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509399 上传时间:2022-0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1013题。感悟春天朱国良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历数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

2、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没有严寒,谁去仰视乔木耸立?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对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吟唱着“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连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唐

3、朝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借助春天,品味春色,目送春鸟,沐浴春风。可以感召人性,感受浮生,感叹世事,感谢生活。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想得破、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位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

4、他注意到了,感受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对学生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英国诗人拜伦有一年春天看见一位盲人沿街乞讨,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写着“自幼失明,沿街乞讨”,但每日所得甚少。诗人同情之下,马上给他改了八个字:“春天来了,我看不见!”哪里还有比看不见春天更痛苦的呢!一时行人纷纷解囊。这是文字的力量,更是春天的魅力!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

5、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4月,有改动)10第二段“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一句中,“哲学的命题”“诗人的想象”在文中分别指什么?(6分)(1)哲学的命题: (2)诗人的想象: 11第一段写作者对江南春天的特定感受,请简要概括。(4分)答: 12从全文看,作者对春天有哪些感悟?请概括作答。(6分)答: 13对于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甘愿做春天的俘虏”的做法,你怎么看?(5分)答:

6、 参考答案:10(1)指冬天对于世界的意义,即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2)诗人赋予梅、松、乔木等在冬天里反衬和折射出的品格。11悄悄来临,不经意离去;来得强劲,去得干脆(匆忙、果断、决绝);春光难觅,只能雨中窥视。12(1)春光难觅,值得珍惜;(2)珍爱春天就是热爱生活;(3)春天是美好的,大众的;(4)春天可以感召人性,使人感受浮生,感叹世事,感谢生活;(5)春天可以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6)自然的春天易逝,精神的春光应该永驻在奋斗者的年华中。(每点2分,答出三点6分)13桑塔耶那在知天命的年龄上,舍弃工作、投入自然,云游欧洲大陆,“

7、甘愿为春天的俘虏”的做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从社会责任角度看,是不可取的。一个人轻易放弃自己的事业,对社会对个人都是不负责任的,天真浪漫感性得有些过头;从人生的角度看,为了追求春天的美好纯净,不汲汲于功名利禄,甚至甘愿放弃,这是一种勇敢,也是一种境界,使人顿悟生命的可贵,促人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自由发挥,有独立思考,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故乡的沉沦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

8、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

9、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

10、。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

11、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取材于耿立的同名散文,有删改)18.下列对文章的理

12、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中国的许多乡村建起了成片的高楼,破坏了原有的田园风光,作者对此深感忧虑。B.作者有意曲解成语“背井离乡”的含义,是强调故乡在游子心中无可替代的作用。C.作者回忆童年在故乡背诵课文时常常仰望星空,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D.研究生通过造假的方式欺骗台湾老兵,虽然是好意,但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E.本文的语言饱含深情,深切的回忆交织着对农村现实的深刻思考,富有批判精神。19.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20.阅读本文,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

13、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3分)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4分)21.文中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结合本文,并联系实际或其他文学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不少于200字)(12分)参考答案:18.(4分)C、D(C“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曲解文意;D“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与文意不符)19.(4分)这里运用了拟人、排比的手法(1分,要点:手法),揭示了农村庄稼被毁,树木被砍伐,田园风光被破坏的现象(1分,要点: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悲愤之情(1分,要点:主旨)。形象生动,层层推进,感情强烈,有很强

14、的感染力(1分,要点:表达效果)。20.(7分)(3分)故乡的土承载着老兵对故乡深刻的记忆、深切的怀念(1分,要点:思乡)和与亲人的真挚情感(1分,要点:亲情),所以是无可替代的。这句话表达了老兵与故土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或:故乡的土是他心灵的归宿)(1分,要点:血脉相连)。(4分)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1分,要点:线索)。突出了对中国广大农村(1分,要点:中国农村)的田园风貌(或:乡土特色)正在被毁坏(1分,要点:田园风貌被毁坏)的悲愤之情(1分,要点:悲愤),引人深思。3.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中庸之道与社会和谐崔永东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念,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庸”是“用”的意思,“中庸”即“用中”,亦即按“中”的标准去做。“中”是 “恰到好处”,是一种“完善”的象征,而“过”与“不及”都是对它的偏离,因而都是不好的。但那种将“中庸之道”当成一种折中主义的看法是一大误解,“中”并不是一把在表面上或数量上对事物进行所谓“半斤八两”式平分的标尺。“中庸之道”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实质性的平衡,是一种真正的勿过勿不及的状态。“中”又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