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英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3343037 上传时间:2022-0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英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省合肥市英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英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英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合肥市英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个多雨的夏天郭震海这似乎是一个多雨的夏天。不紧不慢的小雨就像生了根,断断续续下了三天,没有停的迹象。侯东升醒来后,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有些烦闷。他裹着一条毛巾被,眼睛迷茫地瞪着屋顶。简易的屋顶用横七竖八的施工模型板撑着,上面覆盖着几层黑糊糊的油毡。简易的大宿舍内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半碗隔了夜的剩饭放在墙角,已经变质。裸露的砖墙,湿漉漉的,似乎能挤出大把的水来。地上铺着红砖,红砖上撒了薄薄的一层白石灰。十几双黄胶鞋,没有规则地摆放在床铺下。“天塌了吧!”一名工

2、友坐起来嘟哝了一句,扑腾一声又躺下了,几根木棍支撑的大床铺发出吱吱呀呀的怪叫。“你找死啊!”工友躺下的动作用力过猛,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向他提出强烈的抗议,骂骂咧咧地抽回了胳膊。侯东升起身,去床铺头找自己的衣服,想出去走走。他从墙角找出一把破旧的雨伞,走出了工棚。外面的雨下大了,一栋高楼起了半截,无数的、长长短短的钢筋头直冲云霄,在雨中显得亮晶晶的,有点刺眼。如果不下雨,这栋起了半截的楼上肯定站满了人。无数顶安全帽,无数双劳作的手。在轰轰隆隆的机械声中,他们完全可以站在高墙上,边劳作边唱信天游。有的工友已经在城里待了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就像一群特殊的候鸟,每年开春告别妻儿老小,来

3、到城里,冬天又会回到乡村。他们没有走进过 KTV,但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可以怒吼,可以咆哮,可以唱着哭,也可以唱着笑。只要手不闲着,至于嘴,爱干吗就干吗,就是站在墙头上像一个英雄般的去演说,也没有人注意,更没有人管。他们的声音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显得异常微弱,微弱得站在楼下就完全听不到了。半夜里,无数盏大灯会将整个工地照亮,高楼一天不封顶,热闹的景象就一天不减,唯有雨能阻断这喧闹的一切。侯东升和大多工友一样,既盼雨,又恨雨。为什么呢?盼雨,是因为下雨了他们可以美美地睡个懒觉,无休止的劳作可以得到短暂休息;恨雨,是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工是什么,就是钱。他们从四面八方拥进

4、这座陌生的城市,就是想多挣点工,年底多拿点钱。侯东升撑着伞,不知道该去哪里,更不知道该干什么。路过一座天桥,桥下积满了水,飞驰而来的车辆迅速通过天桥,激起很高的水花。“你找死啊!”一个撑着小花伞的女人,被车辆激起的泥水溅了一身,她怒气冲冲地骂道。侯东升突然觉得,城里人说话和他们其实没有区别,就比如这句“找死啊!”他这样说,工友们这样说,城里人也这样说。?在一个玻璃橱窗前他看到一则大大的广告:“家,温馨的港湾。”城市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广告。侯东升觉得每一则广告都与他们有关又无关。他们一年四季就像蚂蚁一样在钢筋与水泥的森林中不停地修筑城市里的家,城市在一天天长高变大,而他们没有家,他们的家在乡下。?

5、侯东升给乡下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妻子开心地说,真好,庄稼灌浆了,下了一场难得的透雨。侯东升在电话里骂,好个屁。妻子说,你个鞭打的侯东升,你个不要脸的侯东升,你变了,变得不再爱惜庄稼,变得像城里人了,变得?我真的变了吗?放下电话,侯东升想,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他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品中的一个工友躺下时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就提出“强烈抗议”,“骂骂咧咧”,可以看出这些农民工自身素质确实很低。B. 文章描写那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爱干吗就干吗,没人注意,更没有人管。目的是为了表现农民工平日生活的单

6、调和无人关注的生活状态。C. 文章第三自然段简省地勾勒出侯东升及其工友的居住环境,突出其居住环境的简陋、室内东西又脏又乱,拥挤得如同“包身工”一般。D. 农民工们恨雨,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钱,而他们拥进城市,就是想多挣钱,恨雨表现出这些农民工一心向钱看的心理。5. 文章中多次写到“雨”,请从标题、结构,主旨等方面谈谈“雨”在全文中的作用。6. 文章以侯东升的困惑“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结尾,有什么作用?试从结构、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4. B 5. (1)多次写雨,照应标题“一个多雨的夏天”。雨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作品写侯东升因雨而停工,因雨而心生烦恼想出去走走

7、的所思所想,工友们盼雨而恨雨的矛盾的心理,因雨和妻子的争论,全文都是围绕“雨”而展开。(2)“雨”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农民工让人心酸的现实处境。(3)“雨”凸显主题,写工友们盼雨又恨雨的心理表现了农民工工作的辛劳,侯东升和妻子关于雨的争论表现了这些农民工的“边缘化”的生存状态。 6. (1)结构上,以侯东升的疑问作结,留有空白,引人思考,耐人寻味。(2)人物形象上,表现侯东升的内心的困惑,以及对前途的迷茫。(3)小说主题上,表现了农民工边缘化的生存状态,深化了文章主旨。【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

8、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可以看出这些农民工自身素质确实很低”是过度推测。C项,“简省地勾勒出”错误,应是“细腻地表现了”。D项,打工挣钱是农民工背井离乡的重要原因,由此说他们一心向钱看有失偏颇。故本题选B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文章中多次写到雨,请从标题、结构,主旨等方面谈谈雨在全文中的作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小说的结尾的作用。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

9、”“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步分析,此题属于戛然而止式的结尾,注意从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作用。题干已经提示了本题的答题思路,要求从标题、结构,主旨等方面谈“雨”在全文中的作用。解答本题首先认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把握小说的主旨,分析小说的结构,明确“雨”在文本中的作用,解答本题可从文章结构、内容、主题等方面进行思考;首先从全文看第一段“这似乎是一个多雨的夏天”,第二段“不紧不慢的小雨就像生了根,断断续续下了三天,没有停的迹象”和第六段“外面的雨下大了,一栋高楼起了半截,无数的、长长短短的钢筋头直冲云霄,在雨中显得亮晶晶的,有点刺眼”可

10、以看出,“雨”贯穿全文并且和文章的题目“一个多雨的夏天”相照应,可以说“雨”是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全文因“雨”展开故事情节;其次,根据文本第三四段对工友在雨天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出进城务工人们的生活环境;另外,根据文本中工友们对“雨”盼和恨,以及侯东升和妻子的对话,可以看出当今进城务工的工人们处在既不熟悉农村生活也对城市生活陌生的生活处境。【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文章以侯东升的困惑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结尾,有什么作用?试从结构、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谈谈你的理解。”本题着重考查考生探究小说主旨。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熟悉文本内容,了解“侯东升”这个人物形象对自

11、己生活的看法。其次,可以从侯东升内心的困惑来进行分析,如:文本第十段“侯东升突然觉得,城里人说话和他们其实没有区别,就比如这句找死啊!他这样说,工友们这样说,城里人也这样说”可从侯东升对城里人和工友及农村人的理解,文本第十一段“侯东升觉得每一则广告都与他们有关又无关。他们一年四季就像蚂蚁一样在钢筋与水泥的森林中不停地修筑城市里的家,城市在一天天长高变大,而他们没有家,他们的家在乡下”文本“侯东升在电话里骂,好个屁。妻子说,你个鞭打的侯东升,你个不要脸的侯东升,你变了,变得不再爱惜庄稼,变得像城里人了,变得”,可以看出生活让侯东升对自己生活的茫然,从而点出当今社会农民工边缘化的生存状态的主旨。【

12、点睛】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小说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2. 官话与国语张鸣当今的普通话,追根溯源,跟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是满人统治的确有那么点关系。满人入关之前,其实很多人都会说汉语,但说的大抵是那时的东北方言。所谓东北方言,就是融合了众北方话形成的,很接近今天的普通话。当然,满人也说满语,这个满语,经过努尔哈赤引入蒙文,制成满文,已经成了满人的“国语”

13、,或者叫清语。入主中原之后,满人统治者一度要求做官的人,无论满汉,一律要学清语,不仅识满文,而且会说满语。就像在全国推行剃发一样,实行征服者的文化改造。然而,清语的推广,却不了了之。原因是满人自己,包括皇帝也不喜欢“自己的语言”。因为这样的文字,仅仅是最高层出于政治目的生造出来的,没有多少群众基础。这个文字里,没有传说,没有诗歌,更没有故事。相形之下,汉语里什么都有,特别是有满人极其喜爱的三国演义在没入关之前,满人就是双语并用。入关之后,论武力,他们是征服者,论文化,他们则是被征服者。皇帝从小读书,就是只重汉文,不重满文,教满文的谙达,根本没有地位。皇帝尚且如此,时间一长,别说汉臣不能说清语,

14、就连满大臣也不会说了。大家都在说官话,所谓的官话,就是今天东北话和北京话的混合体。清朝是满人当家,只能如此,进入民国,北洋政府时代也如此,定都南京的国民党政府,高层大多为南方人,还是如此,那时的国语,跟现在的普通话,基本差不多。几千年中国的文字,都是统一的。这首先要归功于象形字,音义可以分开,虽然中国人都说方言,方言之间,很多都风马牛不相,但不耽误用同一种文字沟通。其次,要归功于科举考试,如果不是持续1 300多年的科举考试,无形中在文化人中贯彻了“书同文”的意志,即使是象形文字,也一样会在使用中出现歧义,有些地区,会逐渐根据自己方言,造出自己的汉字来,别的地方根本就不认识。每次科举,虽然取士

15、不多,但大士绅带小士绅,所有习文之人,读的都是一样的书,写的都是同样的文章,写出的东西,自然同文同义了。不可能出现广东读书人写的东西,跟山西人不是一种文法的情况。文字如此,说话也类似。做官的人,必须说官话。当年本省人不能做本省的官,一省的官场,官员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如果各说方言,漫说同僚之间无法沟通,就是上下级之间,也没法对话。再说,清朝的规矩,官员上任,皇帝必定要召见一次,哪怕小小的县令也是如此,如果被召见的时候,一口土语,那么你说什么皇帝都不明白,没法留下好印象。所以,不会官话,对仕途很不利。(摘自今晚报,有删节)(1)下列选项中,关于“官话与国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满人入关之前

16、,只会说满语,这个满语,经努尔哈赤引入蒙文,制成满文,成为满人的“国语”,又叫语。B满人入主中原后,其统治者要求为官者一律要学清语,不仅识满文,而且会说满话,为此,清语成为满清时期的官话。C所谓官话,就是今天东北话和北京话的混合体,跟现在的普通话很接近。D满清统治结束后,进入民国,定都南京的国民政府决定,废除满清时期官话清语,推行现在的普通话。(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满人入主中原之后,满清统治者曾一度要求官员一律要学清语,实行文化改造,但最终的结果是他们在文化方面反而成为了被征服者。B清语没有成为官话的主要原因是文字里没有传说,没有诗歌,没有故事,更没有多少群众基础。C满入关后,皇帝只重汉文,不重满文,就连满人大臣也不许说清语,时间一长,汉语就自然成了官话。D说官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