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陈情表教案

上传人:lj157****0132 文档编号:257619364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X 页数:144 大小:10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陈情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2022年陈情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2022年陈情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2022年陈情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2022年陈情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陈情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陈情表教案(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陈情表教案陈情表教案作为一名人民老师,就不得不须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陈情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陈情表教案1一、自主复习梳理课文,加深理解,重点驾驭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边复习边做笔记。二、自我检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慈父见背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指出句式)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举臣秀才臣以供给无主,辞不赴命拜臣郎中,寻蒙国恩,

2、除臣洗马当侍东宫 臣具以表闻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则告知不许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愿陛下矜悯愚诚过蒙拔擢,宠幸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望日薄西山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听臣微志 谨拜表以闻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2、出自这篇文章的典故:三、虚词练习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

3、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选自左传) 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然明也是郑国大夫。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不知木兰是女郎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是吾师也A B C D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袄( )避,

4、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3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 ( )A遂 而 则 B乃 而 故 C乃 以 则 D遂 以 故4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是 ( )惟其言而莫之违 援琴撞之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A B C D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莫”字意义不相同。B“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相同。D“以为寡人戒”的“以为”

5、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意思相同。6“而”字用法集训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 ) 某所,而母立于兹 ( )虚词练习答案1. 为“这”;表示推断,“是”;为“对,正确”。 B2. D与题干中“于”都说明为“在”。A项为“对”;B、C两项为 “比”。 D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争论执政(的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争论一下施

6、政措施的好坏。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削减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毁掉乡校)莫非能很快制止这些争论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损害的人必定许多,(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争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3. 乃:竟然;而:连接相承关系;故:所以。 B4. 都是代词,其中“莫之违”是宾语前置句,“莫违之”。是助词“的”。 D5. D“以为寡人戒”中的“以为”是“以(之)为”,两个词,“把它作为”;“愚以为”是“我认为”。A项中前“莫”是“没

7、有什么事”之意,后“莫”是“没有谁”之意。 D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叹息道:“没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欢乐,因为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分开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问:“太师撞谁呢?”师旷答道:“刚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说:“是我说的。”师旷说:“啊!这不是统治人的人应说的话。”四周的人恳求杀了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借鉴。”6连词,表示目的关系,译为“为了、为的是”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 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连词,表示转

8、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假如”“假如” 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其次人称代词,译为“你的”陈情表教案2一、导入新课:李密陈情的对象不是一般的读者,而是靠杀戮和阴谋夺得政权,为人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司马炎,那李密要如何去构思这样一篇文章,如何去表达才能既不招祸,又达到自己的愿乞终养目的,让皇上答应他的恳求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二、新课学习:我们看李密如何陈情的。利用课本剧的形式找几个学生演李密,再找一学生演皇上李密:皇上,臣李密上言。臣很早就遭受不幸。臣幼年就遭到不幸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四岁时,母亲被迫改嫁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寂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常常生

9、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有儿子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寂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做伴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常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所以臣的确不能走远啊帝:你们祖孙相依为命,一个恩重如山一个小道可嘉,你的孝心有所耳闻。你不去做官就太惋惜了从以上的诉说中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早年是李密孤苦多病,祖母照看他,而后来则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这样他们祖孙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概括为?(相依为命)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密现在是祖母唯一的感情支柱和生活依靠,他怎能

10、对祖母束之高阁呢。)还有什么作用?为下文作者强调对祖母“区区不能废远”作好了铺垫让晋武帝了解自己的苦处,并以此表现祖母对自己的哺育之恩情深似海,希望借此能够打动晋武帝,博得他的怜悯,使其能设身处地为自己想想。,希望借此能够打动晋武帝,博得他的怜悯,使其能设身处地为自己想想。你是晋武帝,你会同意李密的恳求吗?表演2帝:李密,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你又蜀汉旧臣,我还是希望你能接着为国家效力李密臣何尝不想做宦达致人皇上一再委以重任,太守推举我为孝廉,刺史推举我为秀才我因为没有人能照料祖母,就辞掉了,没有赴命您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任命我为洗马。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去侍奉太子,皇恩浩荡这实在

11、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皇上您,的确是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臣实在无法赴任,皇上,就答应臣的恳求吧。帝:大胆李密朕被你一次拒绝,看来你不把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师:李密接二连三拒绝皇帝送上的官,三次邀请,三次拒绝,晋武帝有些愤怒,再推辞下去招致晋武帝的怀疑的。他还应当陈述哪些方面的情,让晋武帝不发火又不怀疑他,同意他的恳求呢?李密:皇上陈何尝不知回报朝廷知遇之情,臣现在的心情真的是进退两难帝:此话怎讲“进”难在哪里,“退”,又难在何处?李密:进,去入朝为官,就无以报答祖母哺育之恩;退,坚持不愿奉诏,便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李密狼狈不堪处于一种忠孝两难的境地。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晋武帝不只是一个皇帝

12、,他们司马家族用阴谋篡夺了皇位,是以阴险多疑著称的一族,因此,作者一言不慎,就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作者必需把自己“孝情”之外的那一份“忠情”完全充分彻底地表达出来,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陈请的目的。帝:你祖母有病的时候你就始终做着官,而现在一归顺晋朝就不做官了,你是否忠臣不是二主,你们这些书生,不是也爱讲究名节吗?皇上明鉴,皇上明鉴我年轻时曾做过蜀汉的郎官,原来希望能够得到更为显达的官职,并不自以为清高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实在微乎其微,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非常优厚,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帝:既然知恩,为何不图报呢?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李密:(镇静自若)我之所以这样做,更主要的

13、还是成全皇上您啊!:帝此话怎讲?李密皇上您始终推崇孝道,并把“以孝治天下”作为国策,就是要在全国营造人人恪守孝道的氛围,?我照看祖母,正是根据您的旨意去做的,假如我弃祖母就高官,天下人不仅骂我,更会损害了皇上您的名声,动摇了我们圣朝的基业,那可是千古罪人啊!晋武帝看到文章这里,我觉得应当能有点被这份苦情、孝情、忠情打动了我,李密:臣有一方法既可以孝顺祖母,又可以报答帝:请讲皇上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了我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的恳求我的苦衷,不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连天地神明也都

14、看到的祈望陛下能怜惜我愚昧至诚的心愿,同意我这点微小的愿望,我情愿活着献诞生命,死后情愿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惠,三、总结对李密来说,祖母老迈,自然不当远仕;但得罪圣上又会招来不测。在这样一个两难的境地里,言辞不行不慎。只表达“孝”情明显是不够的,那么,李密是如何劝服晋武帝的呢?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全文首先陈述个人的凄惨遭受和家庭凄苦,突出祖孙二人的特别关系,把对方带进一种悲怆酸楚的气氛中,引出祖母“躬亲抚养”的艰辛不易,激起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然后表明自己情愿奉诏,不是有意要违背圣旨,但又以刘病日笃,自己处于狼狈境地,借以博取晋武帝的怜悯。又抬出晋武帝提倡的“以孝治天下”的大旗,同时更表明自

15、己心迹,解除了晋武帝对他的怀疑。最终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解决冲突的方案。全文融理于情,融情于事,以情动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劝服力。史书上记载:“。”让照看祖母的任务,由地方官和李密一起分担。还感叹说:“士之出名,不虚然哉。”从这惊人的效果中,可见这篇奏表写得多么胜利。四、探讨: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有意找寻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晰地体会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溢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挚情,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参考理由二:对蜀汉有念旧之心,不愿出仕新朝;或因司马氏是以屠杀篡权取得天下,集团内部勾心斗角,冲突错综困难,不愿介入;或因深感做官如履薄冰,对官场厌倦;或想做官,但因对晋武帝不甚了解,不敢盲目做官;总之,此刻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