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省商丘市第十一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4151445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河南省商丘市第十一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年河南省商丘市第十一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河南省商丘市第十一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河南省商丘市第十一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河南省商丘市第十一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钱乘旦说:“光荣革命建立起一个以议会为工具进行统治的多元寡头政府制度,操纵这个政权的是一二百个贵族,他们是乡绅地主和大商人集团的联盟。”以上材料说明A.“光荣革命”并没有带来社会的巨变B.“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超过了王权C.“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寡头政治D.“光荣革命”使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光荣革命”的认识。从材料及所学可知,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之间的妥协,因此“光荣革命”并没有带来社会的巨变,故A项正确。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王权与议会权力的关系,故排除;C

2、项不符合英国的政治体制,材料只是强调光荣革命之后的英国政治的特征,故排除;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故排除D。故应选A。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2. 西班牙萨拉曼卜学派提出了“价格革命”一说,认为发生于西班牙的物价飞速上涨是由于美洲金银大最进口所致。后来的绝大多数人接受了这个观点。而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货币数量方程式,即“PT=MV”( 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量、货币、流通速度),认为在均衡条件下价格水平是货币供给量的函数。费雪的观点A.从根本上否定了“价格革命” B.从理论上充实了“价格革命”C.认为“价格革命”并没有发生

3、 D认为“价格革命”由贸易决定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近代欧洲的“价格革命”。材料中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学派提出了“价格革命”学说,认为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金银大量输入,导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在此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PT=MV”货币数量方程式,即在均衡条件即T、V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的高低取决于货币的供给量。可见费雪的观点从理论上充实了“价格革命”理论,故选B。A、D所述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C不符合史实,故排除。3. 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他们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的

4、应是A.实行议会制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B.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C.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D.德国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参考答案: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样考察的目的是为了挽救专制统治,因此他们对德国的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的君主立宪制最感兴趣,故B项正确;AC项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议会是权力中心,故A项错误;清政府本意不原意发展资本主义,故D项错误。4. 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参考

5、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的含义是“使设备用具便于使用,雕刻图案的器具与有彩色花纹的礼服不敢私家制造,这是工师的职事”,所以材料中“工师”应是管理手工业者的官员,故答案选B,A C D三种身份与题意不符。5.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明清时期,苏州家训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与其他地区相比,苏州家训中“禁戒”尤多,尤其强调戒禁赌博、诉讼和酒色。这折射出当时苏州A.社会秩序严重混乱B.宗族组织不断强化C.传统文化保存完整D.城市经济发展繁荣参考答案:D【详解】据材料“苏州家训中尤其强调戒禁赌博、诉讼和酒色”并结合所学

6、知识可知,明淸时期,江南地区的城市经济繁荣,苏州是其中之一,城市经济发展繁荣必然伴随社会经济纠纷增多和娱乐服务业发展,故有赌博、诉讼和酒色,故项正确;“社会秩序严重混乱”一般表现为暴力扰乱社会治安,材料无法体现相关现象,故A项错误;“赌博、诉讼和酒色”也说明社会风气不良,故项错误;“戒禁赌博、诉讼和酒色”说明传统文化风气多遭破坏,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戒禁赌博、诉讼和酒色”,学生应该从“折射”这个设问的关键词入手,弄清赌博、诉讼和酒色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据此即可正确判断。6.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

7、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参考答案:D7. 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世界各地举办的部分展览表曼谷展览最新建设设备、雪弗兰汽车、空调、玩具、日常用品和医疗设备等物品法兰克福展览演员在“五间装修完好的摩登住房中展示了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场景”埃塞俄比亚展览通用电器公司的厨房,演员制作“美国蛋糕”“美国超市”与“都市梦想家庭”相结合莫斯科展览富足的美国生活、华丽的服饰和摩登洋房等,放映“美国一天的生活”据下表,美国此举意在

8、A.建立以美国中心的经济体系B.推动马歇尔计划全面实施C.推销美国先进的技术和设备D.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参考答案:D【详解】材料反映的是美国通过在世界各地的展览,宣传美国在经济建设、民众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意在展示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加强意识形态宣传的表现。故答案为D项。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为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经济体系,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只是针对西欧国家,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还涉及反映美国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展览,说明不是为了推销美国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排除C项。8. 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

9、人。伦乃造意,用树脂、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东汉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 B.文字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原料选择与降低造纸成本无关 D.人类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参考答案:D9. “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体现此“隆中三策”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参考答案:B材料中“批邓”、“冤案”等都是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并将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中共八大是召开在文化大革命之前;C、D选项错

10、误,中共十四大已经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10. 右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战争地理分布图,该时期可能是( )A康乾盛世时期B19世纪中期C民国前十年D抗日战争时期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康乾盛世时期,战场主要有东北地区与沙俄的战争、西北地区与准格尔部的战争、西南地区与三藩的战争等。19世纪中期的战争主要为集中于华南和华东的鸦片战争、集中于华东的与太平军的战争和集中于华北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民国前十年的战争主要为集中于西南的护国运动、集中于华南的直皖战争等,均与题目中战场主要集中于东北、华北、华东的信息不符,故排除A、B、C三项;抗日战争时期,战场主要有集中于华北地区的卢沟桥事变、华东地区的淞沪会战和

11、徐州会战、华南地区的武汉会战、西北地区的太原会战和东北战场的苏联对日宣战等,故本题应选D项。11.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A工人运动的兴起B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社会主义思想的高涨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参考答案:B12. 美国总统胡佛在经济危机来临后这样考量说:“我们的银行家和准备金体系确保了这个国家渡过信贷风暴而没有任何损失。在商业中,我们只要考虑了维持工资率、分配就业和加速大规模建设。政府扩大了公共建设,为农业提供了信贷,同时又限制了移民。这些措施维持了较高程度的消费,而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只有这样,这些措施才能阻止大范围失业的发生。”下列评论不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经济崩溃是因为向

12、商业借款人提供的信贷太少B联邦储备系统是增强经济稳定的重要工具C公共建设成为解决经济萧条的有力手段D政府应系统强力干预,控制劳动者工资水平参考答案:M3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 解析:材料中“在商业中,我们只要考虑了维持工资率、分配就业和加速大规模建设。政府扩大了公共建设,为农业提供了信贷,同时又限制了移民。这些措施维持了较高程度的消费,而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的信息显然是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来控制消费者的工资水平,故选择D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信息的正确理解13. 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贏得了秘密会社

13、、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乱者” 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列强加剧侵略扩张 B.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C.清廷日益腐朽反动 D.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参考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背景14. 洪秀全借用夏商时期中国人曾经崇拜过“上帝”的宗教观念,来论证上帝本来就是华人的唯一真神。还将“耶和华”的“华”与中华的“华”等同视之。自己则是上帝次子下凡,现实生活中代表上帝。其目的是A.融合东西方文化B.希冀得到西方列强支持C.为反清获取历史依

14、据D.借以获得权威性与话语权参考答案:D材料中将“上帝”“耶和华”福化为中国历史传统,其目的是要为论证自己是上帝次子下凡而获得权威性与话语权,故选D;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与反清无关,排除C。15. 有史学家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不同于后者的显著特点。这些显著特点包括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吸取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实现了跳跃式发展重化工业部门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A.B.C.D.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的说法错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

15、日本德国等少数国家同时吸取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实现了跳跃式发展。美国等继英国之后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展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金科学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了生产中,二者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在美、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运用,钢铁业、石油业等都是主要的工业部门。因此正确。故选A。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点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主要来源于熟练工匠的实践经验,以煤炭资源的利用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主要是电力的广泛使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轻工业发展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重工业发展为主要的特色,实现了科技与生产的结合。两次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常考的地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特点等,此外和工业革命有关的生产关系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