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发展行动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51321070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乡村发展行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字乡村发展行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字乡村发展行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字乡村发展行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字乡村发展行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乡村发展行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乡村发展行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精神,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 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 化,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培育信息时代 新农民,走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行动目标到2022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4G网络实现自然村(20 户以上村民小组或聚居寨)全覆盖,5G应用更加普遍,自然村(20户 以上村民小组或聚居寨)光纤通达率达到70% ,有条件的农村具备100 兆以上接入能力,有线广播电视网连通所有行政村。推动农业物联网应 用,打造数字农业产业新优势。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省、市、县、 乡、村

2、五级全覆盖,建成一批特色乡村文化数字资源库。网络扶贫行动 向纵深发展,信息化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显著。惠农服务体系 日益完善,乡村治理能力明显提高,城乡数字鸿沟逐步缩小,形成 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二、完善支撑数字乡村发展的基础设施(一)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 作,提升自然村(20户以上村民小组或聚居寨)4G网络覆盖率和光纤 通达率,2020年分别达90%和60% ,2021年分别达95%和65% ,2022 年分别达100%和70%。完善农村地区广播电视体系,实现数字化、双 向化、智能化,直播卫星服务覆盖农村地区。为农村地区用户提供融合 新闻、视听、社会服务等

3、多功能智慧广电服务。推进5G网络等新型基础 设施建设,优化农村地区5G网络布局,推进广电5G在农村地区的建设 应用。加快5G技术在现代农业、乡村治理、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等领域 深度应用,筑牢基于5G网络的智慧农业新基础。到2022年,构建基于 5G网络的智慧农业互联网,建设一批省级5G智慧农业产业园。(二)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建设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县、 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发展特色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鼓励快递企 业加快农村网络布局,提升智慧物流水平。到2022年,农村物流成本下 降20% ,农产品腐损率低于10%。建设水利云,建成覆盖全省4千多座 小水电站的农村水电监控网络,实现水量

4、(含生态流量)在线监测。三、加快布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先导产业(一)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建设融合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北 斗卫星导航信息等三农信息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立农业农村 信息调查统计会商发布制度,加强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加强农 业重要资源调查登记和数字化管理,对永久基本农田实施动态监测管理。 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和身份证管理制度,对生产者、产地环境、土 壤水样监测数据、产品质量监测报告等农产品信息进行查询、传输和处 理。到2021年,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注册商标农产品普遍实行农 产品身份证管理和赋码标识。(二)打造数字农业产业新优势。依托星创天地,推动产学研用合 作,

5、突破农业传感器、北斗卫星导航、农业精准作业、全自动智能化植 物工厂等前沿和重大关键技术。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强化土壤墙情、 水文、田间肥力等实时信息采集和处理。鼓励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级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区等的应用。到2022年,实现对水稻、油料、柑 橘、蔬菜、茶叶、中药材等农作物以及各类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过程的 网络感知和智能处理。(三)促进农业机械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支持农机企业开发集成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加强农机智慧控制系统和农业机器人研发推广。 建立农机服务信息化平台,为装备采购、服务交易、维修等提供支撑。 推进农

6、机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信息化,推动智能农机与智慧 农业、云农场深度融合。到2022年,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农业 机械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四)鼓励乡村新业态发展。持续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 工程,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打造网销一县一品”品牌,推 广电商扶贫小店社交电商平台。到2022年,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网 络零售额达300亿元。推进文旅小镇、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点、民宿、 旅游厕所等数字化应用。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为消费者提供乡村旅游一 站式服务。鼓励创意农业、认养农业、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业态发 展。到2022年,形成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乡村旅游规模达1200

7、亿元。四、优化信息惠农的服务体系(一)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电子政务外网向基层延伸, 推广村级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加大两微一端(微信、微 博、移动客户端)推送力度。依托省、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各 部门涉农资源共享开放。到2022年,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互 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全覆盖。(二)深化互联网+教育服务。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 建设,促进人工智能成果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通过1 + N”或N + N 的网络课堂方式,组建不少于5000个农村网络联校群,着力解决农村学 校课程开设不全、师资不足等问题。以中小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为领 衔人,以学科、学段为组建基础,组

8、建不少于2000个”名师网络教研联 盟,带动农村学校教师参与网络研讨、资源应用等活动。(三)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加快基层远程诊室建设,探索基 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检查诊断一体化模式,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建立 基层医生智能诊断平台,为实现首诊在基层提供技术支撑。建设跨城乡 实时交互诊断的互联网医院和云影像平台,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四)推动互联网+信息服务。加快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 工程建设,为广大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 统筹乡村已有信息服务站点资源,推广一站多用,避免重复建设。整合 现有村级信息服务终端、移动互联网应用(APP )软件,面向农民提供 一站式、一体化

9、信息服务。统筹城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健全信息获取 和共享机制,实现村村响大喇叭与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对接, 解决农村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五、进一步提升数字乡村的治理能力(一)深化互联网工作。深化一网一云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信息化平台应用,依托云手机平台等载体,开展理想信念、政策法规、 农村实用技术、致富技能等培训。构建远程教育+基层治理模式,以 远程教育平台为纽带,形成集务、村务、财务于一体的乡村治理信息化 平台,加快推动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降低治理成本。(二)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水平。加快农村地区技防系统建设,推 进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应用。持续实施农村雪亮工程,推动视频监控 系统覆

10、盖到全省农村大部分地区,鼓励农村居民自有监控设备接入社会 治理智能化平台。推进乡村治理信息化平台与互联网+监督”平台相互 衔接,提高乡村社区服务信息化程度。(三)繁荣乡村网络文化。加强农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宣传 文化和思想道德。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面向农民群众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探索互联网+非遗新模式,强 化湖城非遗保护和传承,鼓励更多非遗文创产品研发生产。支持三农 题材网络文化优质内容创作,通过开展政策等宣传普及工作,依法打击 农村非法活动及其有组织的渗透活动。(四)建设智慧绿色乡村。结合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农村环境质量 试点监测工作,将集中式饮水水源、农田灌

11、溉用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出水、畜禽规模养殖场排污口出水等纳入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省生 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整合农业农村污染调查、污染监测等数据,实 时监测全省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黑臭水体、垃圾污水处理等情况。六、消除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数字鸿沟”(一)巩固网络扶贫行动成果。加大脱贫摘帽贫困户跟踪指导,完 善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及村级电商服务站体系,提升农村电子商务与快递 物流协同发展水平。实施精准帮扶网络扶贫行动,面向建档立卡贫 困户群体及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点对点推送课程教学资源。开展信息化 助农行动,利用互联网技术及网络平台为农业生产和产品销售提供服务。 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管

12、理机制,将返贫和新致贫对象 纳入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二)推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推进城乡信息化一体化设计和融合创 新,促进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完善 省内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国联网和异地就 医直接结算。建设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管理一体化平台,将供水水量水质、 污水处理等纳入在线监测与实时监管。七、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一)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推进百企干社万 户工程,建设农资供应、线上线下配套技术服务、农产品网络销售体 系。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动态名录和信息数据库,向金融机构开放查 询、使用服务。组织开展线上培训,提高农业生产和经

13、营服务人员的技 能水平。创新社会化服务方式,推进乡村共享经济发展。(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省 建设,通过互联网授课、远程教育等手段,提升新型农民职业素养。完 善城农科教云平台,为农业科技推广与新型农民培养提供有效支撑。(三)实施普惠金融服务。建设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加大三农 客户开发力度。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村村通行动,深化移动支付 便民工程。开展普惠金融知识宣传活动,改善农村普惠金融消费环境。八、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统筹协调 下,省委网信办、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通信管理局协同推进数字乡村发展,

14、研究重大政策、重点工程和重要 举措,督促落实各项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发挥主流媒体和重点网站的 作用,加强数字乡村发展的宣传引导。各地要把数字乡村工作摆上重要 位置,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抓好组织推动和工作落实。深化放管服” 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广大农民参与数 字乡村建设。(二)完善政策支持。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将数字乡村建设融入信息 化规划和乡村振兴重点工程,完善产业、财政、金融、教育、医疗等领 域配套政策措施。按照统筹规划、整合共享、集聚提升的原则,按规定 选择优势区域开展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工作,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 探索有益经验。加强信息化相关资金项目的整合运用,争取

15、层面的数字 乡村试点、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数字 农业建设试点项目、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电信普遍服 务试点项目等对我省数字乡村建设的支持。(三)强化人才支撑。鼓励涉农企业申报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等 各类人才工程,按规定对涉农企业吸纳就业及组织员工培训等给予补贴。 加强校企合作,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涉农企业就业,支持职业院校与涉农 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培养农业农村创新创业、 科技服务、经营管理、电商服务等领域人才。(四)加强安全保障。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实施网络安全等级保 护制度,落实主体责任。依法打击破坏电信基础设施、伪基站、电 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网上巡查监督,遏制消极文化网上传 播,预防农村少年儿童沉迷网络。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和各类 交易场所清理整顿,着力防范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向农村蔓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