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迫击炮的发展趋向 现代军事技术日新月异,世界各国竞相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于迫击炮系统的改进和发展,使传统迫击炮的性能进一步提高,新型的迫击炮系统得到进一步开发,增大射程、提高威力、改善精度、应付装甲等方面将成为21世纪迫击炮的主要发展趋向 利用新材料、新能源,增大迫击炮射程 增大射程是提高迫击炮战斗效能的重要课题上世纪90年头以来,西方一些国家充分利用业已成熟的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研制各种射程更远的迫击炮弹详细措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增大炮弹初速,削减飞行中的失速 为提高炮弹飞行初速,采纳强力放射药和新配方放射药优化放射药结构和分布,加长炮身长度选择膛壁与弹体定心部间的最佳间隙为减小初速减弱改善其空气动力外形,降低弹道系数以期获得尽可能高的膛压,给予弹丸更大的初速,达到提高射程的目的奥地利研制的SM-4式多管迫击炮的身管长3米,射程长14.5公里瑞典陆军即将装备部队的双管尾填式先进自行迫击炮系统,安装高强度合金材料制造的长3米的身管,由强装药放射15千克重的远程迫击炮弹,使射程增大到11公里,如运用弹底排气弹则可把射程提高到13-15公里以色列索尔塔姆公司正在研制的DSM120HE式120毫米脱壳迫击炮弹,内装1个101毫米次口径弹头,运用A4或A7长炮管迫击炮放射时,射程可达12公里。
在弹道上和接近目标时使炮弹增速 为使炮弹在飞行弹道上增速,广泛采纳火箭助推术,研制出多种类型的火箭增程迫击炮弹其发动机在弹道终段启动,可使炮弹接近目标时速度增大俄军新研制的2C31式“静脉”(vena)迫榴炮系统,放射OΦ50式火箭增程弹时,射程达12.85公里,并已着手研制射程为15-17公里的新型火箭增程弹法国布朗公司研制的一种120毫米增程迫击炮弹,弹重24.5千克,长1.2米,放射后数秒种,弹体尾部的火箭发动机点燃,并在飞行阶段持续燃烧30秒,从而使射程达17公里美国、英国、瑞典、以色列、南非等国也正在研制或即将装备射程为10-14公里的火箭增程迫击炮弹 提高射速增加管数,提高迫击炮火力强度 为提高射速,正在研制机械和自动装置,以便放射后快速复原瞄准前装迫击炮和炮塔自动迫击炮的新型压弹机和装填装置正在研制中现在的前装迫击炮射速虽很高,但身管的加热温度(180℃-200℃)却限制了射击的连续性为了保证持续射击,建立了射速规定,不让火炮身管温度达到极限新研制的钢和合金,具有耐热性、高强度及良好的散热性为更有效地散热,火炮身管外开做成肋形面,以利于放射速度的提高 增加单门火炮的管数以提高迫击炮在单位时间内的火力密度。
英国赫格隆公司/瓦马斯公司联合体共同研制了一种双管炮尾装填式的先进迫击炮系统,运用自动装弹机,在不到10秒种时间内放射炮弹6发,假如运用车载弹道计算机,还能进行6发炮弹的同时弹着射击奥地利的诺里肯公司生产的SM-4式齐射迫击炮,共有口径为120毫米的4个炮管,一次齐射即可在瞬间向同一目标放射4发炮弹,最大放射速度为13秒进行3次齐射据悉,瑞典的博福斯公司购买了2门SM-4系统原型炮,以便研制更为先进的120毫米4管迫击炮 广泛运用可产生自锻破片的迫击炮子母弹是外军提高迫击炮火力强度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法国TDA公司正在设计和论证一种称之为“阿塞德”(ACED)的120毫米迫击炮子母炮弹,内装有2枚带双模式红外/毫米波传感器的爆炸成形弹芯的子弹,每枚子弹可在2公顷的范围内自动扫描和找寻目标,发觉目标时,爆炸成形战斗部可干脆穿透80毫米以上的装甲预料,将从2000-2004年进入全面研制阶段,并于2022年起先生产和装备部队以色列军工公司生产的CL3144式子母弹,弹体内装24枚直径为42毫米的“矮脚鸡”子弹,能穿透105毫米以上的装甲,并产生1200个破片美国陆军也安排装备射程为12公里的AM1014式增程双用途改进型常规弹药,弹体内装54枚XM80式子弹。
此外,俄罗斯、德国等军队也都正研制或已装备类似的自锻破片式子母弹 构建自动化的火控系统,提高射击精度和反应实力 将信息技术逐步运用于迫击炮的射击指挥,构建自动化的火控系统,使迫击炮的射击精度和反应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如美军的81毫米迫击炮和新型120毫米营属迫击炮、俄军的2C31式120自行迫榴炮、英国的AMS120毫米自行迫击炮和法国的2R2M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等都装备有先进的全球定位系统、电子光学瞄准装置、激光测距机、自动装弹机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陆军正在试验的XM95迫击炮射击指挥系统(FMCS)该系统具有确定阵地位置、导航、弹道计算、向迫击炮载车和瞄准手显示信息以及数字化连通等功能美军近期的先进作战试验表明,FMCS系统可使弹着圆概率误差削减75%左右,使火力呼喊反应时间从美陆军训练和评估大纲标准规定的8分钟缩短为大约1分钟,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迫击炮的射击精度和快速反应实力预料近两年将逐步装备美陆军数字化部队 微电子技术和精确制导技术的运用,将使迫击炮进一步向智能化、精确化方向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应付装甲技术兵器的实力美、俄、英、法和瑞典等国家正研制新一代智能化迫击炮弹。
这种炮弹可在飞行弹道终段探测运动装甲目标,并对其进行自动定向法国正在研制FI120毫米线膛迫击炮的制导增程迫击炮弹,代号为“螺旋”PMGT这种炮弹带有雷达导引头,扫描面积为10公顷其微型电子装置可限制小推力发动机,以便修正炮弹飞行聚能战斗部位于弹体中部放射药与主喷气发动机相结合使射程达10公里英国研制的“灰背隼”81毫米迫击炮弹(射距离4.5-6公里),装有毫米波主动雷达导引头,带旋转天线,带程序限制微处理机的微型电子装置和可调稳定尾翼及聚能战斗部试验表明,聚能战斗部成法线角时可穿透均质钢甲360毫米当炮弹飞行到弹道降弧段时,制导装置起先工作探测运动目标时,导引头扫描面积为300米×300米,假如未探测到运动目标,即可在101米×101米范围内搜寻静止目标弹体前部的稳定尾翼和4个舵,在炮弹达到飞行弹道顶点时打开瑞士在研制一种M/41C式120毫米“林号鸟”制导迫击炮弹该炮弹装有红外导引头,12个小推力喷气发动机,用于限制聚能战斗部的飞行和可调稳定尾翼稳定尾翼可保证飞行炮弹每秒10转的转速,放射药包括基本装药和8个补充药包,射距4公里也可采纳喷气发动机,这样射程可增至8公里3发炮弹可毁损1-2辆坦克。
改进构造材料性能,增加机动性能和防护实力 针对现役迫击炮系统笨重、机动不便且装甲防护实力不强等缺陷,一些国家实行了多种措施改进迫击炮的机动性能和防护性能 通过采纳轻型复合材料,减轻迫击炮系统重量 广泛采纳重量轻小、强度高、钢性好、抗腐性强的镁铝合金以及其他轻型复合材料如L16A式81毫米迫击炮即采纳了合金钢,M61式迫击炮运用了铬镍钢,M29AI式迫击炮的座钣用钛合金使某些迫击炮的重量减轻1/2至2/3,甚至更轻如法国M-51型120毫米迫击炮重达530公斤,而运用复合材料的M-65型120毫米迫击炮重量仅144公斤,两者的性能却基本相同美国洛克希德导弹和空间公司特地研制了一种便携式120毫米轻型复合迫击炮系统其炮管由碳纤维制造,座钣和两脚架则由复合材料制成,整个系统重量仅63公斤,单个部件重量不超过18公斤 发展车炮一体结构的炮塔式自行迫击炮系统 将运动工具作为底盘,具有浮渡性能,行驶里程长,越野性更强西方一些国家在将迫击炮安装在底盘上时,完善其结构,以保证在地面射击时拆卸便利国外正在研制新的反后坐装置,如法国的81毫米带反后坐装置的迫击炮,后坐力从40吨减至2.5吨,从而可用更轻型的高机动性运动工具作为自行迫击炮的底盘。
美、英、法、德和瑞典等国家纷纷研制新型的炮塔式自行迫击炮系统,通常由120毫米重型迫击炮炮塔和装甲车车体两部分组成,不仅能实施间瞄射击,也能对行进中的装甲目标进行直瞄射击,并且具有全天候作战实力和装甲防护实力如英国研制胜利的AMS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炮塔内配备了先进的射击限制系统,主炮采纳炮尾装填式RO120毫米迫击炮,可放射一般榴弹、发烟弹、照明弹和瑞典制造的Strix反装甲制导炮弹,还正在研制适合此炮放射的新型反坦克导弹和反坦克榴弹车体采纳改进型美制LAV轻装甲车,时速高达101公里,最大行程约60公里,因而使该炮具有迄今为止现役迫击炮所不具备的夜间作战实力、反坦克实力以及高机动性和高防护实力△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