丰富的生态系统④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沙滩,海浪拍打着岸边,嬉戏的孩子在沙滩上追逐,在海水中畅游答案:①—B;②—C;③—D;④—A2.分别写出形成A、B、C、D四幅景观的主导作用答案:A:海浪沉积,B:海浪侵蚀,C:海浪侵蚀,D:河流沉积海岸地貌类型形成过程典型景观景观图地貌特点海蚀地貌由岩石构成的海岸,不断受到海浪的击打和侵蚀,导致岩石破碎,岩壁崩落,最终使海岸后退,形成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等海蚀穴部分海岸向内侧凹陷海蚀崖高出海面的陡崖海蚀拱桥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海蚀柱与岸分离,孤立海中海积地貌波浪携带的泥沙、贝类等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浅水带里,形成海滩、沙嘴、沙坝、贝壳堤等海滩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海滩物质一般是泥沙。
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沙坝与海岸略成平行的长条状堆积体未露出水面的称“水下沙坝”;出露水面的称“岸外沙坝”;完全露出水面的称“海岸沙堤”沙嘴常出现在海岸线向陆地转折的地方,形状像镰刀,基部与岸相连,前端伸入海中下图为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①地貌为( )A.海蚀柱 B.海蚀拱桥C.海蚀崖 D.沙堤4.①②两地貌景观分别属于( )A.海蚀地貌、海积地貌B.海积地貌、河流地貌C.风蚀地貌、海积地貌D.河流地貌、海蚀地貌解析:由图可知,①地貌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崖,②地貌为海浪堆积形成的海滩答案:3.C 4.A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U型谷 B.水流湍急C.为V型谷 D.水深壁陡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营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溯源侵蚀 B.流水侧蚀C.流水下切侵蚀 D.冰川侵蚀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河谷是V型谷V型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水流湍急第2题,流水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和发育初期,会使河流不断加深和延长。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并非河流源头,该河段外营力作用以流水下切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并形成V型谷答案:1.A 2.C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据此,完成3~4题3.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4.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解析:第3题,由图中古海岸线曲线的时间变化特点及等高线的变化规律,可推知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第4题,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经历了图中显示的①②③④共四个位置,海平面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在②③古海岸线有贝壳堤,贝壳堤的形成过程说明当时海岸线较稳定,所以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答案:3.C 4.A5.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地貌上看图甲是__________,图乙是__________,二者都是流水__________地貌2)若甲、乙两地貌在图丙中都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____处分布。
3)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4)判断图甲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解析:第(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为洪(冲)积扇,乙是三角洲,都是流水堆积而成的堆积地貌第(2)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图丙)可确定C、B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B位于山口处,可能会形成洪(冲)积扇;A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第(3)题,在图甲中,由A到B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第(4)题,由景观示意图(图甲)可以看出从洪冲(积)扇的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答案:(1)洪(冲)积扇 三角洲 堆积 (2)B A (3)C (4)B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