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重庆广厦中学校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2115380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重庆广厦中学校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年重庆广厦中学校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重庆广厦中学校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重庆广厦中学校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重庆广厦中学校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将盛有N2和NO2(无N2O4)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2和NO2的体积比是( )A. 3:1B. 1:3C. 1:2D. 1:1参考答案:B【分析】盛有N2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发生3NO2+H2O=2HNO3+NO,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详解】设原混合气体中含有xmolN2,ymolNO2,盛有N2和NO2 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发生

2、3NO2+H2O=2HNO3+NO,则3NO2+H2O=2HNO3+NO3 1y 则(x+ ):(x+y)=1:2,解得x:y=1:3,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利用物质的性质,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体积变化的原因是由于NO2与水反应的缘故,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2. 防止水体污染,我国许多地区对洗衣粉的成分加以限制,这些地区销售的洗衣粉中不得含有A硅酸钠 B烷基苯磺酸钠 C三聚磷酸钠 D蛋白酶参考答案:C3. 下列关于营养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B. 大部分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

3、,能使Br2/CCl4褪色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参考答案:A【详解】A项、蔗糖和麦芽糖为双糖,果糖为单糖,故A错误;B项、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大部分酶是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故B正确;C项、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和酯基,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C正确;D项、淀粉和纤维素是多糖,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故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把握基本营养物质的结构性质的异同是解答关键。4. 常温下,分别将四块形状相同

4、、质量为7g 的铁块同时放入下列四种溶液中,产生H2速率最快的是( ) A、150mL 2molL-1的盐酸 B、500mL 2molL-1的硫酸 C、50mL 6molL-1的稀硝酸 D、50mL 18.4molL-1的硫酸参考答案:B略5. 把下列四种X的溶液分别加入盛有10 mL 2 mol/L盐酸的烧杯中,并均加水稀释到50 mL,此时X和盐酸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20 mL3 mol/L B25 mL2 mol/LC10 mL4 mol/L D10 mL2 mol/L参考答案:A解析A中X的物质的量最大,稀释到50 mL,X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6. 取3.38g K2C

5、O3和K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25 mL溶液,往溶液中加入25 mL Ba(OH)2溶液恰好使生成白色沉淀的量最多。反应后溶液的c(OH)0.8mol/L(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则原混合物中K2CO3和KHCO3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 B1:1 C2:1 D2:3参考答案:A7. 下列4组连线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BCD参考答案:A8. 将一小块钠投入盛50mL澄清饱和石灰水的烧杯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有气体生成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参考答案:C略9. 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参考答案:DA、装置是蒸馏,可用于物质

6、的分离与提纯,A错误;B、装置是渗析,可用于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例如胶体的提纯等,B错误;C、装置是过滤,可用于物质的分离与提纯,C错误;D、装置属于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不能用于物质的分离与提纯,D正确,答案选D。10. 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烃只有一种的是( )ACH3CH2CH2CH3 B C D 参考答案:C略11. 假设R元素无同位素,元素R原子的质量数为A,Rm-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W g Rm-离子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A.(A-x+m)mol B.(A-x-m)mol C. W/A(A-x-m)mol D.W/A(A-x+m)mol参考答案:D12. 将银和少

7、量稀硝酸混合加热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再加入下列物质,能使银继续溶解的是ACuSO4溶液 B浓HNO3溶液 CNaCl溶液 DAgNO3溶液 参考答案:B13. 下列物质中,其水溶液能导电,溶于水时化学键被破坏且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SO2 BBaSO4 CCl2 DC2H5OH参考答案:A略14. 下列关于浓硝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光照易分解B. 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降低C. 能与碳反应说明其具有强氧化性D. 常温下铜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参考答案:D浓硝酸具有挥发性,见光分解和受热分解的不稳定性,还具有强的氧化性等。所以A、光照易分解是其不稳定性的表现,故A正确;B、露置于空气中因其挥发导

8、致溶质减少,溶液浓度降低,故B正确;C、浓硝酸的强氧化性能氧化几乎所有的金属和绝大多数非金属,所以能与碳反应,故C正确;D、常温下铜可在浓、稀硝酸中发生反应,而铁、铝在浓硝酸中才能发生钝化,所以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D。15. 下列溶液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 mL 1 molL-1氯化铝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A150 mL 1 molL-1氯化钠溶液 B75 mL 3 molL-1氯化钙溶液C150 mL 3 molL-1氯化钾溶液 D50 mL 3 molL-1氯化镁溶液参考答案:C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8分)在试管A中加入3 mL 乙醇,然后边振

9、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 浓硫酸和2 mL 乙酸,按下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制取乙酸乙酯。(1)试管B中盛放的溶液是 ,其作用是: 导管末端不能插入试管B溶液液面以下的原因_(2)乙醇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完成后,试管B内液体分为两层,其中无色透明油状液体位于 _ 层(填“上”或“下” )。若分离B中的液体混合物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是 。参考答案:(8分,每空1分)(1)饱和碳酸钠溶液;溶解乙醇和吸收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2分); 防倒吸(2) (2分) (3)上;分液漏斗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6分)32 g铜与15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恰好

10、完全反应,产生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求(1) NO、NO2的体积各为多少?(2) 此硝酸的浓度为多少?参考答案:(每个方程式1分;算出体积2分;算出浓度2分。或根据守恒关系算出正确答案也给满分,共6分):(1)NO2为5.6L NO为5.6 L (2)10 mol/L略18. 将1.92g铜粉溶于50mL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稀硝酸(过量)中,充分反应后铜粉无剩余。请计算:(1)反应的铜粉为多少mol。(2)在标准状况下,理论上生成的一氧化氮的体积是多少升?(3)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不变,则溶液中剩余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参考答案:(8分)解: (1)铜

11、的量:n(Cu)=0.03mol.(1分)(2)原HNO3总量: n(HNO3)=CV=2mol/L0.05L=0.1mol.(1分)3Cu + 8HNO3= 3Cu(NO3)2+2NO+4H2O.(1分)3 : 8 : 2.(1分)0.03mol 0.08mol 0.02mol产生NO的量为:n(NO)=0.02mol .(1分)V(NO)= n(NO)Vm=0.02mol22.4L/mol=0.448L.(1分)(3)剩余HNO3的量:0.1mol-0.08mol=0.02mol.(1分)c(HNO3)=0.4 mol/L.(1分)答:(略)。其它正确计算方法参照给分略19. 在某100

12、mL混合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4 molL1和0.1 molL1。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 g铜粉,加热使其充分反应,试计算所得溶液中的Cu2的物质的量浓度(设溶液的体积仍为100 mL)。(写出方程、计算过程才能得分)参考答案:解:在溶液中,n(NO)0.04 mol,n(H)0.06 mol, n(Cu)0.03 mol, 2分发生的反应为3Cu8H2NO=3Cu22NO4H2O 2分3 8 20.03 mol 0.06 mol 0.01 mol 2分经分析可知,Cu和NO过量,而H完全反应,由H的物质的量计算得n(Cu2)0.0225 mol,所以c(Cu2)0.225 molL1, 2分答:所得溶液中的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25 molL1 2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