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设计的名人故事-关于学习的名言

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5.17KB
约6页
文档ID:255622204
关于设计的名人故事-关于学习的名言_第1页
1/6

关于设计的名人故事|关于学习的名言关于设计的名人典故就在下面,它们可能彼此互不相关,甚至表达的是截然相反的意思,但每一个都能引人深思   01、少即乏味   罗伯特文丘里   (robert venturi, 1925– )   20世纪后半叶,以建筑师密斯凡德罗为首,推崇以功能美为根底的现代主义建筑,起先树立权威,建筑师文丘里对此提出异议   他主见“less is bore”(少即乏味), 认为除去装饰才是乏味,在其著作《建筑的困难性与冲突性》中绽开了此一争论   他提倡“装饰正是建筑的本质性要素”,喜爱给予建筑设计历史或文化的意义   例如他的作品“母亲的家”(1963年),假设光看平面图便只是一个长方形的住宅,但建筑物的正面却是山形的屋顶;就像儿童手绘的家一样,可说是将家的概念详细化的作品   文丘里将形态与记忆的关联性运用于建筑设计,这种手法对20世纪后半叶的建筑设计潮流产生极大影响   母亲的家(vanna venturi house,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1963)   coxe-hayden house and studio, block island, rhode island, 11011   gordon wu hall, princeton university, new jersey, 11013   02、少即是多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密斯凡德罗的作品单纯明快,因此经常被视为“均质”建筑物的典型,但密斯所追求的并不只是均质而已。

  从唱反调“less is bore”、以装饰为其特色的文丘里作品来看,密斯的“less is more”简单被误会为“无装饰”之意;但密斯原来的意图是将建筑师所给予的降到最低限度,不加工,不多规定,借此产生无限的可能性   解除装饰,不规定特定行为或用途的空间,省略多余的构造,而成为现代技术为根底的密斯作品,为建筑物的印象与运用方式留下无限大的可能性   而密斯也曾说过“上帝存在于细微环节之中”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s.r. crown hall)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03、灵光   ******本雅明   (walter benjamin, 1892–1940)   本雅明的“灵光”(aura),指的是艺术作品所具有“此时、此地”的性质,也就是在该作品所存在的场所、一次性存在的性质;这种性质并不存在于被复制的艺术作品中   20世纪后诞生的摄影或电影等复制技术,不断胜利地制造没有“灵光”的艺术作品;也因为如此,希腊时代以降的艺术作品价值基于仪式的“膜拜价值”,已转变为展示艺术作品的“展示价值”   作为哲学家与思想家的本雅明,留下很多关于建筑和城市的书写文字,在其著作《复制技术时代的艺术作品》,本雅明指出复制泛滥的背景如下:现代的群众追求使事物更接近自己,且他们热切地盼望“将全部事物中属于一次性的,借由复制该事态而加以克制”,而技术只是满意这个欲望的工具罢了。

  换句话说,本雅明所恐惊的并不是复制技术本身,而是因技术进步而带来的艺术群众化   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   04、全部皆是建筑   汉斯霍莱因   (hans hollein, 1934–2022)   1919年包豪斯成立之际,格罗皮乌斯在建议的包豪斯宣言中高调提出“全部造型活动的终点皆是建筑”   格罗皮乌斯的宣言即是包豪斯的理念,也就是将建筑当成是包括全部职别、造型领域的社会性与精神性活动   而霍莱因所说的“全部皆是建筑”,那么针对格罗皮乌斯的宣言中,关于建筑的自律性和总合性,提出了批判,象征性地表现了以“建筑的解体”为目标的后现代主义   1934年生于维也纳的霍莱因,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活动领域广泛,包括建筑、城市规划、工业设计等   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   沃坎尼博物馆(vulcania museum)   05、现成物   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1887–1968)   所谓的“ready made”,是杜尚运用现成物品所作的系列作品名称   1917年,纽约独立展中,有人送来一座署名为“r.mutt”的男性小便池,这件题为《泉》的作品不被当时的审查委员承受,身为委员之一的杜尚为表抗议而辞职。

  但寄送这件作品的其实就是杜尚自己,目的是以其他委员的狼狈窘况为乐   之后杜尚参加发行的杂志上登载了一篇文章,“mutt是否亲自做了《泉》并不重要,而是他选择如此,”杜尚说,“艺术就是思索   马赛尔杜尚 泉   06、形式听从功能   路易斯沙利文   (louis henry sullivan, 1856–1924)   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后,作为一个工商业城市,芝加哥起先急速地建立大量的办公大楼   该时期所建的具有类似特征的建筑或具有共同特征的建筑师,被称为“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建筑的特征为:借由铁骨架到达高层化以及竭力解除样式扮装饰   相对于同时期在欧洲流行的“新艺术”(artnouveau)样式运用可塑性强的铸铁,芝加哥学派运用轻量的锻铁实现建筑物的高层化   路易斯沙利文即是芝加哥学派的建筑师之一,他与丹克马尔 阿德勒(dankmar adler ,1844–1900)一同合作,留下代表作“芝加哥会堂大楼”(the auditorium building,1889 年)、“guaranty building”(1895年,现称为prudential building)等。

  所谓“形式听从功能”的纲领,来自拉马克进化论,意谓必需考虑建筑的运用用途来确定其样式;芝加哥学派就是由所谓办公大楼的功能中引导出解除样式的形态   芝加哥会堂大楼(the auditorium building)   prudential building   07、所谓的书籍 就像是信息的雕塑   原研哉   (1958– )   平面设计师原研哉除了擅长于商标和海报设计外,在书籍装帧方面也很出名   他为庆祝竹尾101周年的“redesign展”所设计的redesign(朝日新闻社,2000 年)图册和向井周太郎作品集《形的诗学》(美术出版社,2003年)等,均是以白色为基调、简朴却有质感的设计;在陈设于书店的信息众多、色调过度纷陈的书籍封面中,这样的设计反而特殊惹眼   现今传统书籍的地位已受到数字媒体的威逼,对于这样的状况,原研哉认为,只有信息功能的书籍会面临不敌数字媒体的危急性,但假设书籍作为具有物质感的信息保藏库,便有数字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价值   2002年于庆应义塾大学的演讲中,原研哉提到“所谓的书籍,就像是信息的雕塑”,这句话表示充分运用纸张和活字等媒体性质、经过整体设计的书籍,不但具有质量、容量和存在感,更是向人诉说的艺术作品。

  原研哉书籍设计   8、没有答案 因为原来就没有问题   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1887–1968)   在被问到关于作品《甚至,新娘被她的汉子们剥得精光》(the bride stripped bare by her bachelors, even,通称“大玻璃”,1915–1923)时,据说杜尚是这么答复的   假设问题是“何谓艺术”,可能也会得到这个“答复”吧   杜尚本人就是这个动摇艺术基层制度性观点的提问者,以往解读艺术都是从制度、状况或时代的角度,但对杜尚来说因为“没有答案”,所以它并不是一种应当被解除的束缚   或许这个“答复”本身可视为针对“提问”这个本身早已显明的根底作出颠覆   甚至, 新娘被她的汉子们剥得精光   (the bride stripped bare by her bachelors, even)   09、卖不出去也很好   埃托索特萨斯   (ettore sottsass, 1917–2007)   索特萨斯作为设计师活泼于世界各地的家具、照明、建筑、食器等领域中,20世纪80年头和志同道合的设计师成立“孟菲斯”(memphis)设计团体,造成一种社会现象。

  “孟菲斯”对于设计产业过去以市场导向、擅自对设计者提出要求,高扬批判的看法;也因此当时“孟菲斯”所发表的设计特别特殊,几乎无法售出,并未普及到社会   但另一方面,“孟菲斯”却受到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剧烈支持   索特萨斯在承受“第一回织部赏”(11018年,日本岐阜县)颁发大奖时的演讲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只做我喜爱做的事   我只追求自己的幻想   结果做出来的商品能在市场上售出,那很好;卖不出去也很好   ”但同时他也理解设计师的工作不能缺少与产业之间的关系,今日的设计师所面对的问题,正在于如何兼顾两者   可莱斯特玛雅(clesitera e maia)系列玻璃品   卡尔顿(carlton)   10、结果是连战连败   安藤忠雄   (1941– )   因为“回想三十多年来作为一个建筑师,几乎没有一件工作是照自己所想而进展”,而以《连战连败》(东京大学出版会)作为书名,于2001年出版   安藤忠雄可说是当今日本代表的建筑师,其设计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如法国毕诺基金会的美术馆、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沃思堡现代美术馆(modern art museum of fort worth)等。

  但犹如很多伟人传记所表达的,在其荣光的背后有着很多的失败经历   “连战连败”一词给我们的震撼,已是人气建筑师安藤忠雄至今仍在经历败战   无论是多出名的建筑师,不经过竞图这种牵涉政治、历史性评价的竞争,都无法获得大型工作时机   这句话隐含了建筑师这种工作的惊慌感和现实,也包含了安藤的生命看法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