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下面两题1.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环节是 ( )A.降水增加、地面蒸发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B.地面蒸发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地面蒸发量增多、降水增加D.降水增加、气温变幅变大、地面蒸发量增多2.该图体现了 ( )A.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近年来,在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的白桦和黑云杉等浅根系树种森林,出现了一种被当地人称为“醉树”的新景观,大量“醉树”被淹死阿拉斯加的海岸线分布有近40米厚的海冰,这些海冰对坐落于北部海岸的村庄来说是他们的生命线下图为阿拉斯加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3.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醉树”被淹死的主要原因是 ( )A.迎风坡,降水较多B.气候变暖,冻土消融C.距海较近,海浪侵蚀D.暖流经过,降水增加4.海冰成为阿拉斯加北部海岸村庄生命线的主要原因是 ( )A.提供主要水源 B.提供渔业空间C.阻挡海水入侵 D.阻挡海风入侵5.阿拉斯加北部“醉树”的增多可以 ( )A.扩大野生动物的栖息范围B.促进海陆之间的物质循环C.改善当地居民的农业结构D.增加当地居民的燃料来源 某研究小组在研究贺兰山东坡乔木(森林带)分布情况时,共选取了38个样方(10米×10米),得出样方范围内乔木的数量、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情况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6.海拔2 200~2 800米乔木数量较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7.贺兰山海拔3 000米以上地区乔木较高且胸径较粗的主要原因是 ( )A.乔木数量少,相互竞争弱B.距冰川近,水源条件好C.太阳辐射强,热量条件好D.土层深厚,土壤肥力高 读下面的“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8.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9.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B.受洋流的影响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D.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下图是“理想大陆中纬度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0.图中反映的自然带分异规律主要是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11.图中a区域的植被类型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 D.温带草原 客家先民是中原人,历史上曾有五次大的迁徙,下图是客家人五次迁徙的大致路线图。
读图完成下题12.客家人迁徙路线上呈现的自然带大致依次是 ( )A.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落叶阔叶林带B.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C.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D.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广阔,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3.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14.造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海拔 肯尼亚山主峰海拔5 199米,山顶终年白雪皑皑,是离赤道最近的雪山图1示意肯尼亚山主峰的位置,图2示意该山东南坡与西北坡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图1图215.图2中甲地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C.山地雨林带 D.山地稀疏林带16.影响肯尼亚山东南坡和西北坡冰川带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海拔 C.地形 D.降水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7.不同山峰雪线平均高度沿M方向有规律递变,体现了 ( )A.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18.甲、乙两地植被覆盖率有较大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相对高度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部某区域地形和植被分布。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9.该区域山脊发育硬叶灌丛,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 B.太阳辐射C.土壤 D.人类干扰20.该区域的缓坡沟谷 ( )A.植被纬度地带性规律显著 B.植被叶面宽大C.土壤因富含有机质而肥沃 D.植物种类单一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莫索湾地区位于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该地区短命植物种类丰富,药用价值高短命植物属浅根系草本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能在短短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绽放,与其他鲜花一起构成“花海”,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以种子或地下器官休眠的方式来度过不利季节下图为莫索湾地区位置图1)推测莫索湾地区短命植物开花季节,并分析此时段生长旺盛的原因6分)(2)请对莫索湾地区短命植物属“浅根系”草本植物作出合理解释4分)(3)请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莫索湾地区短命植物休眠期的自然特征4分)22.图甲示意某区域地形状况,图乙为M、N之间不同地质时期地形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分)图甲图乙(1)根据整体性原理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处附近海域常会出现大量鱼类死亡现象的原因4分)(2)请说明C处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
4分)(3)读图乙,简析M、N间地形变化对P地自然景观的影响4分)(4)在C、B两处山地东侧,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23.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1)判断②地所属的自然带此自然带在澳大利亚分布较广,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试分析成因5分)(2)判断图中③④两地所属的自然带,①—③—④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什么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什么?(4分)(3)下图是⑤地所在经线附近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判断图中A、B、C所代表的自然带3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阴山山脉平均海拔不到2 000米,属中等高度的山体,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北界、温带半干旱气候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阴山东部的大青山较为湿润下面图1示意阴山地理位置,图2示意大青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1图2(1)说出大青山垂直自然带数量少的原因3分)(2)判断大青山山麓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理由3分)(3)一般把植被分为森林、草原、荒漠三种类型与南坡相比,指出大青山北坡的植被类型垂直分布特点2分)答案全解全析一、选择题1.B 农业灌溉,使土壤湿度增加,地面蒸发量增多,土壤比热容增大,气温变幅减小;蒸腾作用增强,降水会增加。
因此,选项B正确2.B 人类活动使自然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B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当地冻土有所消融,该地属低洼地带,易积水,地基松软,再加上白桦、黑云杉根系较浅,很容易倒入消融的冻土水中,从而被淹死,B正确因为“醉树”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景观,而A选项中“迎风坡”、C选项中“距海较近”是一直存在且不变的,故不可能是近年来“醉树”景观出现的原因,故A、C错误阿拉斯加北部有寒流经过,D错误4.C 对于高纬度的沿海地区,海冰可阻挡海水入侵夏季,阿拉斯加北部沿岸受极地东北风的影响,海水由海洋流向陆地,容易形成海水入侵,对沿岸村庄造成极大的破坏,而未融化的海冰会阻挡海水入侵,保护沿岸村庄5.D 倒伏的树对阿拉斯加北部沿岸某些聚落是有益的,倒下的树越多,河流中可能就会有越多漂流木漂向海岸,漂流木是阿拉斯加北部沿岸地区居民很重要的燃料及建材来源6.C 贺兰山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海拔2 200~2 800米处多地形雨,水分条件好,适合乔木生长,故C正确一般海拔越低热量条件越好,该海拔范围不是低海拔处,故A错;光照和土壤对乔木数量影响较小,故B、D错7.A 读图可知,海拔3 000米以上,乔木数量很少,则对地、水、阳光等的竞争弱,树木长得高大粗壮,故A正确;冰川是固态水,不能直接作为水源,且2 200~2 800米水源条件更好,故B错误;3 000米以上地区海拔高,热量条件差,故C错误;山地高海拔处,成土条件差,土层薄,土壤肥力低,故D错误。
8.A 沿EF线纬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太阳辐射产生明显的差异,这种以热量为基础的自然带变化规律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9.B M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沿南北方向延伸,主要是由于该处有寒流(本格拉寒流)流过,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从而加剧了该地区的干旱,该荒漠带也由此向北延伸了很多10.A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自然带主要由沿海的森林带向内陆的草原、荒漠带更替,因此反映的自然带分异规律主要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11.C 图中a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该地自然带一般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此其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一般位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A错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般位于中低纬度大陆东岸,而图示自然带都位于中纬度地区,B错误温带草原一般位于温带内陆地区,D错误12.D 图中显示,客家人的迁徙路线总体上是先由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再由长江流域到珠江流域,最后到海南,很显然客家人迁徙路线上呈现的自然带大致依次是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13.C 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其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故其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选项C正确。
14.B 甲地为森林景观,乙地为草原景观,其差异是降水量的多少造成的,B选项正确15.B 肯尼亚山位于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上,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地水平自然带以热带草原带为主,甲地位于肯尼亚山山麓,甲地为热带草原带的可能性大甲地位于肯尼亚山西北坡,使当地产生降水的水汽主要由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甲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图中显示不足1 000毫米),形成热带雨林带、山地雨林带和山地稀疏林带的可能性小因此可以确定甲地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B符合题意16.D 肯尼亚山地处赤道附近,其东南坡和西北坡的气温差异较小,对冰川带高度的影响不大;但肯尼亚山东南坡为当地湿润气流的迎风坡,西北坡为背风坡,东南坡降水量大于西北坡,从图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特征,从而使东南坡冰川带较低,西北坡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