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团结湖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5395400 上传时间:2022-02-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北京团结湖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北京团结湖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北京团结湖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北京团结湖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北京团结湖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25分)夜遇阿克哈巴河王族怎么说呢,看到阿克哈巴河的那一刻,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它不是一条河。天慢慢地黑了。夜幕完全拉开的时候,一抬头就看见了挂在天边的月亮,新疆的地广,所以,经常能看见天上一边挂着太阳,一边挂着月亮。要是在白天,月亮就只能悄悄地在天上挂着,一般不会被轻易发现,而一旦太阳落山,天刚麻麻黑,你总能看见远处的天边先亮了起来,不一会儿,那片光亮越来越大,一直涌到你的眼前。此时,阿克哈巴河上游被一片月光照白。那片月光慢慢向下,几乎是顺着河道在移动。我看到在月光的

2、移动中,河水变得更白了,由于月光在动,河水似乎也在向下汹涌,这种汹涌是一团白光的涌动,越来越快,似乎已经倾泻起来。月光顺着河道从我面前移动过去。在越过我的时候,我看见河水的内层被照亮,很深,也很厚重。月光移动过去之后,河面只有一层淡淡的亮光,仍让人觉得阿克哈巴河不是一条河,而是别的什么。这时候,一位哈萨克族牧民骑着马,一边往这边走,一边唱着歌。空旷的夜晚忽然有了他的歌声,宁静和孤独一下子就被打破了。他走到我跟前,从马上跳下来,愣愣地望着月光中的阿克哈巴河。我觉得他有点奇怪,怎么忽然瞅着阿克哈巴河就发起了呆。过了一会儿,他表情非常复杂地看了我一下,然后转过身去,准备牵马离去。“哎,佳克斯”我不知

3、道为什么忽然想和他说几句话,就使用了这句哈萨克语,叫了他一声。他听到我的叫声后,停了下来,准备去牵马的那只手在半空中犹豫了一下,还是收了回去。他走到我跟前,也像我一样说了一句“哎,佳克斯”。他的声音很有磁性。我们两个人都不说话,临河而立,望着月光中的阿克哈巴河,长久地沉默着。此时的阿克哈巴河河面仍旧是一片铁青,我仍然感觉它不是一条河。这时候,我发现他的右手上有血。再仔细一看,他的那只手正在流血,一滴一滴的鲜血从指缝里流出,滴在沙土中。此时月光正亮,因而他的那只手看上去黑乎乎的,可以肯定已经有大量的血流了出来。“你的手?你”他把手伸到我跟前。我看见他的手心扎着一根筷子粗的骆驼刺。他把手翻过来,他

4、的手让我触目惊心,那根骆驼刺刺穿了他的掌心,又露出手背两三寸。我知道紧挨着阿克哈巴河的山坡上,到处都长着骆驼刺。骆驼刺较之于其他沙漠植物,似乎有着钢铁铸就的枝叶,其枝坚硬无比,其叶锋利如刃,人和动物一旦碰到骆驼刺,必然会被划破皮肤,如果碰得重了,则会被刺入肉中。“你这是怎么回事?”“刚才,我的马看见阿克哈巴河被月光照亮,就狂跑起来,我不小心跌落在地上,这根骆驼刺就钻进了我手心。”“疼不疼?”“有一点点。”我扭头去看犯下错误的那匹马,它仍然在出神地望着阿克哈巴河。看它的样子,它很想向着阿克哈巴河一跃而入,但拴在它脖子上的那根缰绳却被它的主人紧紧地抓在手中。“我本来想在河水中把手上的血洗掉,但一看

5、见阿克哈巴河,我从来都没有发现它在月光中会是这样。我不洗了。”说完,他翻身上马,两腿用力一夹马腹,那匹马就奔腾而起,驰向远处。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了他的歌声。我知道,此时他跟刚才来阿克哈巴河边时一样,正高声唱着歌。而那些鲜血,伴着歌声,正从他的指缝里一滴一滴地落入沙漠。文章写到这里,我才记起,当时他面部的颜色和阿克哈巴河一样,都是铁青色的。(选自2013年11月散文(海外版),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5分)A开头说“看到阿克哈巴河的那一刻,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它不是一条河”,是因为作者看到阿克哈巴河后产生了错觉。B文章第段中,对月光的描写很有意味。作者描写了月光

6、和河水的动态,月光之“动与河水之“动”相映成趣,给人特美的感觉。C文中多处写到了马,牧民说“我的马看见阿克哈巴河被月光照亮,就狂跑起来”,侧面烘托了阿克哈巴河的奇异之美。D写牧民“当时他面部的颜色都是铁青色的”,突出表现了新疆的哈萨克族人受当地自然风物的影响,脸色都为铁青色。E本文融叙事、描写、抒情为一炉,作者巧妙地把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思结合起来,使文章生动形象,意蕴深远,读后回味无穷。(2)作者用较多篇幅写牧民“手上有血”,那“鲜血一滴一滴地落入沙漠”,这样写有何用意?(6分)(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阿克哈巴河在文中的作用。(6分)(4)从景和人的关系方面,选取一个角度,探究本文的深刻意蕴。(

7、8分)参考答案:(2)(6分)【答案示例】写他被骆驼刺刺伤了手,血流下来,他却并不太在意,突出了他的性格特点:坚强刚毅。(3分)写他在受伤后,仍被月光下的阿克哈巴河吸引,被阿克哈巴河的美所震撼,突出了自然之美和他内心对美的崇敬。(3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提示:描写鲜血“一滴一滴地落入沙漠”是细节描写,分析作者这一细节描写的意图可联系上下文。血“一滴一滴地落入沙漠”,如果是一般人,可能会惊慌,会急着去医治,但牧民没有这样,表现出他性格坚强,毫不在意伤口;如果没有阿克哈巴河的美吸引他,他也会赶快回去医治的,但他却停下来领略河之美,表现出他被美所震撼,以及内心对美的崇敬。)(3)(6分)

8、【答案示例】本文以阿克哈巴河为线索,将人、事、景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景美和人美相互衬托,将新疆广大土地的神奇,哈萨克族牧民的热情粗犷以及牧民受伤后的坚强勇毅串连起来了。(3分)作者描写阿克哈巴河,不仅写出了阿克哈巴河巨大的美,并通过阿克哈巴河表现了新疆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更是通过阿克哈巴河表现新疆各族人民坚强刚毅的性格和博大的内心美。(3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提示:主要从结构、内容、主旨等方面入手回答问题,最好能够作一些具体分析。)(4)(8分)【答案示例】示例一:人要有欣赏美的眼睛,善于发现大自然之美,从自然中汲取力量。自然之美是神奇的,欣赏自然之美,需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欣赏

9、美,要有深入的体验,领略自然的内蕴。从自然中得到启示,汲取力量,方能真正懂得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示例二:人欣赏自然之美,也要懂得保护自然。热爱自然,懂得自然之美浑然天成,来之不易。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能破坏自然环境,破坏自然之美。爱自然,爱家乡,为之奉献力量。示例三:人在自然中成长,要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人在自然中经受磨炼,可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像自然一样坚强、刚毅。人要朴实、脚踏实地,像脚下的土地河流一样朴实厚重。人要坦荡、乐观,经得起困难挫折的考验。(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提示:从全文内容看,写夜晚月下的阿克哈巴河,既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又表现这种美需要发现,需要人们有一颗感受美的心

10、;另外,读者可以从文中感悟到,大自然如此之美,激发了人们的热爱之情;从人物角度看,哈萨克族牧民的性格,正是这块土地孕育熏陶的结果,文中的人与景是互相映衬的。)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人文教育的困境陈思和 我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包括两种,一种教育是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积累的过程是灌输性的,即把本来存在于人的生命意识以外的知识灌输入人的主观世界里去,使人变得丰富起来;还有一种教育,是以人为能动的活的生命体作前提,人本身具有一种人性因素。它与知识的因素不一样,它是人的生命以内的东西,知识是人的生命以外的东西。当然,人不会一出生就意识到“我是人”的问题,我们能吃能睡还不能说是个

11、合格的人,还必须要有一种良知来支撑自己的行动,这样的一种良知是通过点点滴滴的教育来把它唤醒。光靠科学技术的训练无法完成,光靠金钱权力也无法完成,它需要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 这两种教育,前者姑且称作是技术知识教育,具有工具价值;后者姑且称作为人文教育,更重于精神价值。两者从方式到形态都不一样,并非是完全和谐的,如果对人文教育也采取灌输性的知识教育的方法,有时反而压抑了真正的人性的因素。所以,人文教育不等于人文知识的教育,文学、历史、伦理、哲学等人文学科知识等都有专门的课程设计,但人文知识如果不与真正的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只是死背教条,脱离实际的感性生活,那只能是一种后果:学生把知识的因素都接

12、受了,但人性的因素却越来越遮蔽了。这并不是人文教育的理想结果。其实,人文教育的困境,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整个世界潮流就是强调技术知识教育,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指标充满了计量化的特征,这当然会把科学技术搞上去。但因人文的欠缺所造成的后果则很少有人考虑。2000年浙江省金华市一个中学生不堪教育压力残杀母亲的事件,不仅仅在中国发生,外国也是有的。美国校园里那么多的暴力行为发生,本质上就是美国独尊技术知识教育,缺损人文教育的恶果。灌输式的人文教育没有把人内心中的真善美的能量唤醒,反而把人性中的好的因素压抑了,扼杀了,所以才使受教育者对人性的好的因素由反感到仇恨。 另外,民族的疯狂往往是由民族的奴性开始的

13、,而奴性是人性压抑的后果之一,这与人文教育的不健康和整体性失败关系密切极了。像德国这样具有发达人文传统的国家,像日本这样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为什么会出现法西斯主义?为什么中国在社会主义蒸蒸日上的时候,会爆发文化大革命?这些问题,在我看来都与人文教育的失败有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奋发图强、卧薪尝胆的历史阶段里,往往要求万众一心,集中追求同一个现实的目标,比如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称雄世界等等,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在教育上会有意无意地压制另外一些因素,甚至失落某些暂时不需要的东西,比如人文精神。因为人文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容易显现出来,它的失落不容易被注意到。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

14、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所以,在中学和大学里,人文学科的教育都应该摆在首位,贯穿到一切学科的教育中去。如果没有人文教育,就更加丧失了人文精神获得的条件,如果少了人文教育作根本,不仅是教育的不健全,也是民族的不健全。(选自新华文摘2001年第12期)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A技术知识教育过程是一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灌输性的知识积累过程。 B在人的生命以内,有一种靠点滴教育来唤醒的东西,便是人性。 C如果对人文教育也采取灌输性的方法,这会压抑了真正的人性的因素。 D2000年浙江省金华市一个中学生不堪教育压力残杀母亲的

15、事件与美国校园的暴力行为,都是缺损人文教育的恶果。 E丧失了人文教育,就丧失了人文精神获得的条件。l3以下对“人文教育的本质”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主要通过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唤醒人性中真善美和做人的良知。 B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使之灌输到人的主观世界中使人慢慢变得丰富起来的教育。 C通过各种知识的学习,培养人的真善美的品性,使之能意识到“我是人”的教育。 D传授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使人懂得做人道理的教育。14从全文看,造成人文教育面临困境的原因是什么?(4分)15作者为什么说“如果少了人文教育作根本,不仅是教育的不健全,也是民族的不健全。”根据文意,谈谈你的理解。(4分)参考答案: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一碗羊肉汤金光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2000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100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很踏实: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轮流到长岭乡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