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诗词《秋思》阅读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忙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忧匆忙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动身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解释 ⑴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 ⑵复恐:又唯恐; ⑶行人:指捎信的人; ⑷临发:将动身; ⑸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特别真实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是写诗人客居洛阳,现在秋天到了诗人没有大笔浓墨的渲染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凄惨景象,读者的阅读中固然不会有那种“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凉感受 其次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状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或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缘由,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予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原来已经很深切剧烈的乡思中又增加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简单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原来显得比拟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亮可触、易于想象了 赏析二 “复恐匆忙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诗人的写信时的心理活动和动作。
诗人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写自己怎么样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地写家书,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凡的动作来说明自己是在写家书过去的交通很不兴旺,寄一封信回家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写一次家书固然要写长一点了信写好了,发觉还有的话没有说,固然要把信翻开来补充一些了诗人这样写诗是很贴近生活的,但是诗歌不仅要贴近生活,还要贴近自己,贴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思,这样才会震撼人心这首诗就做到了这一点主要表达在最终两句诗人虽然担忧的自己的家书“说不尽”,但是还是封上信封,直到送信的人要走了,又觉得自己没有写好其实,诗人也并非没有写完这封信,既然已经把信封上了,就是一封完整的信了,其实就是自己的思乡情节在起作用,总觉得有话没有说完的感觉,总觉得自己的家书就是这样的言不尽意其实,即使是拆开信封,也不肯定就要补充什么这就是心灵微妙的变化的反映,诗人通过“又开封”这一动作,清楚地表达了出来,这振动和变化的缘由就是思乡的情感从构造上说,这也不是单纯的平面层次,是由动作,反映出了心灵的微妙感受的变化和“断肠人在天际”,“万里悲秋常作客”这样的诗句表达的情思相比,这是一种内心微妙细腻的情思,诗人用最平易语言表达出来了,没有过多的渲染和修饰,也是感人至深的。
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实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一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寻常的小事、极一般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