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3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初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1)初读杜甫的绝句读准字音。提示:“迟日”与“春风”相对,“江山丽”与“花草香”相对,这样写可以做到对仗工整,学生自主发现三、四句的对仗特点,与同学交流。师指导朗读,读出节奏和韵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鸳鸯。提示:诗中的斜线是停顿符号。单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
2、短些,双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长些。(2)初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读准字音。注意读好题目的停顿,结合注释理解题目的意思。自主练习读正确、读通顺,读出节奏和韵律,然后展示朗读。(3)诵读曾几的三衢道中读准字音。理解题目的意思。自主练习朗读,展示朗读。(4)再读这三首诗,从诗句信息判断三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象。自主读诗判断。分享判断,说明理由。2.识记字形,书写生字。(1)形近字辨析:隔一融、怨一鸳、央一鸯、海一梅、喊-减、眨-泛。猜谜语;一见上菜,口水下落,点点滴滴。熟字加偏旁;“宗 +山”是“崇”“户+”是“芦”“牙+是“芽”。减一减:“穗”把“禾”减掉就是“惠”。(2) 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及笔画,练习写字。“燕”是上中下结构,中部紧凑。下部四点间距匀称,第一笔点向左倾斜,中间两点略小,末点稍长且向右倾斜。“惠”上部略窄“日”扁宽,横画等距。心字底的卧钩呈月牙形,向左上出钩,对准字的中心,末点写在钩画之外。“溪”左窄右宽。右部紧凑,第6笔、第8笔和第12笔都从竖中线起笔,第11笔横要写得长一些。(3)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4)生练习书写,师巡视,个别指导。(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了统编本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三年级学生,无论是识字还是写字,都有了方法和经验的积累,不必逐字指导,抓住易错字,有的放矢。)二、引领方法,深度探究1.品读绝句,学方法。(1)自读古诗,圈
4、画景物。(2)通过注释和圈画的景物想象画面。“迟日江山丽”。交流:春天的太阳什么样啊?(春天的太阳特别明亮)在春天的太阳的照耀下,山啊,水啊有变化吗?山、水,到处都呈现出一派明丽秀美的大好春光。“春风花草香”交流:这是一阵什么样的春风?(温暖柔和)你闻闻,春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香气呢?交流:在春天明亮的太阳的照耀下,大好河山一片明丽秀美,你看到了吗?温暖的春风挟带着百花和芳草的清香,一股又一股扑鼻而来,你闻到了吗?“泥融飞燕子”。交流:可爱的小燕子让你感受到春天来了,你知道小燕子飞来飞去地忙什么吗?(筑巢)你知道诗中的小燕子用什么筑巢吗?(聪明的小燕子用湿润柔软的泥筑巢呢)交流:如果你就是那只小
5、燕子,你此时会是什么心情?你们在春风中飞来飞去,一边唱歌一边筑巢多快乐呀!看着既结实又漂亮的巢就要筑好了,内心多么激动呀!“沙暖睡鸳鸯”。交流:春天里,冰冻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们飞来飞去地衔泥筑巢,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动态美;河边的沙滩被太阳晒得暖暖的,一对对鸳鸯互相依偎着睡着了,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静态的美。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多有意思啊!过渡:这么多景物融汇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大诗人杜甫也是情不自禁,挥笔写下了这首绝句。请你再认真地读读这首诗,看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交流:关于这首诗的题目“绝句”,你有哪些了解?反馈:绝句是一种古诗体,每首四句。如果每句诗
6、都有七个字就是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果每句诗都有五个字就是五言绝句,简称五绝。2.联想背诵。(1)出示景物提示词:迟日、春风、燕子、鸳鸯。试背。(2)去掉提示词背诵。提示:在背诵其他古诗时,也可以采用提示词记忆的方法。(设计意图:这首五言绝句字数少,好理解,学生当堂背诵并不困难,采用提示词记忆的方法,能使学生掌握更多背诵技巧,增强自信性。)三、运用方法,自主品读1.品读惠崇春江晚景。(1)结合注释、插图理解文意,小组内交流。(2)在自学的基础上交流分享。先朗读,再描述全诗的画面,小组内交流汇报后,再全班交流。(3)进一步感受诗歌的形象美。引导:前三句写了六种景物、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水
7、上浮游的鸭子,布满地面的萎蒿和刚发嫩芽的芦苇。我们在画面上能看到“正是河豚欲上时”吗?交流:从画面上是看不到的,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萎蒿满地、芦芽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3) 说一说诗人的“欣赏”顺序。交流:从江岸到江面,再到江边。(4) 借助春江晚景图,尝试背诵。(5) 小结古诗学习的学法:解题目一释词句一懂诗意一品诗味。2.品读三衢道中。(1)自读要求:结合注释,边读边想古诗的意思。(2)多种方法,自学理解。提示:在理解古诗时,我们不仅可以借助注释的帮助,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时,还可以利用补省略号、换语序、查字典、看
8、注释、看插图的方式进行理解。“梅子黄时日日晴”。梅子黄透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天气。组织交流:江南梅子成熟的季节一般多雨,恰逢“日日晴”,连续晴了好几天,能感受到诗人的心里是非常愉快的,这首诗也是一首明朗愉快的诗。“小溪泛尽却山行”。乘小船来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路继续前行。提示:书中的注释解释了“小溪泛尽”和“却”的意思,我们要学会联想,怎样才能来到小溪的尽头呢?唯有乘船了,这样使白话文的呈现能更加丰满。“绿阴不减来时路”。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的路。组织交流:“绿阴不减”说明归途看见的景致也很多,景色也很美,能感受到诗人的游兴不减,心情愉悦。“添得黄鹏四五声”。树林中不时传来儿声黄鹏悦耳
9、的鸣叫。组织交流:“四五声”说明游玩的地方很幽静。(3)连起来读一读,说一说这首诗描述了怎样的一个旅游故事。(4)想象画面,读出情趣。(设计意图:本课共有三首古诗,这首诗相比较前面两首略难懂一些,但通过前面两首诗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更加自主地进行品读和学习。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相结合。初步理解古诗内容,从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四、多种实践,亲近古诗1.展示有情有趣的诵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美美地诵读(读出画面感和情趣)。小组或同桌分享: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再诵读给同学听。班级展示诵读。2.将三首诗抄写在一张A4纸上,设计好位置,可以配上图画,然后贴在教室里展示分享。(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在多彩的实践中体会古诗学习的情趣,受到文化熏陶,突出审美体验,促进学生一次比一次爱上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