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第2单元 第5节探究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88971075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第2单元 第5节探究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第2单元 第5节探究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第2单元 第5节探究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第2单元 第5节探究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第2单元 第5节探究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第2单元 第5节探究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第2单元 第5节探究课件 新人教版(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探究水浒传中的山歌、渔歌下面是水浒传中的几首山歌与渔歌: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里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打渔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老爷生长在江边,不怕官司不怕天。昨夜华光来趁我,临行夺下一金砖。 (1)这几首山歌、渔歌各是谁唱的?(2)表现了怎样的主题?(3)是一首咏史山歌,咏了什么史?为什么要咏史?(4)与表达的反抗精神有什么不同?答案(1)是“白日鼠”白胜在黄泥冈“卖酒”时唱的,是另一个卖酒汉子在鲁智深大

2、闹五台山之前唱的,是阮小五与阮小七唱的,是李俊唱的。(2)反映了当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表达了人们对不合理社会的愤愤不平。(3)咏的是楚汉相争的故事,暗示鲁智深要大闹五台山。(4)有反抗精神,但对宋王朝多少还有点幻想,而表现的是彻底的反抗精神,既不怕官,也不怕天,即使华光大帝来坐渡船,也要夺下一块“金砖”作“买路钱”。(2012四川卷)阅读柴禾(见本单元第二节“考点透析”的“真题探究示例1”),完成后面的题目。这篇文章有人认为重在写柴禾,有人认为重在写人,你赞成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答:_解析本题考查的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明确观点,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然后从形象、

3、主题等角度来谈理由。如果选择第一种观点,就要抓住柴禾在文章中的线索作用,特别是抓住柴禾所代表的抽象意义,即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寄托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如果选择第二种观点,就要分析从柴禾到人之间的主题的升华,把文章最终的主题归结到人的身上。答案(示例一)重点写柴禾。因为柴禾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柴禾在今昔生活中的巨大变化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柴禾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态度,对细微生命的关注。(示例二)重点写人。虽然写人的篇幅不多,但写柴禾的目的是为了写人,对柴禾的生命过程的关注其实就是对人的生命意义的关注。文章由物及人,卒章显志,凸显了对人的生命的感悟。限定时间:你应该在20分钟内完成题目。方法

4、指导:做题前,你应关注几个细节:1.整体把握全文,你应该保持200字/分钟的阅读速度;2.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明确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情感;3.明确探究点,说明理由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考点分解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示例1】 (2012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心灵的篝火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就不存在了,人们很容易就能登上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8米的山顶上已有了我们的研究站点,如同昨天和今天在南极建立的长城

5、站。珠穆朗玛峰上的站点最好也叫长城站世界上最高的长城站。不过我也在想,假如8 848米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世界上还有什么高峰要攀登呢?只要地壳不变动,8 848米将是有限的数字和高度,而人类的探索精神则是无限的。人类总是想超越极限,却又被无数的障碍阻挠,劈开了重重叠嶂,人也就跨越了千山万水。开始写这部书时,我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束缚,它始终不让我的想象展开翅膀到无边无际的天地里翱翔,可我说不清那紧紧束缚自己的是什么。我常常被这种困惑搅扰,同时也为超越困惑,获得心灵的解放而不懈地寻找飞往更大空间的方向。我为此等待了很多年。有一天,我终于看见了梅里雪山!接下来的很多个夜晚,我都是在网上度过的,我被

6、迷住了。那里有成百上千条关于梅里雪山的文字介绍,还有很多绮丽的风光图片,于是我看见我的一个主人公回头对我笑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让他在一个不知名的空旷地带徘徊,在本书里他是梅里雪山的攀登者。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海拔只有6 740米。可它的地理环境却很复杂,山上终年积雪,陡峭的山体,风化的岩石,还有瞬息万变的气候,会让攀登者突然陷入绝境。卡瓦格博至今还是一座人类未及山顶的处女峰。只要人们达不到顶峰,它就永远是一个神秘的向往,一个神秘的存在。人们可能还记得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的惨剧,十七个登山勇士无一人生还。为什么鲜活的生命要去荒无人烟的地方,在那里经受暴风雪的袭击,面临雪崩随时发生的危险,陷入

7、人生的绝境?天光黯淡,无边的黑夜,厚厚的积雪,看不见一线星光,周围也没有篝火,不灭的只是心灵的篝火,最后那火也覆盖在冰雪之中当太阳重新照耀时,冰盖上又多了几座新的冰雕,他们的面容都十分安详,好像还在酣睡,却再也醒不过来了也许在多年之后,地球进一步演化,它变暖了,冰川坍塌,雪山融化,十七个勇士还会获得新生。他们会站起来,抖掉身上的积雪,掏出揣在胸前的旗帜,迎风抖开,一簇火红猎猎地飘舞着,发出哗啦啦的脆响。他们看见远处美丽的城市,葱茏的绿树,盛开的鲜花,一座高大建筑物的计时牌上清晰地显示着:3000年某月某日我想这丝毫无损他们千年之前攀登高峰的意义。物质是坚实的,如同大地,而精神则如同天空或宇宙,

8、是柔软的,无尽头的空漠。人的脑实质就是这种天空或宇宙,有限与无限都在其中,人的脑实质是比自然界的宇宙还要广阔的。无穷尽地开拓成为人类永生永世的寄托。西西弗斯整日推着一块大石头上山,其实是一个哲学寓言,它是时间与空间的规则周而复始,永无止境。我写这部长篇也是一种攀登,如同真正的登山者,一次次向高峰冲击,又一次次撤退,回到大本营,回到平淡无奇的生活中。这种攀登让我的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在经历了四十年的病痛之后,身体瘫痪部位的肌肉萎缩了,我越来越难以支撑自己,总有一种明天就会因疲惫而死去的感觉。其实,我对长篇小说的创作已经力不从心了,激情常被肉体的麻木疼痛和精神的忧郁绝望掩埋我想这将是我最后的一部长

9、篇小说了精神攀登的路途异常艰苦,我有时也畏惧,害怕路途遥不可知,但冥冥之中又仿佛看见我的主人公在远处等待,等待我给他们一个结局。我有时急于接近他们,有时又小心翼翼地避开,我怕我笔下的主人公会在途中遭遇不测,也怕有的人会因为我给他们的结局而失望。其实我是清楚的生命永远不会完结,我们的攀登也是如此。 (取材于张海迪长篇小说绝顶的前言,有删改)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树林)。”有人认为,文中殉难的登山者有如追日不得的夸父,是当代社会中的悲剧英雄。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自己的看法。答:_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

10、文精神的能力。首先要联系原文,谈谈对登山殉难者的身份性质的感受,然后再联系现实,对“当代社会悲剧英雄”进行一番理解,由此,我们可以将二者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题干中的“有人认为”只是一种观点,考生可以选择支持也可以选择反对,只要通过上文的二者比较能够言之成理地得到自己的答案即可。答案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总是有一些先驱和勇士,为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秘密而舍生忘死,他们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那些殉难的登山者也是他们之中的一员。他们的精神不仅感召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同时也为后人的前进和攀登提供了阶梯,他们是英雄,是真正的无视名利的英雄,但不是悲剧英雄。夸父逐日而死不仅不是悲剧,而且是一

11、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英雄精神。【命题揭秘】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即针对文本内容联系社会、人生、历史、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等方面进行发散思维。从命题方式看,有的题干出现探究字样,更多的则是题干不出现“探究”字样,而是以“谈谈你的看法”“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等作为标志。命题形式一般为: 1请结合谈谈你的认识(看法)。 2请结合谈谈你的感受(体会、启发)。 3请联系加以分析说明。 4探究某某观点,探究某某与某某的关系。1紧扣文本,尊重文本。2有观点有分析,述评结合。3分层分点作答。【答题策略答题策略】1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同样的一篇文章,不同领域的读者所

12、获得的认识和启发是不同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彼此的审视角度不同。对一篇散文,可以从社会、政治、教育、个体、人格成长与形成等角度,来发掘其深层的意蕴。这就需要学会根据文本本身的内容多方位的联系,选择那些与文本关联较紧密的方面,作为考查视点。我们确定审视角度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可以假设自己具有多重身份,然后分别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对文本进行审视,这样就比较容易实现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发掘。【答题方法答题方法】2善于进行层面切割一般说来,对一个文本我们可以对它作字面上的解读,这是浅层面的。可以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解读,这就可以获得一些具有个性化的理解,相对来说这就深了一层。可以联系文本产

13、生的时代,对文本进行解读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这还不够,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的生活实际,对文本进行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探究文本本身”的目的。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是个性化阅读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考生不同层次地解读作品能力的考查。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也包括该民族的成员个体身上所体现的这些心理特点。中国人的传统心理特征主要是:勤劳俭朴,自强不息;求同务实,谦和持中;家庭为重,亲疏有别;伦理为纲,尊卑有序。当代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特征主要是:爱国爱家,关心社会

14、;义利兼顾,礼貌文明;勤奋朴实,勇敢谦和;标新立异,敬业乐群。 【知识精要知识精要】人文精神包含三个元素:第一是人性,即对人的尊重,强调人的尊严,实际上也就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第二是理性,即对真理的追求,对真理的思考,是广义的科学精神;第三是超越性,即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再说通俗简单些,那就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所以现在大家比较普遍说的一句话,叫“人类关怀”“生命关怀”,这应该说是人文精神的一个核心问题。 见见“专项再练专项再练”第第4题。题。考点分解二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示例2】 (2009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耕作的诗人张炜 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

15、了一幅耕作图。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对于他,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

16、结合。这对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如此。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他在它们中间。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诗人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树林中那个简朴的坟墓。那是他最后的归宿。安静的树林、坟墓,都在默默昭示着什么,复述一个朴实而伟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不可能属于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仅有一个角落,埋葬着一个耕作的诗人。托尔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于是,他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工作。而当时另

17、一些写作者所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将这种日常的劳作与写作决然分开。偶有一点劳作,也像贵族对待乡下的粗粮一样,带出一份好奇和喜悦。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艺术世界。我们只能在一些纤弱和虚假的制作中越滑越远,最后不可救药。一个人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外部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可能捕捉到什么,才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发现。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舍此,便没有任何大激动,人的激动。托尔斯泰的鼻孔嗅满了青草和泥土的气息,两耳惯于倾听鸟雀以及树木的

18、喧哗,马的喷嚏,还有其他四蹄动物在草丛里奔走的声音。黎明的空气中隐隐传来了田野的声息,空中连夜赶路的鸟儿发出悄然叹息,还有远方的歌手、农妇的呼唤、打鱼人令人费解的长叫他眯着眼睛望向遥远的田野,苍茫中费力地辨识着农庄里走来的那个黑黢黢的高大汉子,还有他身旁的人:那个孩子、那个妇人。晨雾中,淡淡的光影里闪出了一头牛、一只狗、一群欢跳的麻雀。有人担来了马奶,原来是头上包着白巾的老妇人用木勺敲响了酸奶桶,她小心的充满溺爱的咕哝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转过身,脚下那双粗大的皮靴踩在地上,踩出深深的凹痕他的去世也令人难忘。那也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故事。深夜,老人乘一辆马车,抛却了自己的庄园,要奔到更遥远更苍茫的那

19、片土地上去,与贫穷的人生活在一起。他仅仅走到了一个乡间小站就躺倒了。寒冷的车站上,一个伟大的生命临近了最后一刻。这一刻向我们诠释了诗人的一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答:_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从原文上看,一到四段和第五段的前半部分都在表达对托尔斯泰“耕作”精神的赞美,揭示一个伟大作家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在第五段后半部分,作者针砭那些写作者以贵族自居、把日常劳动与写作截然分开的做法,揭示文学创作与体验生活的关系。在第六段里作者运用议论性语句,直接表达自己对创作的态度,批判当下纤弱、虚假、

20、远离生活的创作风气。作者正是借助托尔斯泰的生活及其伟大成就来告诉写作者应该怎么做。在此,高度礼赞了托尔斯泰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的创造精神。答案“耕作的诗人”是对托尔斯泰创作与人生的概括与评价,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认同。表达作者扎根大地、融入人民的创作观念和人的态度。表达了对其他某些作家的批评以及对当今中国文坛的不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此类题要求考生揣摩作者的意图,得出有个性化的答案。学生要把握文本,概括中心思想,提出自己的合乎情理的观点。命题形式主要有:1从全文看,作者(写了某某)的意图是什么?2文中某某体现了什么精神(思想、品质、风格)?【命题揭秘命题揭秘】1整体感知文本

21、信息,解读文章主旨。通读全文,依据文本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含有作者感情倾向的语句、暗示社会环境的语句等,来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去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任何散文都在向读者传递着信息,或社会现象,或人生感悟,这都与主题有关,因此需要解读文章主旨。2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作品影响等方面探讨创作意图。先从文中搜寻暗示作者生平经历的语句,再关注文后注释(假若有注释),同时,还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来了解作者写作时所处的时代,这些都是探讨创作意图需要考虑的。【答题方法答题方法】“作者的创作背景”指作者创作作品时所处的时代环境,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思想性格和心境等因素。“创作意图”指作者创作

22、作品时的动机、态度和风格等因素。 【知识精要知识精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是一个文本产生和解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探讨”是读者与作者的互动过程,即探讨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创作动机,加深对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意蕴的理解,探讨作者的创作目的,探究作品与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环境的关系。考点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借助作者同文本对话,即从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意图角度解读文本;二是借助文本同作者对话,即利用文本内容去探讨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见见“专项再练专项再练”第第8题。题。考点分解三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示 例 3】 阅 读 往 事 (二 ) (见 本 单 元 第 一 节

23、“真 题 热 身 ”), 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章结尾部分写“我”“决心”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用不作灯塔的梦”,“我”是否“放得下”?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立足文本,合理发挥,坚持“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本题主要集中在探究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无论哪个角度,须围绕“当灯台守的理想”来分析,亦可从情感上分析,亦可从理智上分析。答案(示例一)“我”放得下。“我”与父亲谈话后,对当灯台守的理想已“禁绝思虑”;在海上望见灯塔后,决定不再执著于无法实现的理想。这说明“我”已经与往

24、日当灯台守的理想彻底告别。(示例二)“我”放不下。在海上望见灯塔后,“我”回忆往事,心中产生了理想没有实现的悲哀;文末“我”对灯台守致以无上的颂扬与羡慕。这都说明“我”内心其实放不下当灯台守的理想。 (示例三)“我”理智上放得下,情感上却放不下。“我”认识到当灯台守的理想是不现实的;但在海上望见灯塔后,“我”为理想未能实现感到悲哀,这表明年轻时的理想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示例四)“我”会慢慢放下。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会更深刻地理解父亲的教导,对理想的认识会逐渐成熟、理性,在今后宽广的人生道路上,用其他方式继续追寻心中“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的理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

25、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主要是根据文本的要点、难点设计探究问题。让考生对文本的要点、难点深入思考后,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阐述个人的观点、认识、感受或启示等。命题形式通常有如下几类:1说说某事对你的启示。2谈谈你的看法(感受、理解、评价、意见)。3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4你怎样看待5你认为应该6谈谈你对某某精神品质的认识。【命题揭秘命题揭秘】1选准角度,以小见大在切合题目要求的前提下,选准切入点尤为重要。一般来讲,切入点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其一,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其二,作答时选取的角度小、巧、新。2创新不能脱离文本考生“看到结合自身实际”往往就只顾洋洋洒洒挥洒自己的主观感受,造

26、成了对文本的脱离,这在高考中是致命的。创新要有度,创意解读的根本出发点一定要来自文本,要符合文学创作的根本规律和人文准则。【答题警示答题警示】1总揽全文,整体把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答题方法答题方法】2紧扣文本,有的放矢。文体不同,其特点也各异。如小说要重点思考其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安排等特点;散文则要重点思考其思想内容,意境、选材、组材、语言、线索设置等特点。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术语,避免空洞抽象地泛泛而谈或不

27、着边际地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而作随意的褒贬。要注意叙(对文章内容的复述或引用)、析(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进行揭示)、评(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3结构完整,力求简明。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也就是提出你对该文的总体评价。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做到结构清晰、小巧、完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语言要精练简明严谨。不要刻意地追求语言的华丽美、雕琢美,而是力求做到语言表述的简洁美、流畅美和规范美。阅读文学作品,要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发,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得出自己的评价,能分辨文章的表现手法、领悟其表达

28、技巧、审视其艺术效果、把握其独特风格,从而进行富有个性的探究。“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一种自由性阅读,是一种体验性阅读,是一种差异性阅读。这里的“个性化”必须是立足自我,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的;这里的“有创意”指的是见解具有独创性,不抄袭他人的说法。见解的独创性,不要求是最终的科学结论,只要言之成理,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知识精要知识精要】见见“专项再练专项再练”第第12题。题。 问题诊断探究不透彻,挖掘不深刻【典例】 (20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想飞徐志摩我们吃了中饭出来到海边去,云雀们也吃过了饭,离开了它们卑微的地巢飞往高处做工去。瞧着,这儿一只,那边又起了两!

29、一起就冲着天顶飞,小翅膀动活的多快活,圆圆的,不踌躇的飞,它们就认识青天。一起就开口唱,小嗓子动活的多快活,一颗颗小精圆珠子直往外唾,亮亮的唾,脆脆的唾,它们赞美的是青天。瞧着,这飞得多高,有豆子大,有芝麻大,黑剌剌的一屑,直顶着无底的天顶细细的摇,这全看不见了,影子都没了!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背负苍天,而莫之夭阏者”,那不容易见着。我们镇上东关厢外有一座黄坭山,山顶上有一座七层的塔,塔尖顶着天。塔院里常常打钟,钟声响动着,绕着塔顶尖,摩着塔顶天,穿着塔顶云,有一只两只有时三只四只有时五只六只蜷着爪往地面瞧的“饿老鹰”,撑开了它们灰苍苍的大翅膀没挂恋似的在盘旋,在半空中浮着,在晚风中泅着,仿佛

30、是按着塔院钟的波荡来练习圆舞似的。那是我做孩子时的“大鹏”。 有时好天抬头不见一瓣云的时候听着豸虎忧忧的叫响,我们就知道那是宝塔上的饿老鹰寻食吃来了,这一想象半天里秃顶圆睛的英雄,我们背上的小翅膀骨上就仿佛豁出了一锉锉铁刷似的羽毛,摇起来呼呼响的,只一摆就冲出了书房门,钻入了玳瑁镶边的白云里玩儿去,谁耐烦站在先生书桌前晃着身子背早上上的多难背的书!呵飞!不是那在树枝上矮矮的跳着的麻雀儿的飞;不是那凑天黑从堂匾后背冲出来赶蚊子吃的蝙蝠的飞;也不是那软尾巴软嗓子做窠在堂檐上的燕子的飞。要飞就得满天飞,风拦不住云挡不住的飞,一翅膀就跳过一座山头,影子下来遮得阴二十亩稻田的飞,到天晚飞倦了就来绕着那塔

31、顶尖顺着风向打圆圈做梦飞。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天使们有翅膀,会飞,我们初来时也有翅膀,会飞。我们最初来就是飞了来的,有的做完了事还是飞了去,他们是可羡慕的。但大多数人是忘了飞的,有的翅膀上掉了毛不长再也飞不起来,有的翅膀叫胶水给胶住了再也拉不开,有的羽毛叫人给修短了象鸽子似的只会在地上跳,有的拿背上一对翅膀上当铺去典钱使过了期再也赎不回真的,我们一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但没了翅膀或是翅膀坏了不能用是一件可怕的事。因为你再也飞不回去,你蹲在地上呆望着飞不上去的天,看旁人有福气的一程一程的在青云里逍遥,那多可怜。 而且翅膀又不比是你脚上的鞋,穿烂了可以再问妈要一双去,翅膀可不成,折了一根

32、毛就是一根,没法给补的。还有,单顾着你翅膀也还不定规到时候能飞,你这身子要是不谨慎养太肥了,翅膀力量小再也拖不起,也是一样难不是?一对小翅膀驮不起一个胖肚子,那情形多可笑!到时候你听人家高声的招呼说,朋友,回去罢,趁这天还有紫色的光,你听他们的翅膀在半空中沙沙的摇响,朵朵的卷云跳过来拥着他们的肩背,望着最光明的来处翩翩的,冉冉的,轻烟似的化出了你的视域,象云雀似的只留下一泻光明的骤雨那你,独自在泥涂里淹着,够多难受,够多懊恼,够多寒伧!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到云端里去,到云端里去!那个心里不成天千百遍的这么想?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

33、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人类初发明用石器的时候,已经想长翅膀,想飞。原人洞壁上画的四不象,它的背上掮着翅膀;拿着弓箭赶野兽的,他那肩背上也给安了翅膀。小爱神是有一对粉嫩的肉翅的。挨开拉斯(Icarus)是人类飞行史里第一个英雄,第一次牺牲。安琪儿(那是理想化的人)第一个标记是帮助他们飞行的翅膀。人类初次实现了翅膀的观念,彻悟了飞行的意义。挨开拉斯闪不死的灵魂,回来投生又投生。人类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飞!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选(19181949),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有删节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

34、,并结合现实,谈谈“想飞”的积极意义。(8分)阅卷现场采样阅卷现场采样阅卷点评阅卷点评采样一:采样一:采样一:第一问要求采样一:第一问要求“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而此考生只联系了下文,回答出,而此考生只联系了下文,回答出“是人没有不想飞的是人没有不想飞的”其中一个原因;第其中一个原因;第二问,题干要求结合现实,此考生只是二问,题干要求结合现实,此考生只是分析,没有结合现实,探究不透彻。分析,没有结合现实,探究不透彻。得得3分分采样二:采样二:采样二:此考生审题较细,采样二:此考生审题较细,能结合上下文回答第一问,但能结合上下文回答第一问,但在回答时只结合了第在回答时只结合了第3段和第段和第4

35、段,回答出两个原因,第段,回答出两个原因,第5段没段没有涉及,所以扣掉了有涉及,所以扣掉了2分。分。得得6分分规范答案规范答案增分指导增分指导在作者看来,人原来都是会飞的,在作者看来,人原来都是会飞的,但因各种缘故,多数人但因各种缘故,多数人“过了做孩子的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而不能飞是件,而不能飞是件可怕的事;飞上天空,就能将世界可怕的事;飞上天空,就能将世界“看看一个明白一个明白”,彻悟做人的意义和价值。,彻悟做人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做人要志存高远,不懈追求等可以从做人要志存高远,不懈追求等角度谈积极意义。角度谈积极意义。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本题考查

36、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的能力。答探究题关键有有创意地解读的能力。答探究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吃透文本,深刻理解;二是两点:一是吃透文本,深刻理解;二是联系实际。同时,注意分析要深刻,不联系实际。同时,注意分析要深刻,不能蜻蜓点水;要自圆其说,不能前后矛能蜻蜓点水;要自圆其说,不能前后矛盾。回答本题时可以从盾。回答本题时可以从“志当存高远志当存高远”“”“目标要坚定目标要坚定”“”“要持之以恒要持之以恒”等角等角度去探究。度去探究。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草原陈世旭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的眉头像未解的结,你的脚步疲惫而蹒跚。我把喧嚣的城市留在身后,我把拥挤的人群留在身后,我把

37、所有的躁动和冲撞留在身后。把自己交给苍茫。你失落了什么?你要寻找什么?你想得到什么?我问蓝天,我问大地,我问草原。草原,向我张开博大的襟怀。从两边涌到路上来的、被露水淋得透湿的花枝和草殷勤地拂着我的裤腿。古老而烂漫的草原,是埋藏无数卜骨、陶片、断简、残碑的土地,是屹立长城、寺庙、宫阁、废墟的土地,是供叱咤风云、如狼似虎的壮士演习杀戮的土地。王朝的连绵不断的营寨埋进深草。将军的鹿角枪炮没入沼泽。方尖碑如断腭。水泡子是饮恨苍天的眼睛。从刀光火石到金戈铁马,从血流漂杵到冠盖如云,都杳然如苍狼呜咽。帝王的霸业连同古战场一起退出历史,一个鞍马部族的史诗在季节的河道声息干裂。而草原依旧。真静啊。天地间是一

38、片肃穆。远远的什么地方,好像有人在动情地唱歌。哦,那是幻觉。只有风,只有白桦林,只有不甘寂寞的杜鹃、野百灵和蜜蜂在私语。思想就像徘徊在辽阔的草原上的孤马。你会一再地想起那些似乎遥远的、已经忘却的过去,心里无端地涌起一种莫名的、淡淡的却是幽深的甜蜜或忧伤。你会觉得好像早就有过这种体验,或者早就做过一个和眼前的情景极为相似的梦。但是究竟是在什么地方、是在一生中的哪个幸或不幸的时刻,你怎样也记不起来了。生活就像流水一样,淙淙地从你身边流过。你失落了很多,却不知道失落的是什么。最远的地方,热浪蒸腾的高坡,号角悄然响起。最初是一对,然后是一簇,最后是一片。然后,草原生命交响的高潮赫然君临。大宛汗血天马从

39、西极承灵威、涉流沙而来,从黄河负图而来。与犁铧一起耕耘生民的艰辛;与刀斧一起划破凝滞的血海;与香车一起装点贵胄的荣华。你为文明所依赖,你也为文明所驾驭;你为文明所恩宠,你也为文明所束缚。什么时候,文明放逐了你?什么时候,文明又解放了你!于是你重又成为草原的王者、至尊。自由与奔放重又成为你的特权;铺张扬厉的野性重又回到你的身上。天风滚滚,海山苍苍,万象在旁啊,你又重新行神如空,行气如虹,走云连风,吞吐大荒。狂舞的铁蹄在我的血管里奔腾,惊心动魄的轰响是冰河破裂、一泻千里的声音。我忽然明白了我的沉重。在地震般的战栗和闪电般的快乐的瞬间,我忽然领悟了生命的开端和终结的全部欢乐和痛苦的奥秘:挣脱欲望的缰

40、索,卸下诱惑的鞍辔,去呼应草原生命大气磅礴的抒情一种另样的、博大的情怀,即爱生活、爱生命、爱大地,直到永远!夜要来了,多情的落日在吐力根河对岸向草原告别。暮色像紫丁香,有一个骑手在火红的天边向远方顶礼。这一天多么好!整个世界像在童话里变了样子。这样的日子一生也许只能遇见一次。这样的日子一生只要遇见一次。感谢你,草原!感谢你金灿灿的光,蓝湛湛的水,甜丝丝的风和轰轰烈烈的生命。在怒放的花丛中尽情流连吧,在熊熊的篝火前尽情跳跃吧,在生命的潮水里尽情徜徉吧。火在战栗,酒在燃烧,舞在踢踏,灵魂在腾飞。当黎明再来,金子般的朝霞又会喷薄而出,而我又将远行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大宛汗血天马”所蕴含的作者的价值判断。答:_解析此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大宛汗血天马”在文中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它身上背负着太多的历史光环,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下,如何再展雄风,却是一个艰难的话题。这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人类自身,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如何把握自己的未来,恐怕是作者写它的一个重要意图。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分析作者叙写“大宛汗血天马”的真正意图了。答案“大宛汗血天马”为历史文明付出过血与汗,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当它与现代文明发生碰撞后,它又回归自然,回归铺张扬厉、自由奔放的本性,成为草原的王者、至尊。作者通过“大宛汗血天马”告诉人们:人类应该摆脱现代文明的束缚,回归自然,找回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