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七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872817 上传时间:2022-0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七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七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七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七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七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题。生态葬的“难度”“如果有来世,我选择做棵树,继续在母亲的哺育下成长。”近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发表网文执意树葬的母亲,引起人们对生态葬的关注。.生态葬是指遗体火化后,通过“草坪葬”“海葬”“树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2016年2月24日,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发布全国首个推行绿色殡葬文件:关于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民政部称,意见属于倡导性文件,不是硬性要求。截至2015年,由民政部门管理的公墓安葬率达65.8%,“国家资源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2、,呼吁生态葬也显得迫在眉睫。但民政部坦言,“节地生态安葬始终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如何安葬亲人,是一道关于道别方式的人性选择题。2015年10月29日,陈敏取出姐姐的骨灰,骨灰从她指缝间缓缓滑落,流入专门用来树葬的环保骨灰盒。姐姐陈泳2014年1月11日因病不治身亡,三个月后,母亲得知噩耗哭晕了几次,她要求让女儿“回家入土为安”。可是,想要“入土为安”谈何容易。“姐姐没有东莞户口,我们没有资格买墓地,就算有也买不起。“2014年6月,陈敏给姐姐报名。“但我们不敢告诉母亲是树葬,只是说已经入土了。”“没有墓碑, 以后就找不到了”东莞自2008年举办海葬,2012年举办树葬以来,每年组织免费

3、集体海葬树葬活动2次。但近两年,报名遭遇“冷空气”。由于参与人数太少,活动被减半。直到2015年10月29日,也就是报名树葬15个月后,陈泳才得以树葬。骨灰还林是一种不留标志,将骨灰深埋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态葬法。泥土填埋后铺上草皮,陈敏他们被要求不做任何记号,“没有墓碑,以后就找不到了。”不保存骨灰,不设墓碑的生态葬法除了海葬、树葬,还有草坪葬、花坛葬。位于广州市萝岗区新塘公墓中华墓园于2010年开展花坛葬业务。6年来安葬逝者的骨灰不到300位,仅占园区业务量0.4%。该负责人说, “市场反应不热烈,需要慢慢引导,不可能一下子要求大众接受,毕竟(骨灰盒)降解了,(骨灰)就没了。”从数据上看,群众

4、对“不留骨灰”的生态葬接受度不高。“奖励提高十倍才能起到杠杆作用”其实,广州在推行树葬之初的设计,是一棵树下安葬一具骨灰。“1989年3月26日,广州在白云山脚下划地150亩,取名“思园”,在全国首创树葬,报名踊跃。”广州市殡葬管理处处长梅向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每棵树下安葬一具骨灰,不到十年场地就饱和了,随后在两棵树间埋,2000年又满了,最后只好密集安葬。”2012年,“思园”已满,广州暂停树葬。据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王宏阶说,推行生态葬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需要财政加大投入解决,除了场地、配套措施等,还有补贴。从2013年开始,广州对骨灰撒海发放每位1000元补贴。在王宏阶看来“太低了,将补贴

5、提高十倍都不为过。补贴不只是起到鼓励作用,更应该起到经济杠杆作用”。一场思想革命正在进行移风易俗的殡葬改革是一场挑战传统的思想革命。而殡葬改革伴随着“叫好不叫座”的现状,已推进了整整60年。民政部对殡葬改革的表态,有种“持久战”的味道:殡葬改革是思想领域的一场革命,触及人民群众思想和价值观的最深层面,要注重措施配套、政策衔接,要稳步推进、持之以恒。 (选自2016-04-07南方周末,有删节)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对于生态葬这种环保的安葬方式,民众普遍接受度不高,其中思想观念落后是最主要原因。B. 国家推行生态葬是在现有人口规模下基于国家渐趋紧张的资

6、源环境形势而做出的决定。C. 如果补贴提高到原来的十倍甚至以上,肯定会有很多群众考虑生态葬这种安葬方式。D. 在新形势下,政府加大对生态葬的投入力度,保证生态葬的配套设施建设,并大力宣传是推进生态葬的当务之急。E. 这篇报道以广州生态葬的历史进程、实施情况为主要内容,在坦言目前困境的同时,透露出对生态葬前景的担忧。20. 做为一种新型的环保安葬方式,生态葬推行不顺利的原因是什么?请依据原文概括回答参考答案:19. CE 20. 传统观念影响,人们普遍抱着“入土为安”思想;生态葬不留骨灰,没有墓碑,亲人祭奠也找不到地方;参与人数太少,场地饱和,导致下葬等待周期过长;政府对生态葬投入、奖励力度不够

7、大。(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条即可)19. 试题分析:.C “肯定会有很多群众考虑 ”太过绝对。 E “对生态葬前景的担忧”错,原文最后民政 部的表态显示,这会是一场“持久战”,并不会就此停止。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此题的选项重在考核对文本的内容的理解。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作答本题,本题可

8、以作答为,传统观念影响,人们普遍抱着“入土为安”思想;生态葬不留骨灰,没有墓碑,亲人祭奠也找不到地方;参与人数太少,场地饱和,导致下葬等待周期过长;政府对生态葬投入、奖励力度不够大。.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看见风中摇曳的故乡柴薪我小时候生活在小镇里,小镇就像一个蛋壳,藏了多少少年的壮志和梦想,至今回忆起来总能让人倍感温暖和亲切。后来我离开小镇,读书、谋生、飘荡,一晃已是多年。飘荡和飞翔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每个人都渴望飞翔,在没有翅膀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飘荡,也有很多人在飘荡中找到了飞翔的感觉,甚至慢慢生出了翅膀,但是这种生长过程中的痛楚实在难以忍受,除非你学会了麻木。当初离开的时

9、候,我想我会回来的。当初背着行囊离开的时候,我看着车窗外倒退的树木、田野、河流,没想到,故乡从此在我的生命中越来越远。多年以后,我只能在逢年过节时,偶尔回去。故乡的风景有的依然熟悉,有的却变得陌生,我在一个个当初毫无新鲜感的地方再次找到了新鲜感,仿佛那些被诗歌擦亮的词语。在漫漫的时光中,那个我称之为故乡的小镇也开始离我越来越远。在幽暗的光线里,在朦胧的情景中,在渐渐远去的岁月里,我仿佛只能看到一些模糊不清的人影进进出出那个虚幻般的小镇。整个小镇仿佛荒草萋萋,迷雾蒙蒙,毫无美感。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它是我曾竭力想表达的最珍贵的东西,但现在它像一幕幕消逝的风景一样离我远去。我也离它远去,做了城市里

10、的居民。那里没有人为我的到来而感到欢欣,我也不曾有过特别的喜悦。我在新的地方安然地生活。毋庸置疑,我的故乡的人们在我离开之后也会依旧幸福快乐地生活着。不知为什么,我对故乡小镇的深深依恋从来没有改变过。虽然我离开它已经二十多年了,不过,我还是深深爱着我的故乡小镇,无论是它的过去,还是它的现在,或者是遥远的将来,这种爱是深入骨髓的。虽然我的少年和成年都没有在那里待多久,但这种与生俱来的爱却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时想起那个古老的地方。尽管我可以幸福快乐地生活在其他城市里,可是我忘不了故乡小镇所有的人和那里曾经发生过的所有的事。也许,在我的内心深处,我的祖先早已把一种所谓“热恋”的东西遗传给了我,除此之

11、外,我再也不能找到什么词汇来表达我此时的情感了。时光可以带走许多东西,就像街道两边那一排新建的房屋最终会变旧变老,到最后又会被另一层新鲜的尘土掩埋一样,发生在故乡小镇的许多故事开始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一百年以后,再也找不到了。命中注定,小镇就是我的故乡。这个古老小镇上的一切,对我来说,就是我少年时的记忆,它曾经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也将成为我永远留存的东西。少年时期在小镇上的生活影响了我的半辈子。小镇的生活给了我滋养,也让我形成了固执的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有一天,看了一部叫小镇的电影,电影里小镇的情景和我的故乡小镇几乎一模一样。不知不觉中把整部电影看完,我已经热泪盈眶。每次回到故

12、乡,总会听说,某某老人去世了。有时仔细想一想,我们那条街上的老人差不多都去世了,他们中的大多数我是认识的。死者长已矣!一茬一茬的人死去,一茬一茬的人出生。生命就是这样,生生死死,生生不息,不变的永远是永恒的时间。我从容走在故乡小镇的大街上,感觉自己在逆风而行。有一种珍贵的东西,不知道是我丢失了还是人们忘记了,我忽然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一个陌生人。我看到风中的故乡摇摇晃晃,我知道这是我的错觉,其实那是我的心在摇曳不定,不能自已。(原文有删改)4.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飘荡”是指在现有条件下离开故乡去谋求基本的生存;“飞翔”是指通过刻苦努力,艰苦磨砺,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去追寻自己的

13、梦想。B. “我在一个个当初毫无新鲜感的地方再次找到了新鲜感”一句,通过具体细致的行动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故乡越来越陌生的感情变化。C. 本文将“我”对昔日故乡的依恋和“我”在城市生活感情却无处寄托进行了对比,以此表明故乡在“我”的感情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D.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写出了故乡在“我”生命中的重要作用,抒发了“我”对故乡复杂的感情。5. 文章最后三段分别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6. 作者为什么将文章题目命名为“我看见风中摇曳的故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 B 5. 文章倒数第三段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通过记叙,交代“我”在故乡听

14、说老人逝世 的情况;通过议论,点明“我”对“生死”的看法。倒数第一、二段,运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过记叙,写出了“我”回到故乡时的行为;通过抒情,抒发了“我”对故乡的依恋和因故乡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复杂感情。 6. 作者将文章题目命名为“我看见风中摇曳的故乡 ”,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我”的故乡;二是明确写作的主要内容是“我”心目中故乡的特点在时间的“风”中变迁,以及“我”对故乡变化的复杂感情;三是揭示全文的线索是“我”对故乡的所见所感。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项,“具体细致的行动描写”表述错误,此处应为心理描写。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15、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考生首先要知道表达方式有哪些,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哪些部分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样的效果,如文章倒数第三段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每次回到故乡,总会听说,某某老人去世了。有时仔细想一想,我们那条街上的老人差不多都去世了,他们中的大多数我是认识的。”通过记叙,交代“我”在故乡听说老人逝世的情况;“死者长已矣!一茬一茬的人死去,一茬一茬的人出生。生命就是这样,生生死死,生生不息,不变的永远是永恒的时间。”通过议论,点明“我”对“生死”的看法。倒数第一、二段,运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我从容走在故乡小镇的大街上,感觉自己在逆风而行。有一种珍贵的东西,不知道是我丢失了还是人们忘记了,我忽然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一个陌生人。”通过记叙,写出了“我”回到故乡时的行为;“我看到风中的故乡摇摇晃晃,我知道这是我的错觉,其实那是我的心在摇曳不定,不能自已。”通过抒情,抒发了“我”对故乡的依恋和因故乡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复杂感情。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文章的标题归纳起来,作用有以下几类:(1)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4)反映作者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