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例关于高职女生自卑心理的案例报告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8.45KB
约16页
文档ID:257029277
一例关于高职女生自卑心理的案例报告_第1页
1/16

          一例关于高职女生自卑心理的案例报告                    戴 雯摘 [来自WwW.L] 要:本文是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善自卑心理的案例报告针对来访者自我评价偏低,对自己失去自信等心理问题特征,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定了咨询目的和咨询方案,帮助来访者纠正了不合理信念,重建了合理的认知模式,缓解了来访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来访者的自信,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关键词:高职女生 自卑心理 合理情绪疗法1.一般资料1.1人口学资料小周,女,汉族,19岁,身高157cm,体重52kg大学新生,爱好写作,特长唱歌;经仔细调查和询问,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庭无精神疾病史1.2个人成长史周某独生女,足月顺产,出生在农村父母把所有希望都放在她身上,满足她生活上的需求,因此,小周的物质生活不算缺乏;学习上,小学时成绩还可以;初中时,成绩处于中上水平;高中时,前期成绩在中等水平,高三成绩则处于下游状态,在第一次高考失败后选择了复读,作为复读生的她最终的高考还是以失败告终,这样的打击使得小周心里备受煎熬;个性比较内向,与同学关系良好;无既往严重病史1.3心理状态感知觉良好,初次访谈时神情紧张,情绪低落,伴有焦虑神情,逻辑思维清晰,语言表达流畅,情感表达一致,人格完整,表现出希望改变自己但又害怕无法改变自己的复杂心情。

1.4社会功能平日与同学和睦相处,能主动参加课外活动,但上周因没有通过某个社团的面试而觉得很自卑,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做什么都没有信心,上课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1.5心理测验结果(1)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结果:SAS标准分51分,显示轻度焦虑2)抑郁自评量表测试结果:SDS 标准分54分,显示轻度抑郁(3)大学生自信问卷[1]结果:总分148,总体均分2.11;整体自信均分:2.05;学业自信均分:1.94;社交自信均分;2.83;身体自信均分:2.06,显示总体均分和各维度均分都低于平均分3,表明小周处于较低自信水平的位置2.求助者主诉和个人陈述2.1主诉高三时的一些经历让自己渐渐失去信心,其次作为一名复读生来到一所专科院校更让我觉得自己很差劲,不能肯定自己,而且这次没能通过歌唱队的面试,更加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很失望2.2个人陈述在高三之前的学习生涯,我一直是老师的好帮手,因此,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与重视高三之时,成绩成了重中之重,成了衡量一个人优秀与否的标准,她因此成了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学生,在高三时期的第一次考试,原本语文成绩比较优异的她,考一百分在她看来是自己的实力,但老师公布名单的时候,她却觉得老师很惊异于她的成绩,像是不相信她有这种实力。

老师的这种怀疑让她开始否定自己,失去了原有的自信进入大学后,自己作为一个复读生曾两次高考失利而觉得自己不适合读书从而缺乏自信,没有考上本科而觉得前途迷茫,也为不能完成父母望女成凤的愿望而感到愧疚上个星期和同学一起去参加歌唱队的面试,结果是同学被选上了,而自己却落选了,可我曾经是学过声乐的,而同学什么音乐知识也不懂,为此我觉得很郁闷,也有点气愤,这次面试的失败对我来说是一个打击,它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唱歌水平,使自己在唱歌这方面的自信心严重受挫,导致我后来在班上都不敢再大声歌唱了,老觉得自己唱不好2.3咨询师的观察及他人反应情况来访者五官端正,眉清目秀,皮肤略黑,长发,扎马尾,中等身材,衣着简单朴素;说话声音较小,讲话时喜欢低头,容易脸红,语言表达流畅,自知力完整,无幻觉、妄想,问答自如,注意力集中,态度温和;无躯体不适感,求助欲望强烈;其同学反应,刘某平时内向,待人很好,但最近总是唉声叹气3.评估与诊断3.1评估(1)来访者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有点自卑,对自己没信心 (2)资料的可靠性:可靠来访者自知力完整,求助欲强,态度恳切3)来访者问题的性质:按照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区分的三原则,来访者的问题不属于精神疾病。

理由是:来访者主客观统一,消极情绪是由一定客观事实引起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良好的自知力,并请求帮助的愿望强烈其抑郁焦虑的情绪表现和认知、意志的表现都是协调一致的其人格特征相对稳定另外,时间没有一个月,社会功能没有受到严重的影响其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因此,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正常范畴4)原因分析:来访者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生物层面:19岁,属于青年期,开始将自己的注意里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青春初期形成的自我意识还很不稳定,因而对他人有关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在修正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个体表现为自我接纳和自我否定两种形式[2];医院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社会层面:两次高考失败,没有得到老师的正性评价,两次高考失败,自信心严重受挫心理行为层面:认知因素:两次高考失败,面试没有通过就觉得自己是一无是处的;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自己觉得很不自信却不知道怎么解决;个性因素:内向、害羞3.2诊断及诊断依据(1)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抑郁焦虑的情绪持续时间短,没有一个月,反应没有泛化来访者能正常生活、学习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严重来访者出现的抑郁等情绪是由现实因素激发的,因为高考失败,没有通过社团的面试,导致自信心严重受损。

思维符合逻辑,谈吐清楚,有很好的自知力,也有求助愿望,人格无明显异常2)鉴别诊断与精神病相鉴别:依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出现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与抑郁症相鉴别:求助者只有情绪低落,抑郁的情绪,但并不是很严重,且持续时间也不长,也没有兴趣缺乏、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因此可排除抑郁症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包括焦虑的情绪体验和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性不安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3]而该求助者虽只有一点焦虑情绪,内容没有泛化,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4.咨询方案的制定4.1咨询目标的确定根据以上评估、诊断和心理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同来访者协商,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近期目标(具体目标):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如复读了一届但还是没考上好学校,就对自己很失望,觉得自己差劲等糟糕至极的观念。

进行放松训练,改善焦虑的情绪消除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提高其自信,改善其抑郁情绪(2)长远目标(终极目标):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其形成合理的认知模式,提高其心理素质,增强求助者的自信心水平,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使求助者学会自我心理调整,最终完善自我4.2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略)4.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每星期咨询一次,每次50分钟,初定4次左右,咨询及心理测验均免费4.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及原理(1)理论介绍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ABCDE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A代表刺激性事件;B代表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和评价;C代表这一诱发事件引起主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D代表对个体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E代表咨询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C是直接由A引起的而ABC理论指出,情绪及行为反应不是有诱发性事件引起的,而是由主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既C是由B引起的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做出适当的、适度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会导致错误的、歪曲的和有破坏性的自我评价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就会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所以此疗法认为个体可以通过加强认知重组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4]2)选择咨询方法的原因从表面上看,小周的不自信是由于两次高考失败和最近的面试导致的,实际上是由她的不合理信念导致的,如,高考失败就认为自己不适合读书,对不起父母,没有考上好学校就认为前途渺茫(糟糕至极),没有通过歌唱队的面试就认为自己很差劲比不上人家(过度概括)等等,这些不合理信念导致她的情绪困扰因此,根据小周的情况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施以咨询,改变其不合理信念,消除其情绪困扰,促使其适应学校生活,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是合适的5.咨询过程5.1评估诊断阶段第一次咨询目的:收集资料,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澄清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方法:合理情绪疗法过程: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和规则;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做SDS、SAS和大学生自信问卷的心理测验;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咨询师:来上大学了,你的感觉如何?来访者:我高考失败了,没能读上本科,觉得很失望,而且我还是复读生(低着头,很小声地说),我觉得很丢脸,还觉得对不起爸爸妈妈(眼睛有点湿润)。

经过进一步的会谈提问,了解到来访者的自我评价偏低,存有许多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自信心明显不足等信息5.2领悟理论第二次咨询目的:加深咨询关系;介绍ABC理论;寻找来访者不合理信念方法:合理情绪疗法过程:采用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技术巩固第一次建立的咨询关系;总结来访者陈述的问题,寻找并确认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运用ABC理论帮助来访者明白自己感到郁闷的真正原因在于对自己遇到的困难所作出的不合理评价,介绍ABC理论的基本知识咨询师:你认为自己苦恼、不自信的真正原因是“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高考失败,没有通过面试这些事吗?”来访者:是的,就是这些失败经验严重地打击了我的自信心,让我觉得自己很糟糕咨询师:我很理解你的感受,但事实上,你现在苦恼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这些事,而是你对这些事的看法,这可以用ABC理论来分析举例说明来访者的困境是由自己的想法造成的(如高考失败,很丢面子,对不起爸妈;没有上好的大学,前途渺茫等),让她意识到只有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转变自己以往消极的认知模式,才能转变自己的情绪最后将上述采取的治疗策略告知小周,征得小周同意后,共同商定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布置家庭作业,回忆使自己产生情绪困扰的生活事件,描写出当时的不良情绪或不适当的行为,初步分析导致情绪困扰的不合理信念。

5.3改变认知第三次咨询目的: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学会理性思维,建立合理的认知模式方法: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过程:(1)此阶段最重要的是,运用提问技术与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找出不合理信念的不现实,非理性,有害于身体健康之处,同时挖掘来访者的优点,提高其自信;(2)鼓励来访者积极主动地寻找自己[来自www.lW5U.coM]的非理性信念,并使其逐渐摒弃自己的自损思维、灾难化信念和贬低化信念等,保持自己的心理受益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对话(节选)来访者:我真的很差劲咨询师:你觉得自己哪里表现差劲了?来访者:我两次高考失败;我本身学过音乐,但是都进不了歌唱队,这些事让我觉得自己很差劲咨询师:你分析过真正失败的原因了吗?(质疑式)来访者:我……没有………咨询师:好,我们一件一件地来分析,我们来谈一谈高考这件事来访者:我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是考了两次都没有考上好的大学,就足以证明我比别人笨非理性信念)咨询师:这个“别人”是指哪些人?来访者:那些考上了本科的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