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大冶镇中学2020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508166 上传时间:2022-0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镇中学2020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镇中学2020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镇中学2020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大冶镇中学2020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黄石市大冶镇中学2020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称为“石海” 一段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下图示意“石海”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 从安全角度考虑,一年中最适合在鳌太线上徒步旅行的时期是( )A. 1、2月B. 4、5月C. 7、8月D. 10、11月4. 推测“石海”出现的位置在( )A. 落叶阔叶林之下B. 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

2、交林之间C. 针阔混交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D. 高山灌丛草甸之上5. 与“石海”形成过程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 气温的日变化B. 气温的季节变化C. 降水的日变化D. 降水的季节变化参考答案:3. C 4. D 5. A【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鳌太线旅游的最大威胁是来自于积雪,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夏季气温高,积雪较薄,有利于徒步旅行,其他季节积雪厚度大,且山顶气温低,气候寒冷,容易冻伤等,故选C。【4题详解】石海出现穿越鳌太线过程中,其海拔高度在3475-3767米之间,对照太白山北坡植被垂直分布图,石海应当位于高山灌丛草甸之上,故选D。【5题详解】石海存在裂隙,在水分冻结膨胀情况下,岩石

3、破裂成很多小块,或者因温度变化,组成岩石的矿物不均一,热涨冷缩,造成岩石破裂。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大量大小不等的棱角状岩块及岩屑,在地形平缓的条件下,大多岩屑在原地残留下来,形成碎石覆盖地面,这就是石海。所以石海的形成与气温的日变化有关,故选A。2. 下图反映我国5000年气温变化的突出特点是 A持续下降 B持续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 D冷暖相互交替参考答案:D3. 读某大陆某月等温线(C)图(图1)和该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图2),回答影响图1中M海域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参考答案:D4. 下图为某大洲沿60W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关于图示

4、地区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B地形单一,平均海拔高C地势起伏大,山地丘陵为主 D中间高两边低,河流呈放射状参考答案:A5. 读“我国长江流域部分地区莫霍面等深线分布图”(单位:Km),回答20、21题。20图中数值表示A海拔高度 B地壳厚度 C岩石圈厚度 D软流层深度21下列关于甲湖说法正确的是A水位高于长江 B水位低于长江 C可以保持水土 D能提供农产品 参考答案:B D6. 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 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参考答案:C7. 被称为南极的“真正的主人”的代表性动物是( )A. 蓝鲸 B. 海豹 C. 海象 D.

5、企鹅参考答案:D适宜严寒环境的企鹅是南极的“真正的主人”的代表性动物。海豹高度适应海洋中的生活,多数时间在海洋里活动,遍布整个海域,以南极沿岸数量最多。海象主要生活在北极或近北极的温带海域;蓝鲸分布广泛,从北极到南极的海洋中都有。8. 下表为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的总面积及净初级生产力(NPP),读下表回答下面小题。生态系统类型湖河沼泽热带雨林温带森林冻土带荒漠密灌林农田海洋面积(6106km2)23201881814332净初级生产力g/(m2a)5002000280001300014070650125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全部有机物同化量,即光合总量,叫总初级生产

6、力( GPP); 净初级生产力(NPP)=总初级生产力-自养呼吸消耗10.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NPP平均值比温带森林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 森林面积更广 B. 光合作用更强C. 年平均气温更高 D. 温室气体更少11. 造成森林、河湖、海洋三系统NPP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气温日较差不同 B. 年降水量不同C. 日照时间长短不同 D. 绿色植物总量参考答案:10. B 11. D10. 读表可知森林面积相差不大,A错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NPP平均值比温带森林高, NPP= GPP -自养呼吸消耗,说明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光合总量,即总初级生产力( GPP)大,所以光合作用更强,B正确;与年平

7、均气温、温室气体多少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B项。11. 由上题可知,NPP平均值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NPP= GPP -自养呼吸消耗,造成森林、河湖、海洋三系统NPP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绿色植物总量不同,使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全部有机物同化量即GPP不同,从而导致NPP差异,故D正确。9. 读“地球经纬网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A B C D 2图中点位于点的()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参考答案:B A10. 中新网11月1日电综合报道,超级风暴“桑迪”袭击美国东部,迄今已造成至少72人死亡。目前仍有约600万用户未能恢复供电。图2是

8、2012年10月30日北美飓风“桑迪”影响时的地面天气系统图。根据图示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地天气晴朗 B B地将出现气温下降,阴雨天气C C地天气为狂风暴雨 D 整个五大湖区都处在阴雨天气控制下参考答案:B11. 图1为“季风区某城市功能分区图”,图2为该城“冬季大气二氧化硫近地面浓度分布图”。读图回答 若该城市的工业布局是合理的,则该城市的风频图可能是参考答案:A12. 读下图,完成河道被阻塞之后,在河流的上游河段将会形成 A堰塞湖 B内流沏C水流变大D水流变小参考答案:A13. 下图为某地4月1日气温变化情况,该地以晴天为主,只出现1小时左右的连续多云天气。读图回答24题。2该地经

9、度接近于A150E B60E C90E D120E3该地位于A北半球较高纬度 B北半球较低纬度C南半球较高纬度 D南半球较低纬度4关于该地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日较差约为10 B气温日较差约为13C多云天气出现在日落后D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4点参考答案:2.C 3.A 4.B解析:2题,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可知,气温在午后2点左右最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气温最高时北京时间为16点,据此可以推断该地经度接近90E,C正确。3题,根据2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90E附近,结合世界地理海陆分布可知,南半球为海洋,因此此地应该位于北半球。然后从图中温度数值可知,整体温度较低,应该位于较高纬度。A正确。4题

10、,根据图中温度数值可知,最高气温在18左右,最低气温在5左右,所以气温日较差约为13,B正确。多云天气出现在日落前(如图所示);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思路点拨】熟悉大气受热过程及准确解读图中气温数值变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知识点】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14. 图6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6、 上述“某月”最可能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7、 该月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甲处盛行东南风 甲处盛行东北风乙处气候温和湿润 乙处气候炎热干燥A、 B、 C D参考答案:C D15. 阿姆斯特丹是一座临海临河的城市,为了克服城市扩建中的不利自然条件,当地

11、不断开挖运河;至16 - 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通道的开辟,阿姆斯特丹运河体系和城市扩张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在此之后该城市不断发展并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城市空间结构和运河体系。下图为阿姆斯特丹城市空间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 阿姆斯特丹在扩建初期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可能是( )A. 地势起伏较大B. 人口迁移量大C. 沼泽湿地广布D. 水源不足8. 16 -18世纪,促使阿姆斯特丹城市扩张进入黄金发展期的根本原因是( )A. 大规模移民迁入B. 地理位置优势C. 运河体系不断完善D. 政策优势9. 影响早期阿姆斯特丹城市内部道路格局特点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 文化传统B. 运河发展C.

12、宗教信仰D. 经济因素参考答案:7. C 8. B 9. B7.阿姆斯特丹位于荷兰,临海临河城市,地势低平,A错。人口迁移不属于自然条件,B错。由于地势低,沼泽湿地广布影响城市建设,C对。阿姆斯特丹临海临河,水源丰富,D错。故选C。8.由材料可知,阿姆斯特丹为临河临海城市,随着海上贸易通道开辟,城市扩张进入黄金发展时期,所以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故选B。9.早期发展过程中其道路走向主要是与运河走向垂直方向,从而方便人们出行,所以影响城市内部道路格局特点的影响因素为运河,故选B。16.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3、”的简称。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主要是通过政策、道路、贸易、货币等互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得到沿线各国积极响应。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煤化工、多晶硅、风电制造、平板玻璃、船舶制造等产业逐步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一带一路”为我国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材料三:“一带一路”示意图(1)中国泉州(118.5E,25N)和荷兰鹿特丹(4.5E,52N)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西两端的重要港口城市,比较两城市降水季节差异并分析原因。(2)结合材料,分析“一带一路”对我国产能过剩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3)从能源安全和资源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参考答案:(1)泉州夏季降水多,季节变化大(2分);鹿特丹全年湿润,降水季节变化小(2分)原因:泉州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夏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多,冬季受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影响,降水少;(2分)鹿特丹终年受湿润的西风和暖流影响,全年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小(每点2分)(2)通过“一带一路”开辟新的出口市场;(2分)有利于产能过剩产业进行产业转移(2分);有利扩大消费市场(2分);(3)我国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