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四篇

上传人:鑫** 文档编号:253398519 上传时间:2022-0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四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四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四篇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端午节(DragonBoatFestival),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阳,端是“开端”、“起先”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端午节的故事4篇,欢迎阅读参考 端午节的故事一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小渔村。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一年春夏之间,两岸连续大雨,舜江洪水暴涨。曹娥她爸怕错过渔汛,他不顾曹娥反对出江去捕鱼。父亲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后来,曹娥沿江向上、下游找寻还没见到父亲。太阳快落山了,曹娥从她父亲的伙伴口中得知:他们一起在张网,突然一个大浪,把她父亲的小船推动漩涡,让水冲走了。曹娥

2、一听吓出了魂灵,大叫一声“父亲、父亲”,拔脚朝下游追去。她在江边来回哭叫。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望见她爹在跟水搏击。曹娥纵身向江水扑去。又过了三天,江面一帆风顺,人们却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回旋,隐隐隐约似乎有人在游动。人们赶过去,发觉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曹娥虽然死了,但她却能找回父亲的尸首,把他负到江堤边,人们都说这是她的孝心感动天。据说波涛汹涌的曹娥江水在流经曹娥庙时总是安静的。当地百姓认为,那是因为江水自觉愧对孝女曹娥。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更感动了四周的乡亲,他们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边造了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孝女娘娘”,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把这条江改

3、名曹娥江。每逢曹娥救父这一日,曹娥庙里都要实行盛大的庙会,各省各府都有来拜曹娥孝女娘娘的,很多人题词送匾赞扬曹娥的孝行。据说,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许多人将端午节视作怀念孝女曹娥的日子。端午节的故事二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慈爱的奶奶,敬爱的妈妈,亲善可亲的幼儿园阿姨,给我们讲了一个又一个好玩的民间传闻。这些民间传闻,就像一杯杯香气扑鼻的清茶,让我们回味无穷。下面就让我说一个我所知道的民间传闻吧!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有个传闻,在全国流传很广,是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因为秦国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心放弃自己的祖国,然而又有心无力,一气之下,于当年的

4、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河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特别悲伤,纷纷涌到汨罗河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了船只,托起他的身体滑来滑去,百姓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把米饭捏成团蒸熟扔进江中,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成了我们的节日。 端午节的故事三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实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

5、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三闾大夫屈原的传闻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理想,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来宾,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见改良内政,对外主见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

6、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生气。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倒戈,这遭到政敌们更严峻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极大的摧残和打击。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气,他忧心如焚,在极端悲观和苦痛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

7、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故事四 伍子胥尽管如今人们都认为端午节主要源于屈原,但在吴国时期,端午节却是主要用于纪念伍子胥的。伍子胥是当时吴国的宰相,而当时的吴王夫差深爱着越王勾践送给他的美人西施。对此,伍子胥始终提示吴王要提防越王的阴谋,但却因此惹怒了吴王。于是,吴王逼迫伍子胥自尽,并且在五月初五这天,把他的尸体投到了河里。伍子胥死后,在苏州等地,直到今日,人们都会在端午节这天来纪念他。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

8、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闻也许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出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诞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曹

9、娥端午节这天,浙江东北部许多地方(包括绍兴、宁波和舟山)的人们纪念的是一个年轻的姑娘曹娥。曹娥的父亲曹盱是个萨满巫师,他当时主宰着上虞地区的各种当地的仪式。公元143年,当曹盱在端午节这天主持纪念伍子胥的仪式时,一不当心掉进了顺河。而极为忠孝的曹娥,决心要找到父亲。她独自一人不停地找了三天,但都没有结果。五天后,人们发觉了曹娥和她的父亲的尸首,双双因溺水而亡。八年后,也就是公元151年,人们在上虞地区建了一座寺庙,就是为了纪念曹娥以及她为了忠孝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而且,人们为了纪念她,还把顺河改名为曹娥河。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