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万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8078313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九江市万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九江市万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九江市万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九江市万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九江市万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回大宋汴京看繁华清明张凤梅节日是人们奖给自己庸常生活的礼品。情调别致的汴京人一年中安排的节很多,尤其隆重的是“三大节”:寒食、冬至和春节。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以冬至后105天为寒食,寒食第3天为清明。由于俩节日日期太近,汴京人都是混在一起过。汴京过清明,民间有插柳、戴柳的习俗。寒食前一天称为“炊熟”,汴京城内,家家户户用面粉和红栆蒸制成飞燕状的枣馍,用柳条穿起来,插在门楣上,叫做“插柳”。这一天还要熬制杏仁大麦粥,制作馓子、麦糕、乳酪等大量食品,供寒食

2、“灭火”后只吃冷食用。寒食节三天不许做饭,这对于常年操持家务的家庭主妇来说,无疑是一年中最得劲的日子,故民间有谚语说“馋妇思正月,懒妇思寒食”。寒食节期间,各级“公务员”也放假七天,与民同乐,汴京城迎来了春节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城内城外,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上坟扫墓、踏青游玩、休闲购物的人流,孟元老用“田野如市”来形容。人们采来杂花装饰轿顶,折来柳枝垂挂下来当轿帘,然后“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在青草地上蹴鞠(踢足球),进行放风筝比赛,秋千上是沐浴春风的少女。北宋诗人王禹偁写寒食诗曰:“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寒食节灭火,到清明时需要重新取火,所以皇宫每年都要举

3、行“颁新火”仪式。仪式之前由宫中内侍用榆木钻火,先得火者,朝廷赏绢三匹、金碗一口。唐朝时,新火只是赐给近臣贵戚,宋朝皇帝宽厚仁爱,体恤下属,赐新火的范围扩大,凡是京官,皆得馈赠。大文豪欧阳修曾赋清明赐新火诗赞扬皇恩浩荡:“鱼钥侵晨放九门,天街一骑走红尘。桐华应候催佳节,榆火推恩添侍臣。多病正愁饧粥冷,清香但爱蜡烟新”祥瑞的轻烟伴随着特权的荣幸,溢于言表。画家张择端倾艺术之功,将汴京清明节的繁荣热闹尽收画中,绘就了不朽长卷清明上河图。展开画卷,巍峨高耸的城楼,雄伟壮观的虹桥,舟楫相连的汴河,鳞次栉比的商铺,摩肩接踵的游人,无不演绎着汴京曾经的辉煌。1下列有关“大宋汴京寒食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

4、的一项是() A.寒食节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三大节日之一。B.大宋时寒食节在冬至后第105天。C.与清明节相比,大宋汴京人更重视寒食节。D.大宋汴京人的寒食节和清明节混在一起过。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大宋汴京寒食、清明民间习俗的一项是()A.家家户户门楣上都插着用柳条穿起来的枣馍,这枣馍是用面粉和红枣蒸制成的,像飞燕的形状。B.家家户户都熬制杏仁大麦粥,制作馓子等大量食品,用于寒食后食用,因为寒食节不准动烟火。C.汴京城内外,大街小巷,人们上坟扫墓、踏青游玩、休闲购物,非常热闹。D.皇宫每年都要举行“颁新火”仪式、“颁新火”,就是皇帝把宫中钻木所得的火种赐给京官。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5、项是()A.家庭主妇把寒食节当做一年中最舒适的日子,因为在节日期间,她们可以不必操持家务。B.从寒食节开始,大宋汴京各行各业都放假七天,汴京城迎来了春节后的第一个“黄金周”。C.采来杂花装饰轿顶,折来柳枝当轿帘,野炊,这是大宋汴京人过清明时的场景。D.踢足球,放风筝,荡秋千。所有这些活动都被北宋诗人王禹偁写进了他的寒食诗中。参考答案:1、D(A寒食节应是汴京人最隆重的“三大节”之一,不是各朝各地都如此;B东京梦华录记载大宋时期汴京人的生活,寒食节在冬至后第105天,只是大宋汴京人的习俗;C文中无据)2、D(此项所述的是宫廷礼制而非民间习俗)3、C(A“她们可以不必操持家务”应是她们可以不必生火

6、煮饭,因为寒食节只能吃冷食,但并不代表妇女们不操持其他家务;B“各行各业”应为“各级公务员”;D王禹偁寒食诗中只写了儿童摘花、追蝴蝶、荡秋千的情景,未写放风筝踢足球的情景)略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 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 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6.4 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 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

7、严格遵守。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 1.8 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法制晚报)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 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 PM2.5,

8、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每日新报)材料三: 给“鞭炮热”降降温确有必要。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

9、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确实大有必要。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但前提是要遵守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做违法的事情,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已。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东北新闻网”)材料四: 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

10、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 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 佐证。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法制晚报)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11、,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B. 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C. 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近几年京津冀等地空气质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增加。D. 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8. 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参考答案:7. B 8. 传统民俗

12、使然。鞭炮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美好祝福,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俗,认为“年味儿”就是“炮昧儿。认为燃放鞭炮是安全的。鞭炮具有不安全因素,无论制作、运输还是燃放,都有危险伴随,但有些民众忽视了这些不安全因素。对燃放鞭炮造成的环境污染理解不够。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有些民众没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分子的道理,认为燃放鞭炮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7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

13、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错误,原文有“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意思是政府的“禁炮令能出台的条件是要经过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说交由民众充分商讨。故选B项。【8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本题要求回答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材料三“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可总结出第一点答案。材料一“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

14、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表明鞭炮具有不安全因素,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从支持的人数上反推,另一部分不支持的禁放的人,忽视了这些不安全因素,也没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分子的道理,认为燃放鞭炮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这样可以总结出第二和第三点答案。当然,还可以补充一点,就是“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可总结为,不支持“禁炮令”的人认为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

15、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愁记忆: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陆邵明乡愁记忆既能对游子产生一种无声无形的磁力,也能够让栖居者与返乡人找到精神的原点与起点。相比大城市,小城镇拥有尺度紧凑、生活节奏慢及地方特色鲜明的优势。然而,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及小城镇产业、空间、社会结构的变迁,歌曲“小城故事”中的乡愁记忆及其载体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乡愁不能仅仅成为封存在记忆里的“一幅画”,更不能沦为春节返乡的一种乡痛。那么,“如何让乡愁记忆成为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不妨借用赫伯特西蒙的观点,通过适宜

16、的策略维持活化独特资源与现有环境:尽量保存稀有的乡愁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乡愁资源并在允许范围内寻求创新发展。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两方面着力。一是坚持守住底线,保护保育好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小城镇的物质文化基因,保护好独有的地理禀赋、自然风景与文化资源,保留好特色老街、具有特色风貌的道路,构建好小城镇的记忆坐标系,让游子回家有熟悉的方向感与曾经拥有的年代感。保护好有代表性的住宅、不同时代典型的建筑物(学校、茶馆等)、有故事的活动场所(集市、庙会等),保育好一系列主题鲜明的记忆坐标点,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归属感与自豪感。政府各职能部门及相关政策法规是守住底线的中坚力量,主要是通过技术导则来管控。二是打造创新引擎,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