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三十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6555066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三十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三十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三十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三十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三十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这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 份1475152115551558155915951597价格指数100167270370407515685A大量输出商品造成本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抬高 B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C工业革命后人民收入水平提高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逐步确立参考答案:B略2. 对雅典的民主制描述不正确的是A.经历了漫长的建立过程 B.是全体公民合作的结果C.是平民

2、和贵族斗争的结果 D.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参考答案:B3. 古代希腊和罗马对世界文明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度 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雅典的奥运精神 罗马古城的建筑风格 A. B. C. D.参考答案:A4. 我国第一条电报线架设在 A台湾 B北京 C香港 D上海 参考答案:A5. 有位专家这样评价罗马法中的一部法律:“(它)超出了文化和经济的界限,也超出了民族国家或其他政治单位的界线。”这部法律是(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 D公民法 参考答案:C6. 宋代实行的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是A.三公九卿制B.确立三省六部制C.二府三司制D.废丞相,设立内阁参考答案:

3、C宋代是通过二府三司制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三公九卿制是秦代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三省六部制是唐代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废丞相,设立内阁是明代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7. 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参考答案:A8. 读18401913年中国机械进口海关税收(表1),它反映出A.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

4、获得较快发展C. 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 D.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参考答案:答案:B试题分析:据材料18401913年中国机械进口海关税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机械进口在1895年后迅速增加,这反映了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对机械的需求增加,故B正确。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属于1895年以前的特点,故A排除。当时中国关税自主权已经丧失,故C排除。当时传统手工业仍然存在,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影响9. 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5、()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参考答案:考点: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需要掌握辛亥革命对近代服饰的影响解题的突破口是题干时间“1912年”,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1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服饰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主要是政治变动的体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服饰呈现多样化故D项正确A项不是题干的主旨,应排除BC两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选D10. 针对雅典世风日下的社会状况,推崇美德、强调理性的思想家是A.

6、康德B.但丁C.普罗塔戈拉D.苏格拉底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雅典”、“推崇美德、强调理性”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思想家应该是苏格拉底,故选D项;康德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与题意时间不符,普罗塔戈拉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追求功利,与题意描述不符,故排除A、B、C项。11. 汉、魏时,州郡长官可以自行选用僚佐(协助办事的官吏);北周、北齐以来,州郡僚佐已归吏部选授,隋更确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这说明A.官员素质日渐提升B.行政效率日益提高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官僚机构渐趋膨胀参考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自汉、魏至隋,地方选官权力逐渐向中央集中,地

7、方权力缩小,中央政府逐渐掌握任命地方官吏的权力,这说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C项正确;选官权力掌握在中央还是地方与官员素质优劣没有必然联系,故A项错误;选官权力掌握在中央还是地方与行政效率高低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排除;选官权力掌握在中央还是地方与官僚机构膨胀没有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12. 荷兰在国际竞争中采取的重要竞争手段是( ) A、依靠强大的工业资本和别国展开竞争 B、组建大型商业公司C、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展开竞争 D、垄断通往东方的航路参考答案:B考察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17世纪上半期,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它先后建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的香料贸易、西印度公司把持西北非洲与美洲之

8、间的贸易。故应选B。13.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国家权力的重心彻底地由国王转至议会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题干关键词是“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里的“革命性”自然是指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性。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英国国家主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故选A。B项错误,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

9、制,保留有君主,并非共和制;C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后,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并非光荣革命;D项是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14. 罗马人较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在扩张征服和统治帝国的过程中,他们发展出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图1的漫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注重证据和程序C维护私有财产D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参考答案:C15.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

10、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A.施行“仁义”和“王道”B.强化君主专制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信息的运用能力。题干材料中“而”一般都强调的中心句,通过“而人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强调的是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只有D项与其相符。考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点评:本题是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考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官员监督越来越严格。虽然监察官员是代表皇帝的意志,但是,对于官员的监督,有利于为君主的决策提供信息,有利于防止官员对于权力的滥用,维护了君主专制。16. 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

11、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参考答案:A教皇划定的分界线以东属于葡萄牙,这正是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主要方向;分界线以西属于西班牙,这是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主要方向,该分界线意味着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17. 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其主要目的是A.防范宰相擅权B.选拔地方官员C.监察地方政治D.提高行政效率参考答案:C【详解】汉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即主要目的是监察地方政治,故答案为

12、C项。设刺史是针对地方,不是为了防范宰相,排除A项;刺史制度不是选官制度,而是监察制度,排除B项;这一制度与提高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点睛】刺史制度是汉代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实行的一种较为完备、系统的监察制度。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即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王莽称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8. 三民主义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三民主义称为鼓舞仁人志

13、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促进中华民国建立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张反对帝国主义 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参考答案:C略19. 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回答本题,需对材料有较好理解和掌握,材料中反映了明后期一些地方,佃户以劣质米交租或借故

14、拖延、拒交,而政府勒令田主(土地的主人)交纳赋税,一些田主被迫借高利贷。ABC三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材料没有体现商业对农业冲击;佃户与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弱化或矛盾激化等。本题选D项“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商业发展?税收政策20. 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参考答案:B福州船政局采取“协造”方式生产,显然是出于经费困难,这样做主要是缓解造船经费问题,B正确;洋务运动军事工业仍然是官办企业,A错误;洋务运动军工产品不对市场开放,C错误;近代轮船制造业并没有走出经济的困境,D错误。21. 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