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大冶高河乡高河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508091 上传时间:2022-0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高河乡高河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高河乡高河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高河乡高河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大冶高河乡高河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黄石市大冶高河乡高河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3分)告状沙叶新 会议室在走廊的最尽头,此刻室门紧闭,门上挂着一块棕红色的小木牌,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四个字:“非公莫入。” 室内,厂长和工会干部们正在严肃认真地审定五好职工的名单。在讨论到总务科会计杨庆是否可以当选时,大家意见比较致。 “我认为,”厂长说话沉稳有力, “杨庆可以当选,他工作踏实,作风正派,群众关系也不错。” “他对领导也很尊重,”工会主席喜欢插话, “他始终和领导保持一致。” “笃!笃!笃!”轻轻的敲门声,敲得很小心,很犹豫。 会议给打断了,是谁

2、?工会主席离开座位,开门去看:没人,怪了!讨论继续进行。 “杨庆在厂里各方面表现一直都很好,还真挑不出什么毛病。”好几个工会干部这么说,看来扬庆当选是毫无疑问的了。 笃!笃!笃!”又响起了敲门声,仍然是那样轻。会议再次被打断,大家皱起眉头。工会主席只得再去开门,咦,还是没人! 工会主席觉得蹊跷,他将门关上,守在门后,右手握着门把手,左手向背后摇了摇,示意会议暂停片刻,看看究竟谁在捣乱。 气氛突然变得紧张了。 所有的目光立即集中在门上,大家凝神屏气地等待着第三次敲门,足足等了三分钟。 “笃”刚敲了第一下,工会主席连忙拧动把手,急速将门打开,咳是个八九岁的小男孩! “小鬼,你捣蛋!”工会主席一把抓

3、住小男孩的手。“不,我有事!*男孩急切地说。 “你没看门上挂着牌子:非公莫入!” “看了,不是公的不能进来,我是男孩,是公的,可以进来。一 一听这话,大家都乐了。“进来吧!”厂长招呼小男孩,“可是你不能这样解释非公莫入。” “解释错了?那不怪我成语词典上没有。”小男孩很认真,不像是个小调皮。 “你叫什么名字?” “敝姓杨,木易杨,叫杨鲁,鲁迅的鲁,我我有贵干!”小男孩说得一本正经。 大家又乐了。这孩子是怎么了?才八九岁,硬充大人,人小嘴老,太有趣了 “杨鲁同志,那您有什么贵干?”工会主席故意逗小男孩。 “我要找厂长,告状!” “哦,我就是厂长。你告谁的状?”, “我爸爸。” “你父亲?谁?”

4、“杨庆。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厂长和工会干部们叉忍不住地笑开了,可又觉得孩子来告状也许并非儿戏,倒应该认真地听一听。 “杨鲁,你的庆父怎么了?” “放寒假了,他不让我游戏人间。说是会玩物丧志,硬要我天天背成语词典。” “让你背成语词典?” 哪么厚,889页,叫人惨不忍睹,我一看见它,就多愁善感了。你要不背,他就入室操戈,你要跑,他就要打断我的腿,要削足适履。爸爸力气大,打起我朱重于泰山,不像妈妈打我轻于鸿毛,爸爸个耳光能把巍打得犬牙交错我只好背,背得我肝脑涂地,满脑子都是成语” “你妈妈对你什么态度?”厂长边笑边问。 “我妈妈和我爸爸是一丘之貉,爸爸不在家,换妈妈看着我,也是换汤不换药。有时

5、妈妈还帮爸爸打我,让我腹背受敌我真希望妈妈站在我一边,让爸爸赔了夫人又折兵。” 小男孩食古不化地乱用成语,成了这次审定会议的余兴节目,有的笑出了眼泪,有的笑疼了肚皮 “你爸爸,打你,找我们干什么呢?” “我爸爸说,在家里要服从父母,在学校要服从老师,在单位要服从领导。你们是爸爸的领导,可以管他,叫他不要打孩子,让他束手待毙。” “我们正要选你爸爸当五好职工哩!” “他在厂里先进,在家里落后。”小男孩生气地说,“在厂里是好职工,在家里不是好爸爸,你们不能只看厂里,不管家里我人小,你们不要以为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厂长和工会干部们突然都不笑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

6、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部分的“室内,厂长和工会干部们在严肃认真地审定五好职工的名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人物和事件,渲染了气氛。 B.“笃!笃!笃!轻轻的敲门声,敲得很小心,很犹豫。”这些描写真实地反映出小男孩敲门时谨慎、小心而又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 C这篇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并由此展示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过程。 D小说结尾写厂长和工会干部们突然都不笑了”,说明杨鲁的话并非戏言,这样结尾含蓄生动,耐人寻味,并催人反思当代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 E.小说通过叙写小男孩杨鲁因对父母逼迫他整天背成语词典不满而去找厂长告状 的故事,反

7、映出当前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发人深思,这正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在刻画小男孩杨鲁这个人物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3)这篇小说在故事情节构思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_ _ (4)这篇小说描述的故事既令人捧腹又令人深思,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 明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答:_ _ 参考答案:(1)(5分)选E 3分,选B 2分,选D 1分,选AC不得分。(A中交代“主要人物和事件”及“渲染气氛”说法不正确,C中“并由此推动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过程”说法错误,D“催人反思当代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拔高了作

8、品。) (2)(6分)勇敢,有抗争意识。因对父母教育不满,敢于找父亲单位领导告状,面对厂长,毫不胆怯。乱用成语,食古不化。在“告状”过程中,他多次运用成语,但多数都不恰当,如“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等成语的使用,牛头不对马嘴,滑稽可笑。是非分明,有见识。杨鲁说父亲“在厂里是好职工,在家不是好爸爸”,年纪虽小,却分得清好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小说线索清晰。小说以小男孩杨鲁找厂长告状为主线来构思行文,十分清晰。层层设置悬念。严肃认真的会议却一次又一次被敲门声打断,开门又看不到人,让人疑惑;小男孩出现并要状告父亲,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直到后来才揭开谜底。情节发展既出人意料,又合乎

9、情理。小男孩杨鲁要状告自己的父亲,的确让人意外,但他在家中的遭遇却让读者能够理解其告状的必然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6分)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却一本正经地找厂长告状,并且状告的竟然是自己的父亲,让人觉得奇怪而好笑;小男孩告状时食古不化地乱用成语,让人捧腹,收到一种非常好的喜剧效果。(2分)但小说反映出的问题却让人深思。大家都没有想到,在单位一向表现很好的杨庆在家里却对孩子进行专制教育,强迫孩子每天死记硬背词典,压抑孩子的个性,剥夺孩子的自由。(2分) 小说通过幽默、滑稽的喜剧形式揭示了深刻严肃的主题。这样就使作品显得既生动有趣,又发人深省,突出了小说的主题。(2分)(意思对即可)

10、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木 笛佚名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要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

11、那位声名远播的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12、”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听到这句话,朱丹的眼睛里立刻闪出苦涩的泪花。他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

13、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

14、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b“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18、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19、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20、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在艺术构思方面的两点特色。(4分)21、这则故事揭示了什么主题?再结合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5分)参考答案:1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