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6310607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徽学的学科及学术价值尽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徽学有一个被人们不断认识、熟悉、理解、接受和深化的过程。但是,首先必须明确其学科性质,确认其学科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古来新学问兴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他还论及了殷墟甲骨文、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地之间的简赎、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唐人所书卷轴、内阁大库之书籍档案和中国境内之古外族遗文等五项发现,认为:“此等发现物,合世界学者之全力

2、研究之,当会产生新的学科。”如今,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和明清档案学早已创立了各自的学科研究体系,并为学术界 所广泛接受和认可。而徽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则形成较晚,它的创立,主要得力于20世纪40 年代后期以来至今徽州近50万件原始文书的大规模发现。加之有包括徽州族谱在内的9000 余种徽州典籍文献传世,可供与文书契约互相参证。现存8000余处徽州地面文化遗存,更是明 清以来至民国时期徽州人生产与生活的真实见证。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徽学这座大厦坚实的学 术支撑。因此,以徽州社会经济史特别是明清徽州社会经济史研究为中心,整体研究徽州历史 文化和徽人在外地活动的徽学,正是建立在包括徽州文书在内的大量新

3、资料的发现这一基础之 上的。徽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是以徽州文书为中心,结合其他文献和地面文化遗存等资料,综合 研究明清社会实态,以重新反省和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历程,并从整 体上把握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脉络和规律。这正是徽学的学术价值之所在。因此,徽学研究的内容与对象尽管涉及各个领域和方面,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但就学科性质 而言,应当隶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徽学是以历史学科为主、多学科交叉的专门史研究的学科。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部分学者将徽学与敦煌学和藏学并提,称之为“中国三大地方学”,甚至是 “三大地方显学”。这其实是误解了敦煌学和藏学的学科性质,同时对徽学的认识肢浅所导

4、致的。应 当指出的是,徽学研究的任务远非徽州地方史所能担当,徽学研究的性质亦非徽州地方学,更遑论敦 煌学与藏学从未称自己为地方学。徽学实际上是以更宏大的背景、更广阔的视野,从整体史的角度,来考量和审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历史与文化发展。徽学是20世纪一门新兴的学科和专门的研究领域,徽学所研究的徽州整体历史文化既是 区域历史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小徽州”和“大徽州”的有机结合。徽学的学 科建设,不仅关系到徽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直接涉及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理论和范式的创新问题,是徽学融入全球化视野,与国际接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和构建徽学学科平平台的重要基石。因此,徽学一定要从包

5、括敦煌学、藏学在内的较为成熟的相关学科建设中汲取营养,以整体史的视野,构建严密而科学的徽学理论体系,这是徽学健康发展和走向世界的基本前提。(摘自卞利徽学:20世纪一门新兴的学科)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徽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首先必须明确其学科性质、学科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B. 王国维认为:徽州原始文书被大规模发现后,综合世界学者的力量一定会促使徽学的兴起。C. 徽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涉及多领域多方面,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应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D. 徽学有了自己的学科研究体系后,才可与敦煌学和藏学并称为“中国三大地方学”。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6、. 文章第二段谈及王国维关于“新学问”产生的观点,目的是说明徽学是新兴学科。B. 文章论述了徽学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以及徽学研究的意义等多方面的内容。C.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捎带批评了部分学者将徽学与敦煌学、藏学归为地方学的肤浅认识。D. 文章最后从徽学可持续发展、构建徽学学科平台等角度论及徽学未来的发展方向。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没有殷墟甲骨文、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地之间的简牍等文物的发现,可能就不会出现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等学科研究。B. 徽州现存8000余处的地面文化遗存是明清以来至民国时期徽州人生产与生活的真实见证,它才是徽学研究的坚实支撑。C. 徽学融入全球化

7、视野,与国际接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和构建徽学学科平台,关键在于徽学的学科建设能力。D. 徽学只有从较为成熟的相关学科建设中汲取营养,以整体史的视野,构建严密而科学的徽学理论体系,才能健康发展。参考答案:1. C 2. A 3. B【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阅读原文,找到各个选项的相应的答题区间,仔细比对原文,找出备选答案的内容与原文吻合的一项就是该题的答案。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A项,“首先必须明确其学科性质、学科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错误。原文是“首先必须明确其学科性质,确认其学科研究对象与研

8、究主体”;B项,“徽州原始文书被大规模 发现后,综合世界学者的力量一定会促使徽学兴起”理解错误,它不属于王国维的看法;D项,“才可与敦煌学和藏学并称为中国三大地方学错误,由原文“更遑论敦煌学与藏学从未称自己为地方学”信息可知。所以选C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中“目的是说明徽学是新兴学科”错误。阅读文章可知:目的是论述徽学的兴起与徽州近50万件原始文书的大规模发现之间的关系。故选A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

9、项中“它才是徽学研究的坚实支撑”理解错误。原文“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徽学这座大厦坚实的学术支撑”中“所有这些”应指“50万件原始文书”“徽州族谱”“地面文化遗存”。故选B项。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历史上,城与市是产生于不同历史阶段的两种事物。这两个事物既曾结合在一起,融为一物(城市);也曾互相独立,或为无市之城,或为无城之市。“城”与“市”

10、是反映不同事物的两个概念。城与市关系演变的过程与形态,是社会关系演变过程与形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其中的交换关系演变的集中表现。在氏族社会的早期和中期,既无城,更无市。到了后期,在距今7000年前后,修城之初,城墙内没有商品交换活动,没有市场。当社会组织由氏族变为家族,开始有了产品交换、商品交易和相关场所市。此事发生在距今5000年前后。当国王在市的四周修筑墙垣,将商业和商人的活动限定在这个称之为“市”的小区域内活动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的产生。奴隶主生产方式促使商品货币关系迅速发展。庄主经济使早已存在的、无城的乡村市场兴盛。地主制与商品经济相伴而行,城里的市场活动跨过市垣,扩散到全城,市垣被

11、市场淹没了,丧失了它原有的功能,市垣和被它围起的那种“市”成了历史遗迹。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突破这个被称为“市”的围墙,扩大到全城各个角落,在空间上城与市同大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即商品经济阶段。随着企业制与雇佣制的兴起,城里市场活动的范围又跨越城墙,扩散到全社会,那种原初的“城”也成了历史遗迹。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地区扩大到城墙之外,在空间上市比城大,甚至可以有市无城时,这标志市场交换关系进入高级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大体说,无城无市和有城无市是原始自然经济的标志;城中有特定的“市”(区)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城区即市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12、城与市的兴起,以及城与市关系的变化,是交换方式发展的结果。随着交换的发展,城中之市从无到有,市在城中作用从小到大,其地位从低到高,所占的空间,先是在一个被市垣围起的范围之内,继则跳出市垣跑遍全城,又跳过城墙跑到城外,把城包围起。市从蜷缩在城的边缘到位于城的中心,由城的附属物变成城的主体。在城与市关系的演变过程中,厚厚的市垣没能挡住市场自我扩散的力量,高高的城墙也没能挡住市场自我扩散的力量。市的自我扩散力量是人建筑的坚固市垣和高矗城墙挡不住的,也是人制定的政策和制度挡不住的。市场依靠自身的力量开辟前进的道路,直至成为调配资的基础。如果把历史比喻像一条长河,那么市场就是河中之水,它自然地流淌着,冲

13、垮一切障碍,水到渠成。中国的市场经济,既不是从外国学的,也不是某个人设计出的,它是几千年市场力量自我发展的结果。中国的市场经济植根于中国历史之中。(选自赵德馨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有删节)1联系上下文,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起作用逐渐扩大,最终在整个“城”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B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处地位逐渐升高,最终在整个“城”的发展中居于支配的地位。C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占空间逐渐拓展,最终超越整个“城”的范围而扩散到全社会。D随着交换方式的发展,“市”所具力量逐渐增强,最终超越整个“城”的实力而对其产生威胁。2下列对原

14、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段紧紧围绕“城”与“市”的概念,较为细致地分析了“城”与“市”产生时各自所处的不同社会历史背景,并简要说明了二者之间既分且合的独特联系。B第段首先明确“城与市关系的演变”是社会关系中交换关系演变的集中表现,之后依次剖析了城与市关系在各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情况,以论证观点。C第段着重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动力和规律,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和外文化及政策因素无关,而是根植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之中。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城与市关系演变的过程、形态及规律,后一部分着重阐述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全文意在明确城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3下列对原文内容

15、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历史上,“城”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氏族社会后期,而“市”作为产品交换和商品交易的场所,出现在距今5 000年前后。B奴隶主生产方式和庄主经济都得益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迅速发展,他们都曾经以各自的方式塑造过“城”与“市”的形态。C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突破“市”的固有范围,市在空间上与城同大时,城市合一,表明市场交换关系进入商品经济阶段。D从有城无市到有市无城,可以看出,“城”与“市”关系演变的历史,就是一部市场依靠自身力量不断开拓前行的历史。参考答案:1、C 解析:划横线的部分就是就空间方面说的,说“市”的范围越越大,A中说起决定作用无根据,B说在城的发展中七

16、支配地位也无根据,D说超越了“城”并且对其产生了威胁也没有根据。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艺术北京”博览会的独特性在于,它是顺应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具体情况诞生的,它专注于 呈现中国本土优秀艺术画廊,致力于策划专业展览,积极推动画廊签约合作艺术家,通过每间画 廊的努力共同筑就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变化,“艺术北京”博览会也在不断调整自身展览结构,一切从人们对艺 术的实际需求出发。例如,2009年,博览会开设“经典北京”板块,满足人们对中国传统艺术以 及西方经典艺术的需求;2015年,增加“公共艺术”板块,为更多公共空间的艺术化和品牌化提 供解决方案。今年,博览会的设计艺术板块规模持续扩大,致力于打造艺术与设计相结合的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