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案3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9392137 上传时间:2022-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别康桥教案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再别康桥教案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再别康桥教案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再别康桥教案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教案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别康桥教案3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幼儿园再别康桥教案3篇 飞飞的 【精选】再别康桥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把握系统的学问。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再别康桥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再别康桥教案 篇1 一、课文教学内容选择 一从课标对诗歌的要求看,还有以下教学内容 1、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二从单元目标看,有以下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 2、学习诗

2、歌鉴赏的主要方法: 抓住诗歌中的意象;要知人论世;要留意观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要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动性和音乐性的语言等。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3、反复吟咏,体会声律之美 4、运用联想和想像,领悟情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三从课后练习看,有以下教学内容 1、让学生体会这首诗的音乐性、韵律感,积累经典名篇 2、整体感知诗歌思想美、情感美、意象美、语言美和结构美,重点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3、通过诵读到达观赏、理解、审美的目的 4、了解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新月派”及其“三美”的美学主见。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

3、建筑美”的诗学主见,因此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爽、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学问与技能目标: 1.了解徐志摩及诗歌风格 2、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 3、学习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合作学习进行探究,通过反复诵读,展开联想与想象品意象、悟真情。 情感看法及价值观目标: 体悟情怀,引发共鸣,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育审美能力。 教学

4、重点: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领悟诗情,赏析诗歌画面、诗意美。 教学难点: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 二、教学设计及意图 课前播放蔡琴深情唱歌的再别康桥。 一导入新课 1、有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育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我这样导入:歌声停了,但是我们同学依旧还沉醉在刚刚的歌声当中。这首歌是蔡琴深情演绎的,它的歌名叫再别康桥。而再别康桥最初是一首诗,是一位诗坛名家创作的一首诗。胡适曾经如是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幻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

5、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他的理想是英国式的民主,英国式的政治,他把这种理想寄予到诗里。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首诗再别康桥。 2、作家档案 由教师简介作家学问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诗人之一。1921年至1922年,就读于英国康桥大学即剑桥大学。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在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与闻一多、胡适、梁实秋等人发起组织新月社,为新月社的代表诗人。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

6、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有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妙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辞了,千缕柔情、万种感受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二初读诗歌 感知诗情 1、听配乐朗诵,初步感受诗情。 2、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情。 明确:不舍、依恋、伤感、惆怅 三诵读诗歌,吟咏涵韵 1、分七个诵读组吟咏涵韵各小节。要求从语气、停顿、重音等方面说说诵读的体验。 2、请各诵读组汇报诵读体验,教师适时点拨明确。 四品读诗歌,体悟诗情 问题1:诗人在离别之时描写了哪些景物?表

7、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归纳: 1岸边金柳。在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中,“柳”与“留”谐音,传递出留恋不舍的情怀。夕阳西下,落日余辉打照在树干树梢上呈现金色,同时金色比黄色更显高贵、灿烂、夺目,写尽了杨柳的富丽妩媚。用柳树来喻新娘,年轻貌美的女子,柔滑的肌肤,婀娜的体态,一如随风摇摆风情万种的枝枝柳条,秀丽万分,姿态绝佳。谁能抛开自己貌美的新婚妻子?谁能忍心别离自己挚爱山水花草?然而离别终究还是近在眼前,那就再驻足停留,多看几眼,让她的美永驻我心。 2水底青荇。河水清亮见底,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一切都是那么的惬意。温柔的水草似乎洞察了我的心思,在水中呼唤着我,而我此刻也盼望自己能化身为水草,永久

8、沉醉于康河,依偎着康河,长期地生于斯长于斯。 3榆荫潭水。在康桥求学期间经常在康河上白天撑篙,夜色飘荡。拜伦潭倒映着天上的虹,天上的虹是静的,水中的虹是动的,给天上虹付予了动态的美。那清泉已然不只是潭水,而是沉淀着彩虹般五彩斑斓的梦境,揉碎了在水波荡漾间遍布潭中。美妙的梦啊,那是曾经对学业的进取,对爱情的追求。 问题2:离别在即做了什么事?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归纳:寻梦。再回母校,曾有的对事业,对人生,对爱情的诸多美梦,如这一船的星辉一样繁多、璀璨。撑篙再去寻找,水波星光交相辉映,流连其中的诗人好像又回到过去,遗忘了要离开的事实。 放歌。诗人欢乐的心情到达极至,好像只有高歌才能把这种难以言

9、表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静默。可是诗人最终也没能唱出心底的喜悦,要离别的事实印在心中,拂散不去。美妙的过往已是历史,让人无法轻松,幻想去寻梦不得已又回到现实,心情也因此而低落。离别时的静默是人世间最深的感情,悄悄吹起离别的笙箫,空气中布满惆怅,夏虫好象也体会到了我此刻的离别之情,在本该热闹的时节保持了静默。今晚的康桥寂然无声,无声中又蕴含着许多无法言表的离情别绪,将怅惘的心情推至极至。 诗人喜爱康桥,依恋康桥,可以同她共享欢乐,却不愿、不忍让自己最心爱的同自己一起共同体验苦痛、体味伤悲,所以满怀惜别之情带着理想幻灭后的感伤选择悄悄离开,连一片云彩都不带走。我对你千般柔情、万种相思,你的一点一滴

10、在我心中都是如此神圣美妙,因此我把全部的美都留给你,让你继续在美中鲜活的存在,而我打点伤悲单独离去,这就是我对你的爱。爱不是占有,是成全。 五赏读诗歌,寻美品美 再别康桥是一首音节和谐、意境优美经典传诵之作,刚刚我们通过对文章的意象和意境进行解读已经剧烈感受到了对康桥的深情。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好的文章也是如此,如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这篇文章都让你感受到了哪些美或是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归纳: 1、音乐美,是对音节而言的,琅琅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主要表如今: 韵脚严整,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节奏鲜亮,旋律和谐

11、,每行基本由二至三个音步构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悦耳。 回环往复。首节和尾节,语意相像,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2、建筑美,表现为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改变中见整齐。 3、绘画美,表现为诗人选用了众多意象,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使得物与我到达了完善地相融,在我们面前的呈现出柔美、婉约的意境。夕阳、星辉、波光、艳影、榆荫,或浓或淡的光线带来了明暗改变;金柳、云彩、青草、彩虹,色彩的多变带来了视觉的冲击;每一节都是一幅色彩绚丽、安静秀美的风景画。 4语言美。如轻轻、油油、悄悄的叠字用法,让语言

12、有了起伏改变,有了抑扬顿挫,有了轻快舒缓的音韵美。“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夏虫也为我静默,静默是今晚的康桥”,顶真的修辞格式,让行文有了紧凑与缓慢,有了欢快与哀婉,有了回环跌宕的旋律美。开头与结尾处“轻轻的”“悄悄的”在内容上相呼应,形式上相对称,形成周而复始的和谐美。 5、情感美。徐志摩通晓国文,深谙外语,他的诗文既有中国传统诗歌含蓄典雅,又有外国诗歌的欢快强烈。轻轻的、悄悄的、挥挥衣袖、作别云彩,浪漫而温顺,细腻而多情,若不是江南那独步天下的才情如何能写出如此清丽、淡雅的情怀。想尽情唱歌,唱出心中对康桥的思,对康桥的恋,对康桥的爱,当分开的愁怨涌上心头,他挥手离别,这炙热、浓烈的情感又如交响曲般能融化冰雪,动人心魄。 结语:有人说,再别康桥像一首歌,不,歌太铿锵了;有人说,再别康桥像一颗钻石,不,钻石太璀璨了;有人说,再别康桥像一条彩虹,不,彩虹太斑斓了;有人说,再别康桥像一个梦,不,梦太缥缈了。那么,再别康桥像什么呢?我只能说它美得让我无法形容,怎么读也把玩不够,观赏不透。 三、板书设计 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表达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