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彭杨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508309 上传时间:2022-0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彭杨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黄石市彭杨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市彭杨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彭杨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黄石市彭杨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如何既保护好,又利用好,从而更好地传承,引发很多人的思考。尤其是那些从民间生活中生长出来的,一直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必要加以适当改造,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融入当代生活。文化遗产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对当代人来说,不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也要看到其内在的光华。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现在,很多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

2、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形”,我们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其实,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它照看传统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任何文化都是有根的,这些根脉里深藏着人类为创造新生活而不懈努力的足迹,记录着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进程,这些精神印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久前,在杭州的一场传统竹制技艺沙龙活动中,有位来自四川的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在一双筷子上雕出一对华表,让人印象深刻。做这样的作品,是对传承人技艺的一次极大的考验,因为竹子质地没有玉石坚硬,很容易雕烂,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本领难以完成。但传承人熟练地运用圆雕、空雕、浮雕等技法,把竹簧艺术的精妙发挥到了极

3、致。为了把蟠龙的形制,以及须发、五官、鳞甲等细节逼真地呈现出来,传承人不惜花费一整年的时间来雕琢它。这是一次技艺的展示,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绎。非遗之所以能够传到今天,是因为后一代匠人都不甘让前人的技艺在自己手中耗损掉,他们守住了一门手艺的初心,他们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但每件作品背后都映照着一个专注、心无旁骛的身影。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永不会褪色的价值。以另一项非遗项目,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虽然有些出版机构还用它出版线装书,但数量已经不多了,传统的雕版印刷术早已让位给铅印技术和激光照排。然而,如果我们了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史,会从中得

4、到丰厚的精神资源,值得让现代人学习。比如福建建阳,为什么在宋代会成为中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当初这里是穷乡僻壤,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看,当地木材匮乏,没有任何优势,然而,建阳人因地制宜利用嫩竹做纸;除了印制大开本书外,还开发了大量口袋书,印制通俗小说、蒙学读本、医方等,打开了市场。当地多山,交通是一个难题,当地人就在水路上做文章,开辟了新的运输渠道。当年建阳雕版印刷业的辉煌之道,让人感受到的正是这种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求新求变的内在追求,今天同样值得借鉴。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是积淀着民族精神的符号基因,也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象征体。把文化遗产传承下来,更要把蕴含在其中的工匠精神和

5、文脉赓续下去,使之真正成为当代文化和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对文化遗产应予以保护、利用、传承,因为它来自民间,与人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B. 非遗的“形”会从生产劳动中退出,其“魂”却不会消亡,因其深藏于文化根脉之中。C. 有些非遗技艺不适应此时代却没有消亡,重要原因是后代匠人守住了手艺的初心。D. 古代建阳人为了传播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因地制宜,不断求新,做强了印刷业。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提出论点,尾段与之相呼应,都强调了文化遗产的性质,突出了传承它的意义。B. 第二段强调了文化遗产中“魂”不能丢

6、,照应了第二段首句,引出了第三段的例子。C. 四川竹簧艺术传承人的例子,论证了许多非遗技术传承至今的原因是“工匠精神”。D. 第四段以建阳雕版印刷业走向辉煌的事例论证了文化遗产中也有“创新”精神。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遗产只有与时俱进,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才能融入当代生活并得到传承。B. 很多非遗技艺传承受阻,是因为它们属于农耕时代,不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C. 当今时代,传统的雕版印刷术,除了用于出版一些线装书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D. 如果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传承,我们就多了一些赓续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方法。参考答案:1. C 2. A 3. C【1

7、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因果关系不当,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文化遗产应予以保护、利用、传承,因为它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积淀着民族精神的符号基因。并非选项所说的“因为它来自民间,与人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B项,曲解文意,“其魂却不会消亡”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D项,无中生有,原文得不出“为了传播文化,弘扬中华文明”,该项拔高了建阳人发展印刷业的目的。故选C。【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8、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A项,结合文本首尾两段内容分析,“都强调了文化遗产的性质,突出了传承它的意义”错误,因为首段并没有讲文化遗产的性质以及传承它的意义。故选A。【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错误,文章第四段是说“如果我们了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史,会从中得到丰厚的精神资源,值得让现代人学习”。故选C项。【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

9、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中国嫦娥启程奔月嫦娥一号由结构、热控、供配电、制导、导航与控制、推进、数据管理、测控和数据传输、定向天线以及有效载荷等九个分系统组成。其中有效载荷搭载8种共24台月球探测仪器,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任务,其他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的保障系统。与一般的人造地球卫星只需同时进行两体定向不同,嫦娥一号的探测目标是月球,所以不仅要保证其所携带的科学仪器对准月球,卫星上的太阳电池翼

10、对准太阳,同时还应将它的定向天线对准地球,从而使嫦娥一号在环绕月球的过程中,在限定时间内把自身工作状态的信息和科学仪器的探测数据及时发回地球。由于地球、太阳和月球的空间位置随时都在改变,而且比较复杂,三体定向技术上的难度很大。经过反复研究,最终采取三轴稳定的姿态控制方式,以满足遥感探测的需求。经过研究发现,月球在短波谱段辐射比较均匀,这表明如果观测月球的紫外谱段,月面明暗反差会有所改善,也就是说能够“看”清楚月面大部分的地形地貌。因此,嫦娥一号采用紫外敏感器作为眼睛盯着月球,一旦发现嫦娥的正面不对着月球,就会随时作出调整。当嫦娥一号绕月正常飞行时,其太阳电池翼吸收阳光。当嫦娥一号飞行至地球的背

11、阴面时,由于经历的时间较短,其热控制分系统能够根据之前收集的热量进行适当调整。当卫星进入月食环境后,真正考验热控制分系统的时刻到了。由于须经历长达5小时的寒冷环境,科研人员在热控制分系统中采用了导热管技术,这种特殊导热管可以把发热量大的仪器的热量传导到不发热的仪器上,使冷热面的温度得以均匀化。当用蓄电池给嫦娥一号提供能源时,其产生的多余热量可以通过导热管散布到卫星的各个面,这就使蓄电池的温度得以控制而正常工作。嫦娥一号搭载了一台CCD立体相机和一台激光高度计,联合完成绘制月球立体地图的任务。月球南北纬70度以上的南北极地区光照较弱,立体相机很难得到清晰的图像,但激光高度计在南北极的探测点足够弥

12、补了CCD相机的不足,从而就能获得覆盖整个月球的地形图,包括人类探月活动从未涉及的月球两极区域 。迄今为止,美国、欧洲、俄罗斯和日本等从未在探月过程中使用过可以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和具有一定穿透力的微波遥感技术,所以嫦娥一号上的微波探测仪是世界上首次在探月卫星上装载的微波遥感装置,以实现对月球表面更为细致深入的探测。为了能够接收从遥远的嫦娥一号上传来的探测数据,地面系统建设了两座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空间探测地面站,即密云地面站和昆明地面站,拥有我国目前口径最大、接收能力最强、能够完成深空探测卫星数据接收任务的50米天线和40米天线。通过这两个天线接收嫦娥一号发送回来的所有探测数据。嫦娥一号特意携带了

13、30首由公众投票选出的中国乐曲如谁不说俺家乡好爱我中华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不忘向人间播放这些优美的旋律。不过这些乐曲信号不能直接听到,只有通过地面应用系统接收、处理,我们才能够清晰地欣赏到这些从嫦娥一号传来的天籁之音。(摘自科学世界2007年11期)1下列对“嫦娥一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一号由九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主要都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任务。B嫦娥一号采取三轴稳定的姿态控制方式,使嫦娥一号在环绕月球的过程中,在限定时间内把自身工作状态的信息和科学仪器的探测数据及时发回地球。C嫦娥一号的热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导热管技术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4、D嫦娥一号采用紫外敏感器来观测月球的紫外谱段,以便随时对自身的位置作出调整。2依据原文,属于嫦娥一号最关键技术的应该是 ( )A微波探测仪 B热控制分系统的研制C三体定向 D激光高度计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与其他人造地球卫星一样,嫦娥一号在三体定向技术上遇到很大难度。B以往人类探月活动从未获得过覆盖整个月球的地形图。C热控制分系统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嫦娥一号在月食环境中保持温度平衡。D由于从未装载过微波遥感装置,美国、欧洲、俄罗斯和日本对月球表面的探测始终未能进行。参考答案:1.A 试题分析: A项“这些分系统主要都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任务”错误,应该是:有效载荷用于

15、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任务,其他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的保障系统。原文在第一节“嫦娥一号由结构、热控、供配电、制导、导航与控制、推进、数据管理、测控和数据传输、定向天线以及有效载荷等九个分系统组成。其中有效载荷搭载8种共24台月球探测仪器,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任务,其他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的保障系统。”B项原文主要在第二节,“从而使嫦娥一号在环绕月球的过程中,在限定时间内把自身工作状态的信息和科学仪器的探测数据及时发回地球。由于地球、太阳和月球的空间位置随时都在改变,而且比较复杂,三体定向技术上的难度很大。经过反复研究,最终采取三轴稳定的姿态控制方式,以满足遥感探测的需求”。C项内容主要在第四节“

16、科研人员在热控制分系统中采用了导热管技术,这种特殊导热管可以把发热量大的仪器的热量传导到不发热的仪器上,使冷热面的温度得以均匀化”。D项内容主要在第三节“嫦娥一号采用紫外敏感器作为眼睛盯着月球,一旦发现嫦娥的正面不对着月球,就会随时作出调整”。2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依据原文,属于嫦娥一号最关键技术的应该是”。原文在第二节主要阐释了“三体定向”技术在探月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也就是“只有实现三体定向,才能有正确的飞行方式,才能保证星体上安装科学探测仪器的一面始终朝向月球,满足遥感探测的需求,进而开展正常的工作”。3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表述,完全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