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导论教学大纲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51862655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遗产导论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化遗产导论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化遗产导论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化遗产导论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化遗产导论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遗产导论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遗产导论教学大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遗产导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院专业选修课程,不仅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之一,也是学习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重要的实践拓展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文化遗产的性质特点类型,文化遗产的开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过程的等问题。主要研究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以及文化与旅游产业开发行为过程中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它以文化学概论、文化资源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等课程为基础,融合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建构了具备独立的逻辑框架和知识系统的理论体系,还与学科前沿探索、田野实践、专题研究紧密结合,呈现出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二)

2、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核心在于提高文化素养,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文化传承,目标涵盖了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于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基本形态和保护过程监控等基础理论;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从事田野实践的基础方法,并能够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对文化遗产现实的调查与分析过程中来,独立完成课程设定的实践目标;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观念,从方法论的角度认识田野调查实践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增进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增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尊重传统文化

3、、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从而实现专业发展目标。(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对文化遗产的概念、性质和分类,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并从资源论、价值论、经济分析等三个方面,构建文化遗产学的基本理论。主要介绍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三类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意义、目的、原则、模式、方法等以及文化遗产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四)教学时数1、时数:2课时/周,总计:36课时2、进度:文化遗产导论课程教学进度表章次内容总学时导论:文化遗产概述2二文化遗产的分类6三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影响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6四文化遗产的保护6五文化遗产的管理6遗产的呈现与表述6七世界主要国家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改革的

4、经验和方法4合计36(五)教学方式主要以“研究型学习课程教学法为主,采用研究、讨论、讲座等互动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按要求事先查阅相关的研究文献、课堂上经常交换、交流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六)考核方式期末课程论文(60%)或开卷考试(60%)与平时成绩(含讨论、作业等成绩,共占40%)结合。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理解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是低层次的要求。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

5、、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理解: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识记占15%,领会占35%,理解占50%。题型一般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二、本文第一章导论教学要点:1、文化遗产相关概念及现有保护措施2、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3、文化遗产的研究任务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文化遗产相关概念及现有保护措施(0.5学时)一、文化遗产学概念文化遗产学是一门研究文化遗产的界定、分类、价值评估与传承和保护方法的学问。文化遗产学的视野1、概念的提出及世界

6、各国的积极响应2、文化遗产定义解读三、现有措施保护;保存;保持;修复;重建;复位第二节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0.5学时)(一)社会意义: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文化基因。(二)经济意义第三节文化遗产的研究任务(1学时)1、文化遗产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规律的探索。2、文化遗产的真实价值及其货币化评价与管理体系的探索。3、文化遗产管理和经营的科学方式和管理制度的探索。4、科学的文化遗产政策、法规体系的探索。考核要求:1、识记遗产的概念、分类和原则,“文化遗产”概念。2、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文化遗产的研究任务。第二章文化遗产的分类教学要点:1、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及分类意义2、遗产的类别教学时数:6学时教

7、学内容:第一节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及分类意义(2学时)一、基本特征1、历史性特征2、艺术性特征3、科学性特征4、纪念性特征二、遗产分类的意义遗产分类是遗产保护的基础和重要内容;遗产分类反映了保护者对遗产性质的认识水平;正确的遗产分类是实施正确保护的前提条件。第二节遗产的类别(4学时)一、文化遗产的分类(一)文化遗产(二)自然遗产(三)合理的遗产分类阶元表1、自然遗产(1)地学遗产:地史遗产地质遗产地貌遗产(2)生物遗产:动物遗产植物遗产(3)自然景观2、文化遗产(1)物质文化遗产:遗址、建筑及纪念物(2)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工艺、风俗节庆、音乐演艺、宗教信仰(3)文化景观3、混合遗产4、列入世界

8、遗产名录标准考核要求:1、了解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及分类意义。2、理解文化遗产的具体分类。第三章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影响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教学要点:1、文化遗产的价值2、影响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文化遗产的价值(4学时)一、历史价值二、艺术价值三、文化价值四、科学价值五、教育价值六、经济价值第二节影响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2学时)一、遗产的优秀度二、遗产的跨越度三、遗产的稀缺度四、遗产的承载度五、遗产的原生度六、遗产的濒危度七、遗产的知名度考核要求:】、识记文化遗产的价值。2、理解影响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第四章文化遗产的保护教学要点:1、世界主要国家

9、文化遗产保护历程2、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3、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特点4、世界遗产的评选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保护历程(1学时)一、古董与古建筑二、文化遗产面临的破坏三、各国保护历程1、法国2、英国3、日本4、中国四、国际组织保护遗产宪章五、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趋势(一)基本趋势1、保护对象不断增加。2、保护内容涵盖更广。3、保护深度加大。4、保护方法更加综合化。第二节文化遗产保护原则(3学时)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真实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延续性原则;(一)原真性/真实性(二)原整性/整体性1、定义2、完整性保护原则3、保存遗产完整性认识的历史。4、遗产保护的完整性要素:遗

10、产空间结构的完整性;遗产历史过程的完整性;遗产文化结构的完整性;遗产文化背景的完整性;5、在遗产的“本体保护”与“环境保护二6、遗产保护的完整性原则。(三)可读性(四)可持续性/延续性保护原则二、自然遗产的真实性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关于自然遗产的真实性问题()文化遗产也存在完整性的问题(三)遗产保护的连续性与可读性三、遗产保护的基本理念最少干预原则;可持续干预原则;可识别干预效果原则。第三节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1学时)一、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一)特点1、丰富的遗产: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2、保护任务繁重:数量多、矛盾多。3、保护技术后继无人:古器物保护技术、文物修复技术、古建筑维修

11、技术。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任务艰巨。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现状概述(-)保护理念及保护方式1、与科学研究相契合,构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术体系。2、具全球化的眼光。3、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4、在保护方法上,可以通过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考察、记录、分类,构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现状概述(二)保护原则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形化”原则。2、以人为本原则。3、整体保护原则。4、活态保护原则。5、民间事民间办原则。6、原真性保护原则。7、保护文化多样性原则。8、精品保护原则。9、濒危性保护原则。10、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第四节世界遗产的评选(1学时)19

12、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一、世界遗产委员会1、定义。2、主要工作。二、世界遗产名录(一)申报步骤:1、签署公约,成为缔约国。2、列出一个预备名单。3、从预备名单中筛选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4、填写提名表,寄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检查提名是否完全,并送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评审。6、专家到现场评估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情况。按照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标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上交的提名进行评审。7、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交评估报告。8、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的7名成员审查提名评估

13、报告,并向委员会提交推荐名单。9、由21名成员组成的委员会最终决定入选、推迟入选或淘汰的名单。考核要求:1、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美国、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历程。2、理解文化遗产保护原则。第五章文化遗产的管理教学要点:1、我国文化遗产管理体制及其发展2、中国文化遗产体制改革3、当前我国文化遗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4、我国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文化遗产管理体制(I学时)一、我国文化遗产管理体制及其发展(一)文化遗产管理体制结构及其特征(二)管理制度1、法律法规。2、具体管理制度:非营利性与营利性相结合(三)运行机制:资金机制、监督机制和经营体制。1、资金机制。2、监督机制

14、。3、经营机制。二、中国文化遗产管理体制形成过程()传统管理期(1949-1981)1、传统管理期遗产管理体系的特点(1)非营利性的行政管理体系(2 )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是整个文物保护管理的指导思想(3 )实施特点(二)转型过渡期(1982-2002)1、转型过渡期的特征(1)转型过渡期基本形态(2)转型过渡期文化遗产管理的挑战(3 )转型过渡期文化遗产管理理念的创新2、转型过渡期管理评估(1)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和遗产保护的矛盾异常突出(2)遗产管理体制的转型没有定规(三)完善建设期(2003年至今)I、完善建设期的管理特征:人本化、法制化、社会化、精细化第二节中国文化遗产体制改革(1学时)一、改革动因二、文化遗产体制的改革模式第三节当前我国文化遗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2学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