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期末复习题简答题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列于:有丝分裂发生在所有正在生长着的组织中从合子阶段开始,继续到个体的整个生活周期无联会, 无交叉和互换使姊妹染色体分离的均等分裂每个周期产生两个子细胞,产物的遗传成分相同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减数分裂只发生在有性繁殖组织中高等生物限于成熟个体,分裂产生四个细胞产物 (配子或孢子)产物的遗传成分不同,是父本和母本染色体的不同组合为母细胞的一半有丝分裂的遗传意义:首先:核内每个染色体, 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 为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其次,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核中从而使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首先,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发育为雌性细胞或雄性细胞,各具有半数的染色体(n)雌雄性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受精卵(合子) ,又恢复为全数的染色体2n保证了亲代与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其次,各对染色体中的两个成员在后期分向两极是随机的,即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与任何另一对染体的分离不发生关联,各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均可能自由组合在一个子细胞里, n 对染色体,就可能有2n 种自由组合方式。
2什么是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请各举一例说明其在育种上的应用答:同源多倍体: 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形成,例如同源三倍体的无子西瓜,是利用它的高度不育性;同源多倍体甜菜含糖量高等; 异源多倍体: 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例如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白菜和甘蓝杂交得到的白蓝等3.试论述孟德尔植物杂交试验成功的因素是什么?答: (1)选用适当的研究材料:豌豆:自花授粉,闭花授粉(天然纯合的纯种);相对性状差异明显; (从 22 个初选性状中 )选择 7 个单位性状正好分别位于7 对同源染色体上;易于种植和进行人工授粉(杂交)操作,豆粒成熟后留在豆荚中,便于计数2)严格的试验方法与正确的试验结果统计与分析方法:试验方法:有目的的试验设计、足够大的试验群体等;统计分析方法:按系谱进行考察记载、进行归类统计并计算其类型间的比例(坚实的数理科学基础 )3)独特的思维方式:由简到繁、先易后难,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 假设推理论证” 科学思维方法的充分应用5.试说明有关植物雄性不育的“三系”之间的关系?答:植物雄性不育的“三系”有以下关系:在一个隔离区内, 不育系与保持系相间种植, 不育系接受保持系的花粉, 所结种子为不育系种子, 保持系自交所结种子为保持系种子;在另一个隔离区内, 不育系与恢复相间种植, 不育系接受恢复系的花粉结出雄性可育的用于生产的杂交种,而恢复系自交所结种子为恢复系种子。
6.、试比较F、F+、F-和 Hfr 的关系答: F+指含有 F因子且 F因子游离于宿主染色体外的细菌;F指不含有 F因子的细菌; Hfr 指 F因子已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的菌株;F? 指带有宿主染色体基因的 F因子其中 F 、F+和 Hfr 均可接合 F-菌株,只是 F带有原来宿主的染色体基因,可高效转移所带宿主的染色体基因,并使F-菌株变为 F+菌株; Hfr 可高效转移宿主的染色体基因组,但很难让F-菌株变为 F+菌株;F+转移宿主的染色体基因的频率最低,但能使 F-菌株变为 F+菌株7、哺乳动物中,雌雄比例大致接近11,怎样解释?答:以人类为例人类男性性染色体XY ,女性性染色体为 XX男性可产生含X和 Y染色体的两类数目相等的配子,而女性只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配子精卵配子结合后产生含XY和 XX两类比例相同的合子, 分别发育成男性和女性 因此,男女性比近于1 :18.6、何谓 “ 纯系学说 ” ?为什么说 “ 纯系 ” 是相对的?答: 约翰逊把这种自花授粉的一个植株的自交后代称为纯系严格自花授粉作物,由基因型纯合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群体的基因型也是纯合的在一个自花授粉植物的天然混杂群体中, 通过选择可以分离出许多纯系,在混杂群体中进行选择是有效的; 纯系间的显著差异是稳定遗传的;纯系内的差异是不遗传的, 因而选择是无效的。
但是, 所谓纯系学也是相对的 首先, 纯系概念是建立在单一性状基础上的,若从生物整体来看, 完全纯合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其次,自然界中绝对的自花授粉也几乎是没有的,由于种种影响因素, 总会出现某种天然杂交, 导致基因重组另外,自发突变也会改变基因的纯合故此,所谓“ 纯” 只是相对的、局部的和暂时的,对于非自交繁殖的动物更是如此补充:孟德尔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有哪些?答:研究的生物体必须是二倍体(体内染色体成对存在 ),并且所研究的相对性状差异明显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配子数目相等,或接近相等;不同类型的配子具有同等的生活力; 受精时各种雌雄配子均能以均等的机会相互自由结合受精后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或大致同样的存活率 显性是完全的,也就是说C对 c 是完全显性的孟德尔遗传分析方法的特点:答:严格选材:从豆科植物中选择了自花授粉且是闭花授粉的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精心设计: 1)、采取单因子分析法 2)、定量分析法 3)、首创了测交方法9.试以乳糖操纵子为例简要说明原核类基因表达的调控答:原核类基因表达的调控主要是在转录水平上,以 JacobMonod 1961的操纵子学说进行解释。
乳糖操纵子的 3 个结构基因分别为半乳糖苷酶lacZ,半乳糖苷透膜酶 lacY和乙酰转移酶 lacA说明调节基因 R,启动基因 P和操纵基因 O 三者的作用关系:当诱导物不存在时,调节基因产生的阻遏物跟操纵基因结合,RNA聚合酶与启动基因的结合受到干扰,结构基因停止转录 当诱导物存在时, 诱导物跟阻遏物结合,操纵基因开放,RNA聚合酶结合到启动基因上,3 个结构基因作为一个单位转录,乳糖代谢所需要的3 种酶合成填空题1.两对显性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与修饰中,下列情形下F2的比例分别是:共上位9:3:3:1 ; 等上位 15:1 ; 隐性上位9:3:4 ; 互补效应9:7 ;抑制效应13:3 2(谁)摩尔根 于1910 年创立了连锁定律并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以直线方式排列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理论3、1951 年(谁)Barbara McClintock 或 McClintock (麦克林托克巴巴拉)在玉米中了发现跳跃基因4. 谁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Beadle and Tatum 3.计算题h2B=(VF2-(Vp1+Vp2+VF1)/3)/VF2 100%=34.37/40.35 100%=85.18% h2N=(2VF2-(VB1+VB2)/VF2 100%=29.06/40.35 100%=72.02% 2. 在番茄中,圆形( O)对长形( o)是显性,单一花序(S)对复状花序( s)是显性。
这两对基因是连锁的,现有一杂交Os/oSos/os, 得到下面 4 种植株:圆形、单一花序( OS )23 长形、单一花序( oS)83 圆形、复状花序( Os)85 长形、复状花序( os)19 问(1)Os间的交换值是多少?( 2)根据上一题求得的OS间的交换值,你预期杂交结果,下一代4 种表型的比例如何?解:在这一杂交中,圆形、单一花序(OS )和长形、复状花序( os)为重组型,故 Os 间的交换值为: 20%即 4 种表型的比例为:圆形、单一花序 (51),圆形、复状花序 (24) ,长形、单一花序 (24),长形、复状花序 (1)4 写出下列生物的染色体数(条)人类体细胞水稻叶烟草细胞豌豆花粉大麦配子细胞462448714(补充)水稻的正常的孢子体组织,染色体数目是12 对,问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条?(1)胚乳;( 2)花粉管的管核;( 3)叶;( 4)根端;( 5)种子的胚;答;( 1)36;(2)12;(3)24;(4)24;(5)24;人类细胞水稻洋葱雄蜜蜂精子大麦4624161614豌豆人类的精子水稻胚乳玉米花粉小麦叶蜜蜂 雌()雄()1423361042蜜蜂 雌(32)雄( 16)5 同源三倍体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是怎样的?如某生物体含有3n 个染色体,最终产生可育配子的比率是多少?答:同源三倍体在减数分裂前期或形成一个三价体,或形成一个二价体和一个单价体, 无论何种配对方式, 最后都是一条染色体走向一极,另两条走向一极。
最终形成可育配子的比率为(1/2)n-16、简述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表现与检出特点,并用图解表示答:显性突变的表现隐性突变的表现M0dd DDM1Dd DdM2DD Dd dd DD Dd ddM3DD DD Dd dd dd7、计算题(1). 根据下表数据,试计算水稻穗子长度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世代调查株数平均数方差标准差P160 6.632 0.665 0.816 P262 16.802 3.561 1.887 F183 12.116 2.309 1.519 F2230 12.888 5.074 2.252 B165 7.107 3.280 1.811 B263 7.389 2.920 1.709 答:广义遗传率为57%; 狭义遗传率为 77.8% )(2). 在番茄中,圆形(O)对长形( o)是显性,单一花序(S)对复状花序( s)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连锁的,现有一杂交Os/oSos/os, 得到下面4 种植株:圆形、单一花序(OS)23长形、单一花序(oS)83圆形、复状花序(Os)85长形、复状花序(os)19问( 1)O s间的交换值是多少?(2)根据上一题求得的OS 间的交换值,你预期杂交结果,下一代4 种表型的比例如何?8、水稻中有芒对无芒是显性,抗稻瘟病是显性,它们的控制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且都是单基因控制,现以有芒抗病的纯合品种和无芒感病的纯合品种杂交,希望得到稳定的无芒抗病品系,问:(1) 所需的表现型在第几代开始出现?占多大比例?到第几代才能予以肯定?(2) 希望在 F3获得 100 个无芒抗病的稳定株系,F2最少应种多少株?F2最少应选多少株?答:( 1)、F2出现,占 3/16,F3才能予以肯定。
2)、F2最少应种 1600 株,F2最少应选 300 株9、蚕豆的体细胞是12 个染色体, 也就是 6 对同源染色体 (6 个来自父本, 6 个来自母本) 在减数分裂时,来自父本的6 个染色体同时进入一个配子的概率应为多少?答:因为在减数分裂时, 来自父本或母本的某一条染色体进入某个配子的概率是1/2,则 6 个完全来自父本或母本的染色体同时进入一个配子的概率应为(1/2)6= 1/6410、在杂合体ABD/abd 中,基因排列顺序是A-B-D,假定 A-B 间的重组值为20%,B-D 间的重组值为10%如符合系数为0 时,该杂合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和各类配子的比例如何?答:产生的配子类型有:ABD abd Abd aBD ABd abD AbD aBd 符合系数 =0时,的配子比例:35 35 10 10 5 5 0 0 11、在番茄中,基因O、P、S位于第二染色体上这3 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与三隐性个体测交,结果如下:(1)这 3 个基因在第2 染色体上的顺序如何?(2)这些基因间的遗传距离是多少?(3)符合系数是多少?测交后代表现型测交后代个体数73 s 348 p2 ps 96 o110 os 2 op306 ops 63 合计1000 答:(1) +s和 op为亲本型, p和 os为双交换型, o 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基因 o 的位置位于 p 和 s 之间,即 3 个基因的顺序为: p o s. (2) o 与 s 之间的重组率为o 与 p 之间的重组率为s与 p 之间的重组率为。