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56068905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摘要: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发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去接近它、探究它、理解它、掌握它。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巧妙设疑、借题发挥、实践操作等方面出发,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关键词:兴趣;唤醒;激发;提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问、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尝试成功等途径来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更好地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人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能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创设情境,能唤

2、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蝴蝶、飞机、建筑物、奖杯随着学生的回答,自然地由生活现象(课中展示飞机、建筑物等)引出概念。课尾,师生共同欣赏一组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古今中外的建筑物、自然界的倒影现象、雪花、中国剪纸、工艺品真实优美的情境,不仅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美感,更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经历知识

3、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二、巧妙设疑,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打破学生依赖教师的局面,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看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比较抽象难度大的内容,一般水平的学生不容易理解,这时教师巧妙设疑,分散难点,螺旋式地提示问题的本质,内化知识。例如教学“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阅读后,教师质疑:为什么要 “在同一平面”内呢?为什么要说“互相平行”?可以把“互相”两字去掉吗?这样的质疑,即加深了学生

4、对平行的认识,又加深了对数学语言的科学性、精练性的理解,从而激起学生再阅读课文的兴趣,解决了课堂讲授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这样巧妙设疑,学生的心理也随之紧张起来,求知欲也高涨起来。当学生处于这种未知其意,口欲言而又不能达其辞的状态时,就造成了“愤”“悱”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三、借题发挥,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课前虽精心的预设,但课堂上还会发生“意外”,出现意外的“错误”,教师需要用智慧才能捕捉到学生有价值错误,并为教学所用。什么是有价值的错误呢?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错误,就是有价值的

5、!怎么利用呢?“接住孩子抛来的球”,再“把球踢给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做思维体操”,实现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画角”时,先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形成画角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尝试独立画角。在巡视学生练习时,我发现有学生把100的角,画成了80,是直接指出其错误还是,我想既然学生有了这样的错误,何不把它当成“诱饵”抛给学生呢?于是,我请其中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画角的过程,接着问:“在刚才这位同学画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有同学说:“他画错了,因为他在量角器上数刻度时数反了”。我马上接着问:“他的错误对你有什么启发帮助呢?”同学们有的说它提醒我画好角后,可以先大致

6、估一下是锐角还是钝角,这样可以减少出错,也有的说我发现画错的角加上正确的角正好是平角。听完学生们的发言,我特意走到刚才画错角的同学身边,与他热情地握手,并对他说:“谢谢你,因为你的出错引起了大家那么多有价值的思考,使大家对角的认识加深了一步。”那位出错的同学开心极了。于是,我继续提出要求:“你们能不用量角器,而用三角板画出150的角吗?”全班同学情绪高涨,积极投入画角之中。四、实践操作,能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话动,设计让学生自己去摸一摸、折一折、量一量、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移一移、比一比、做一做等实践活动。例如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三根

7、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稳定性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学生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活动和谐的结合在一起,顺应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把握住物体的特征。如果再注意小棒长短的搭配,学生还可发现有时用三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孕育着“三角形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的道理,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学生推到思维活动的前沿。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及形成的过程,从而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2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