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天义蒙古族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5395405 上传时间:2022-02-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天义蒙古族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天义蒙古族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天义蒙古族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天义蒙古族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天义蒙古族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族周期AAAAAAA2cd3abefA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B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C六种元素中,e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D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参考答案:D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运用,重在熟练掌握短周期元素,以及同一主族和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解答:解:A

2、、d和e属于同一主族,由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H2OH2S,故A错;B、a、b、e属于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因此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abe,故B错;C、此题表达不明确,是金属性最强,还是非金属性最强,故C错;D、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同一主族,由上到下,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因此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增强,故D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运用,设点全面,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具有很好的区分度,不偏不怪,侧重基础2. 下列各

3、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 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 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D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参考答案:B略3.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A、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B、反应中有氧原子的得失 C、反应中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D、反应后生成新的物质 参考答案:C略4. 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 A CuCuSO4 B SiO2H2SiO3 C Cl2HClO D NO2HNO3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故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故A正确;B、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

4、,故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至少两步,故B错误;C、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故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故C正确;D、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故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故D正确,故选B5. 打开下图所示装置中的止水夹,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烧杯中有气泡产生 B试管内有黄绿色气体产生C铁丝网的表面产生锈迹 D烧杯内溶液变红色参考答案:C略6. 为了保护地下钢管不受腐蚀,可使它与( )A 直流电源负极相连 B铜板相连C锡板相连 D直流电源正极相连参考答案:A略7.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

5、示物质的量):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反应:H0,P2P1 B反应:H0,T1T2C反应:H0,T2T1 D反应:H0,T2T1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由图象可知,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放热,H0;由方程式气体的计量数关系可知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则P2P1,故A错误;由到达平衡所用时间可以看出T1温度较高,升高温度C的物质的量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H0,故B正确;如H0,反应吸热,T2T1,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增大,故C错误;如H0,则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

6、,则T2T1,故D错误 考点:化学平衡图象 8. 某气态烃含碳85.7%,1摩尔该烃充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恰好被1.5升4摩/升的NaOH溶液吸收生成正盐,这种烃的分子式是AC2H6 BC3H6 CC4H8 DC6H14参考答案:B9. 下列根据反应原理设计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CO32-H2OHCO3-OH 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BAl33H2OAl(OH)33H 明矾净水CTiCl4(x2)H2O(过量) TiO2xH2O4HCl 用TiCl4制备TiO2DSnCl2H2OSn(OH)ClHCl 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加入氢氧化钠参考答案:D略10.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石油液化气、汽油

7、和石蜡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B1,2-二氯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乙炔C由CH2=CHCOOCH3合成的聚合物为D能与NaOH溶液反应且分子式为C2H4O2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参考答案:A11. 25和101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72mL,原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A. 12.5% B. 25% C. 50% D. 75%参考答案:B略12. 在电解水制取H2和O2时,为了增强导电性,常常要加入一些电解质,最好选用ANaOH BHC1 CNaCl DCuSO4参考答案:A略13

8、. 将1molSO2和1molO2通入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时SO3物质的量为0.3mol。此时若移走0.5molSO2和0.5molO2,则反应达到新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是 ( ) A0.3mol B0.15mol C小于0.15mol D大于0.15mol且小于0.3mol参考答案:C略14. 可逆反应2NO22NO+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可以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1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2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9、不再改变的状态 A B C D参考答案:A略15. 关于食物的酸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物溶于水后的溶液中pH 7,则为酸性食物B由C、N、S、P等元素组成的蛋白质是酸性食物C蔬菜、水果多含钾、钠、钙、镁等盐类及果酸,习惯称为酸性食物D柠檬酸是酸性食物参考答案:B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3分)实验室可用环己醇(沸点:16084,微溶于水)制备环己酮(沸点:1556,微溶于水),使用的氧化剂可以是次氯酸钠、重铬酸钾等。 下列装置分别是产品的合成装置和精制装置示意图: 合成实验过程如下: 向装有搅拌器、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52 mL环己醇和25 mL

10、冰醋酸。 开动搅拌器,将40 mL次氯酸钠溶液逐渐加入到反应瓶中,并使瓶内温度维持在3035, 用磁性搅拌器搅拌5 min。然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0 min后,在合成装置中再加入30 mL水、 3g氯化铝和几粒沸石,加热蒸馏至馏出液无油珠滴出为止。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合成装置中,甲装置的名称是 。 (2)三颈烧瓶的容量为 (填“50 mL、“100 mL”或“250 mL)。 (3)滴液漏斗右边的玻璃导管的主要作用是_ 。 (4)蒸馏完成后,向馏出液中分批加入无水碳酸钠至反应液呈中性为止,其目的是 _; 然后加入精制食盐使之变成饱和溶液,将混合液倒人_ 中,分离得到有机层。 (5)用如

11、上右图对粗产品进行精制,蒸馏收集_ 的馏分。 (6)检验坏己酮是否纯净,可使用的试剂为_ 。 A重铬酸钾溶液 B金属钠 C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参考答案:冷凝管(2分)250mL(2分)使所加液体能顺利滴入三颈瓶中(2分)除去产品中混有的醋酸杂质(2分)分液漏斗(1分)155.6(2分) AB(2分)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含有一元饱和醛的水溶液84克,其中含醛A为22.4克,加入另一饱和一元醛B 16克后,从混合液中取出2.5克,在足量的银氨溶液中加入2.5克混合液,加热后得到4.32克银。已知醛A比醛B少一个碳原子。求A、B各是什么醛,并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参考答案:

12、略18. (6分)常温下,将0.05mol/L盐酸溶液和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以1:2的体积比混合,所得溶液的pH12。用上述NaOH溶液滴定pH3的某一元弱酸溶液20ml,达到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13ml,试求:(1)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2)此一元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3)求此条件下该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参考答案:(6分) C(NaOH)=0.04mol/L C(弱酸)0.026mol/L (3)K=4105略19. 某有机化合物A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分子中含碳40%,含氢6.6%,其余为氧。此有机物即可与金属钠反应,又可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试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并写出其结构简式。参考答案:CH3COOH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