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陆游古诗《剑门道中遇微雨》原文译文赏析

碎****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27KB
约4页
文档ID:251934721
陆游古诗《剑门道中遇微雨》原文译文赏析_第1页
1/4

陆游古诗《剑门道中遇微雨》原文译文赏析 《剑门道中遇微雨》 宋代: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译文】 衣服上满是灰尘和杂乱的酒渍,远行游历过的地方没有一处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 我莫非这一生就只该是一个诗人?在微雨中骑着驴子走入剑门关? 【赏析】 这是一首广泛传颂的名作,诗情画意,非常动人 此诗首句刻画了人物形象,其次句概括自己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受与心情,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自问,最终结以布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全诗别出心裁,构思新奇,含蓄地表达报国无门、衷情难诉的情怀 先写“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陆游晚年说过:“三十年间行万里,不管南北怯登楼”(《秋晚思梁益旧游》)梁即南郑,益即成都实际上以前的奔跑,也在“万里”“远游”之内这样长期奔跑,自然衣上沾满尘土;而“国仇未报”,壮志难酬,“兴来买尽市桥酒……如钜野受黄河顿”(《长歌行》),故“衣上征尘”之外,又杂有“酒痕”。

征尘杂酒痕”是壮志未酬,到处难过(“无处不销魂”)的结果,也是“志士凄凉闲处老”的写照远游无处不销魂”的“无处不”(即“到处”),既包括过去所历各地,也包括写这首诗时所过的剑门,甚至更侧重于剑门这就是说:他“远游”而“过剑门”时,“衣上征尘杂酒痕”,心中又一次黯然“销魂” 引起“销魂”的,还是由于秋冬之际,“细雨”蒙蒙,不是“铁马渡河”(《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而是骑驴回蜀就“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来说,他不能不感到难过固然,骑驴本是诗人的雅兴李贺骑驴带小童出外寻诗,就是一个佳话李白、杜甫、贾岛、郑棨都有“骑驴”的诗句或故事,而李白是蜀人,杜甫、高适、岑参、韦庄都曾入蜀,晚唐诗僧贯休从杭州骑驴入蜀,写下了“千水千山得得来”的名句,更为人们所熟知所以骑驴与入蜀,自然简单想到“诗人”于是,自问:“我莫非只该(合)是一个诗人吗?为什么在微雨中骑着驴子走入剑门关,而不是过那‘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地生活呢?”不图个人的安逸,不恋都市的繁华,他只是“百无聊赖以诗鸣”(梁启超语),自不甘心以诗人终老,这才是陆游之所以为陆游这首诗只能这样进展解释;也只有这样解释,才合于陆游的思想实际,才能讲清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这就是说,因“无处不销魂”而黯然神伤,是和他一贯的追求和当时的境况有关他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写诗只是他抒写怀抱的一种方式然而报国无门,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旋即又要去前方充任闲职,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这使很难甘心所以,“此身合是诗人未”,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得意,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假如不是故作诙谐,他也不会把骑驴饮酒仔细看作诗人的标志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一般地说,这首诗的诗句挨次应当是:“细雨”一句为第一句,接以“衣上”句,但这样一来,便平弱而无味了诗人把“衣上”句写在开头,突出了人物形象,接以其次句,把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受与心情,概括于七字之中,而且毫不费劲地写了出来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既自问,也引起读者思考,再结以布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正如前人所言,“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但真正的“功夫”仍在“诗外”(《示子遹》) 扩展阅读:人物生平之家世背景 陆游诞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着《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典籍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曾任京西路转运副使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述职,偕夫人唐氏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遂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头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诞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冲突、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行磨灭的印记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