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的成语故事简短的成语故事简短的成语故事1 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也战功赫赫,比蔺相如厉害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专心之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今之后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依据兵书指挥作战,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斗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冲突,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化而大胜 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老马识途 齐恒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方阅历多的人富有阅历,熟识状况,能起引导作用 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次下达吩咐,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吩咐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特长死吴王连忙叫人传令不能杀王妃,孙武仍旧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从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不敢不听号令了 尊王攘夷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斗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恒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使齐国齐恒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围魏救赵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趁其乏累,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后指攻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快速,非常敏捷,便确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简短的成语故事2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势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常常侵扰晋国的边疆,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需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当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短暂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接受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宝贵的礼物,忽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挡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龈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挚友,莫非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真,晋国借道虞国,歼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方双方关系亲密,相互依存简短的成语故事3 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闻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军百万,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探讨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确定利用曹操傲慢自大的轻敌心情,采纳火攻的作战方案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识水战、可以抵抗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 事实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简单燃烧的物品,打算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支配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需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每天都刮西北风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
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诸葛亮探望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迫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方法,可以借东风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过气象视察,心中就有了方法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周瑜马上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真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当地执行他的火攻安排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败仗,从今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方样样都打算好了,就差最终一个重要条件了 二、空城计 三国时, 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 失去街亭后, 只有2500 军士驻守在西城县 突然, 哨兵飞马来报: ”司马懿引大军15 万, 往西城蜂拥而来! ” 这时, 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 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听得这个消息, 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 果真尘土冲天, 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当即传令道: ”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 军士们各保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 如有随意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 杀! 大开四个城门, 每个城门用20个军兵, 扮作百姓, 打扫街道。
魏兵到时, 不行乱动, 我自有计谋应付 传令下去后, 诸葛亮披鹤氅, 戴纶巾, 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 来到城头上, 凭栏而坐, 焚香操琴演奏 魏兵的前哨连忙将这个状况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即吩咐军队停止前进, 自己飞马向前观望果真见诸葛亮在城楼上, 笑容可掬, 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少年, 手捧宝剑, 右面也有一个少年, 手执麈尾城门内外, 仅有二十余名百姓, 低头打扫, 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 赶忙指挥部队撤退 他的儿子司马昭说: ”莫非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 有意这样的?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板着脸说: ”诸葛亮平常一向非常谨慎, 从不冒险今日大开城门, 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是冲进去, 肯定中计你们懂得什么?还不快退! ” 诸葛亮见魏军远去, 哈哈大笑起来 众官员问他说: ”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 今统率15 万精兵来到这里, 见了丞相, 慌张撤退, 这是什么缘由呢? 诸葛亮说: ”他料定我平生谨慎, 从不冒险, 见我们这样镇静, 怀疑有重兵埋伏, 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险, 只因为不得不这样啊! ” 大家钦佩地说: ”丞相的计谋, 鬼神也不能预料啊假如我们来指挥, 必定会弃城而走了。
诸葛亮说: ”我们只有2500 人, 假如弃城而走, 必定走不远, 不是很快就会被敌人追上吗?” 三、七步诗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天文地理,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威震朝野啊!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 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到处苦苦相逼众臣在皇帝面前也说三道四,谣言惑众,什么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曹丕听信了谗言,确定今日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认定曹植为主谋,正午 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众人道:“宫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听 说了吧,吾登皇位你怀恨在心,这事是否你主使的?”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造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这罪行可不敢担当,请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意,我吩咐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不然,休怪我大义灭亲了。
好办好办,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心中有数地说爽快!爽快!咱俩说一不二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一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喜闻乐见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原文)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终归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是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杀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曹丕听了,被驳得无话可说从今就再也不敢犯难曹植了,俩人又成了好兄弟,同心同德,建设魏国 曹操献刀 统帅二十万西凉大军的刺史董卓,乘朝野之乱进军洛阳,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献帝,自封为相国他欺主弄权,残暴凶恶;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 校尉曹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一日,曹操借王司徒宝刀一口,藏刀来到相府他走到小阁,见董卓坐在床上,义子吕布侍立于侧董卓问曹操为何来迟,曹操说:"马走不快,所以迟了"董卓听后,命吕布选一匹西凉好马送给曹操,吕布答应着出去了曹操劳想,老贼该死,欲刺他,又怕董卓力大,没敢妄动,只好站在一旁等待机会。
董卓身体肥胖,不能久坐,不一会,即侧身而卧曹操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望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急问:"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董卓接刀一看,长有盈尺,锐利无比,果真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往东南疾去吕布对董卓说:"曹操有行刺之举 "董卓说:"我也怀疑"于是派人去追此时曹操已飞马奔出东门,逃得无影无踪了 四、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特别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许多天了,非常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方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似乎着了火,很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慢慢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特别着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悲观地发觉,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
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慧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方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