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第一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509156 上传时间:2022-0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第一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第一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第一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第一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第一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非常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型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为A. 沿等高线B. 沿山脊线C. 沿山谷线D. 连接聚落4. 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地点是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5. 图中“人”字型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A. 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B. 尽量平行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C. 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D. 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遂

2、道的成本参考答案:3. B 4. C 5. D【3题详解】图中沿长城一线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值区部位。根据“凸低为高”原则可知长城沿线海拔比周边高,为山脊线。故B正确。【4题详解】据图可知,丙海拔较高,且沿途没有阻挡物,因此可以眺望到“八达岭关城”。故C正确。甲和“八达岭关城”之间有一山脊,乙、丁两地海拔较“八达岭关城”低,因此甲、乙、丁均不能够眺望到。给A、B、D错误。【5题详解】据图可知,该地多山地,图中“人”字型铁路线基本沿等高线来修筑,虽然线路较长,但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遂道的成本。故选D。2. 读右区域图,回答2-3题。2.西藏地区A河湖稀少B年降水量西北多,东南少C城镇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

3、较低的谷地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3.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多种植于河谷地带,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A. 热量更充足B. 降水量更大C. 光照更充足D. 土壤更肥沃参考答案:2-3 CA3.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因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赤水河两岸自古就是苗族人居住地,但人迹罕至。如今,因流域内盛产优质酱酒(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得益于独特的酿酒环境,采用传统工艺,长期贮藏,科学勾兑,精心酿制而成)而被称为“美酒河”。江习古高速(重庆江津区经习水县到古蔺县)以及赤水河大桥的修建通车,对赤水河流域的交通通达度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0. 赤水河具有暴涨暴落的水文特征

4、,主要成因是A. 季风气候,降水补给量大B. 过度开垦,植被涵养水源能力缺失C. 山区河流,汇水、排水速度快D. 红壤黏重,蓄含水量小21. 赤水河成为著名“美酒河”的区位优势最可能是A. 水质独特B. 土地成本低C. 劳动力丰富低廉D. 白酒市场大而稳定22. 江习古高速公路及赤水河大桥建设的意义是A. 缩短该流域酱酒的生产周期B. 促进该地区的旅游业快速发展C. 拓展云南省对外联系的通道D. 明显提升赤水河干流的货运量参考答案:20. C 21. A 22. B【20题详解】季风气候,降水补给量大,只能表明该河流量大,不能说明暴涨暴落的水文特征,A不符合题意。过度开垦,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5、,不会缺失,B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属山区河流,坡度大,汇水速度快,导致暴涨,排水速度快,导致暴落,C符合题意。红壤黏重,蓄含水量小,对形成暴涨暴落的水文特征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成因,D不符合题意。【21题详解】材料显示,赤水河流域盛产优质酱酒得益于独特的酿酒环境,酿酒对水质要求很高,因此水质独特有可能是赤水河成为著名“美酒河”的区位优势,选项A符合题意。土地成本低、劳动力丰富低廉、白酒市场大而稳定不具有独特性,因此不是赤水河成为著名“美酒河”的主要区位优势,排除B、C、D。【22题详解】该流域酱酒的生产周期主要由传统生产工艺决定,与交通关系不大,A不符合

6、题意。江习古高速公路及赤水河大桥建设,改善了当地的交通通达度,有利于游客来此旅游,促进该地区的旅游业快速发展,B符合题意。江习古高速公路连接的是四川、贵州和重庆,与拓展云南省对外联系的通道无关,C不符合题意。赤水河流速快、流量变化大,水运条件差,江习古高速公路及赤水河大桥建设不会提升赤水河干流的货运量,D不符合题意。4. 图4为局部地区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示意图。回答第56题。5关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气流受热上升形成 B为高空南风 C为气流遇冷下沉形成 D为东南信风6当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洲西南部高温干燥 B巴西高原绿草茵茵 C大陆上等温

7、线(相对同纬度海洋)向北凸出 D西北太平洋温带大陆架海域上升流增强 参考答案:A C为赤道位置,该处大气受热膨胀上升,为高空中的西风,处大气受重力作用而下沉,为北半球的信风,应为东北信风,故A选项正确。处下沉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可知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故北半球为夏季,在此季节:非洲西南部温和多雨;巴西高原一片枯黄。西北太平洋温带大陆架海域上升流增强应在冬季,故排除可知C选项正确5. 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我国松花江沿岸能看到规模大、时间久的雾凇奇观。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1根据图示信息,雾凇集中出现的河段位于( )A永吉至吉

8、林段 B松花湖至吉林段 C松花湖沿岸河段 D蛟河至松花湖段12松花江雾凇奇观集中出现的时间是( )A3月5月 B7月9月 C10月12月 D12月次年2月13最有利于松花江雾凇形成的天气是( )A晴朗大风的白天 B晴朗微风的夜晚 C风雨交加的夜晚 D细雨蒙蒙的白天参考答案:11B 12D 13B 11据图可知,松花湖至吉林段有水电站分布,说明该河段落差较大,河水流速快不易结冰,且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温较高,水汽大量蒸发;晴朗的夜间,气温下降,大气中的水汽凝结附着在树枝上凝结成雾凇,故B项正确;其它河段河水被冰层覆盖,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故A、C、D项错误。故选择B。12雾凇形成需要满足气温低、

9、水汽充足两个条件;3月5月气温逐渐回暖,形成雾凇的气温条件较差,故A项错误;7月9月,正值北半球的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不会出现雾凇天气,故B项错误;12月次年2月,正值北半球的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松花江雾凇奇观集中出现的时间,故D项正确,10月12月属于初冬季节,虽然可能出现雾凇但不如深冬季节频繁,C项错误。故选择D。13风力大水汽不易集中,导致该区域空气中水汽不足难以形成雾凇,A错误。风雨交加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不利于水汽凝结成雾凇,C错误。细雨蒙蒙的白天昼夜温差小,气温不符合雾凇形成条件,D错误。晴朗微风的夜晚因大气较为稀薄,逆辐射弱地面附近较为寒冷且水汽集中有利于雾

10、凇的形成,B正确。6. 垦殖指数是指一地区耕地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表1为世界及各大洲垦殖指数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表。回答表1 世界及各大洲垦殖指数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表地区垦殖指数(%)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公顷/人)1950年2000年1950年2000年亚洲14.717.50.310.14欧洲31.328.80.380.27北美洲12.012.41.310.81非洲5.86.30.870.27大洋洲2.06.01.311.84南美洲4.36.80.530.30世界9.711.00.510.26下列因素中,对垦殖指数影响

11、较大的是 地形 机械化程度 农垦历史 社会制度 气候类型A B C D参考答案:D7. 某中学背山面河。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践活动。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完成下列小题。 104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 )A B C D11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 )A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 B岩浆喷出 C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 D岩浆侵入参考答案:10D 11A 10读图分析可知,岩石具有层理构造,而且颗粒较细,属于页岩,岩石的组成颗粒较大,属于砂砾岩,岩石为致密

12、的块状构造,应该为石灰岩,岩石,没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而且存在气孔构造,应该为玄武岩,属于岩浆岩,故选D。11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棱角较为明显,应该对应和,由上题分析可知,和属于页岩和砂砾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是由于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故选A。8. 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四万多公顷土地。读图回答67题。6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高约120多米,黄土覆盖的古原)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减少水分蒸发 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实现自流引水 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A B C D7如今的商颜山塬崖壁

13、立、沟壑纵横,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原因是A断裂谷地 B风力沉积作用C向斜谷地 D流水侵蚀作用参考答案:6-7 DD9. 下图为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1416题。14与四川盆地相比较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A B C D15ab沿线云量基本一致,但太阳辐射量差异明显,影响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 B气象 C下垫面 D大气环流16有关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能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B利用太阳能发电,连续性好,投资少,收益大C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D利用太阳能发电是西藏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参考答案:14.D 15.C 16.A【名师知识点】本题考查太阳能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解析:14题,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D正确。15题,ab沿线云量基本一致,纬度一致,故影响到达地面太阳辐射与纬度、气象因素无关,排除A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